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 少阴,外文Kidney Channel of Foot-Shaoyin,简称,是十二经脉之一,共27,左右54,起于小之下,斜走足,出于然谷之下,之后,入跟中,以上踹,出, 上, 贯膀胱少阴太阳膀胱表里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过部位的病症。少阴流注时辰......
目录

灵枢经脉

《灵枢·经脉》:少阴:起于小之下,斜走足,出于然骨之下,之后,入跟中,以上踹,出,上,贯膀胱。其直者:从,上贯,入中,喉咙,挟本。

其支者:从出,,注胸中。

经脉循行

足少阴肾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部位起于足小下面,斜于足(涌泉)出于舟状粗隆之下,沿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侧后缘,至侧,上侧后缘入(长强),穿过柱,属膀胱。本经脉,从,穿过膈肌,进入,沿喉咙,到两旁。本经脉一分支从中分出,,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见图)。

经脉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石、阴都、通谷、幽门、步廊、封、灵墟、藏、彧中、俞府,共27,左右54

1.经脉:起于足小下,斜走足(涌泉),出于舟粗隆下,沿后,进入足跟,再向上于腿肚侧,出于侧半半膜之间,上大腿侧后缘,通向柱,属于脏,联膀胱,还出于前(中极,属任脉),

沿中线旁0.5、胸中线旁2,到达锁骨下缘(俞府)。

足少阴肾经脏直:向上通过和横,进入中,沿着喉咙,挟于两侧。部支:从出来,联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相接。

2.治概要:本要治疗妇科、前阴咽喉。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以及经脉部位的病变。

一侧27(左右两侧共54),其中10分布于下肢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任脉两侧。首涌泉,末俞府,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过部位的病症。

经穴位:涌泉然谷太溪大钟 水泉照海复溜交信 筑宾 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阴都 通谷 幽门 步廊封灵墟藏彧中 俞府

主穴详解

涌泉

KI1 Yǒng quán

足少阴肾经[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指长屈,第二蚓状,深层为;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神经支。

[治]头痛,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咽喉痛,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井穴

然谷

KI2 Rán gǔ

[定位]在足侧缘,足舟粗隆下赤白肉际

[解剖]有拇指外展,有动脉动脉分支;布有小腿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神经

[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小儿脐口噤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痛。

[配伍]配承山治转筋;配冲、四满治石水;配太溪治热病、足、多汗。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

太溪

KI3 Tài xī

[定位]在足侧,,当尖与跟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布有小腿侧皮神经,当胫神经过处。

[治]头痛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痛,下肢冷,肿痛。

[配伍]配然谷热病,足清,多汗;配俞治胀;配支沟、然谷治痛如锥刺。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原穴

大钟

足少阴肾经KI4 Dà zhōng

[定位]在足侧,,当跟附着部的侧前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侧支;布有小腿侧皮神经及胫神经跟骨神经

[治]咳气喘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配伍]配太溪、门治不交之心悸失眠;配间治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配际治虚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直刺0.3-0.5;可灸。

[附注]经络

水泉

KI5 Shuǐ quán

[定位]在足侧,后下,当太溪直下1跟骨侧凹陷处。

[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腹痛

[配伍]配中极、水道治亏虚;配气海海、俞、三阴交、气海俞治绞痛、结石;配俞、中极、海治血尿

[刺灸法]直刺0.3-0.5;可灸。

[附注]郄穴

照海

KI6 Zhào hǎi

[定位]在足侧,尖下凹陷处。

[解剖]在拇外展止点;后有胫后动、静;布有小腿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治]咽喉,痫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冲、泉治咽喉病症;配门、池、三阴交治阴虚旺之失眠症。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八会穴-通阴跷

复溜

KI7 Fù liū

[定位]在小腿侧,太溪直上2,跟的前

[解剖]在下端移于跟处之侧;前有胫后动、静;布有腓肠侧皮神经,小腿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微细时无,身热无汗,强痛。

[配伍]配后溪、阴郄治盗汗不止;配中极、阴谷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0.8-1;可灸。

[附注]经穴

交信

KI8 Jiāo xìn

[定位]在小腿侧,当太溪直上2,复溜前0.5,胫侧缘的后

[解剖]在长屈中;深层为胫后动、静;布有小腿侧皮神经,后为胫神经本干。

[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痛。

[配伍]配元、三阴交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海、地机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气;配阴陵泉治五淋;配中极治癃闭;配元治阴挺

[刺灸法]直刺0.5-1;可灸。

[附注]阴跷郄穴

筑宾

KI9 Zhù bīn

[定位]在小腿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腓肠

[解剖]在腓肠长屈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布有腓肠侧皮神经和小腿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

[治]癫狂,痫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侧痛。

[配伍]配俞、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承山、阳、阳陵泉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百会治癫、狂、痫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阴维郄穴

阴谷

KI10 Yīn gǔ

[定位]在侧,屈膝时,当半半膜之间。

[解剖]在半半膜之间;有膝上侧动、静;布有侧皮神经

[治]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侧痛。

[配伍]配照海、中极治癃闭;配大赫、曲骨命门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

[附注]合穴

横骨

KI11 Héng gǔ

[定位]在下部,当脐中下5,前正中线旁0.5

[解剖]有、外斜膜,膜及;有壁下动、静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神经分支。

[治]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配伍]配中极、三阴交治癃闭;配元、俞、志室、大赫治阳痿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0.8-1.2;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大赫

KI12 Dà hè

[定位]在下部,当脐中下4,前正中线旁0.5

[治]阴部痛,子宫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

[配伍]配阴交俞、带脉、大敦、中极治阳痿遗精、带下;配命门俞、志室、中极、元治男科病、不育症。

[刺灸法]直刺0.8-1.2;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气穴

KI13 Qì xué

[定位]在下部,当脐中下3,前正中线旁0.5

[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痛,阳痿

[配伍]配天枢、大肠消化不良;配中极、阴陵泉、膀胱五淋、小便不利;配气海三阴交、俞、海治月经不调、带、宫冷不孕、先兆流产阳痿不育症。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8-1.2;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四满

KI14 Sì mǎn

[定位]在下部,当脐中下2,前正中线旁0.5

[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配伍]配气海三阴交、大敦、归来治疝气睾丸肿痛;配气海三阴交、俞、海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病症。

[刺灸法]直刺0.8-1.2;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中注

KI15 Zhōng zhù

[定位]在下部,当脐中下1,前正中线旁0.5

[解剖]在、外斜膜,膜及中;有壁下动、静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治]月经不调,疼痛,大便结,泄泻痢疾

[配伍]配俞、委中、气海俞治痛;配海、俞、太冲、三阴交、阴交、中极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刺灸法]直刺0.8-1.2;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肓俞

KI16 Huāng shū

[定位]在中部,当脐中旁0.5

[治]腹痛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痛。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大肠俞治便秘泄泻痢疾;配中脘、足三里、、天枢治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涩痛等症。

[刺灸法]直刺0.8-1.2;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7 Shāng qū

[定位]在上部,当脐中上2,前正中线旁0.5

[解剖]在缘,有壁上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治]腹痛泄泻便秘积聚

[配伍]配中脘、大横治腹痛腹胀;配支沟治便秘;配大肠俞、天枢、治泄泻痢疾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8 Shí guān

[定位]在上部,当脐中上3,前正中线旁0.5

[解剖]在缘,有壁上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治]呕吐腹痛便秘产后腹痛妇人不孕。

[配伍]配中脘、痛、呕吐腹胀;配三阴交、阴交、俞治先兆流产和不孕症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阴都

KI19 Yīn dū

[定位]在上部,当脐中上4,前正中线旁0.5

[解剖]在缘,有壁上动、静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治]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胸胁满,疟疾

[配伍]配巨中烦满;配三阴交、海治闭经;配中脘、天枢、足三里、四缝治纳呆小儿疳积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通谷

KI20 Fù tōng gǔ

[定位]在上部,当脐中上5,前正中线旁0.5

[治]腹痛腹胀呕吐痛,心悸胸痛,暴喑。

[配伍]配、中脘治胃气逆;配申、照海治癫痫、惊悸;配上脘、足三里治纳呆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幽门

KI21 Yōu mén

[定位]在上部,当脐中上6,前正中线旁0.5

[解剖]在缘,有壁上动、静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

[治]腹痛呕吐,善消化不良泄泻痢疾

[配伍]配堂治烦呕吐;配中脘、建里治痛、噎嗝、呕吐;配天枢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0.8,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步廊

KI22 Bù láng

[定位]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2

[解剖]在胸大起始部,有肋间外韧带肋间;有第五肋间动、静;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

[治]胸痛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定喘、列缺治外感内伤咳喘;配俞、胸痹心悸怔忡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可灸。

KI23 Shén fēng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2

[解剖]在胸大中,有肋间外韧带肋间;有第四肋间动、静;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

[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胀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可灸。

灵墟

KI24 Líng xū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2

[解剖]在胸大中,有肋间外韧带肋间;有第三肋间动、静;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三肋间神经

[治]咳嗽气喘多,胸胁胀痛,呕吐乳痈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呕吐纳呆;配门、藏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可灸。

KI25 Shén cáng

[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2

[解剖]在胸大中,有肋间外韧带肋间;有第二肋间动、静;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正当第二肋间神经

[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太冲治;配俞、堂治胸痹、噎嗝、冠病、梗塞。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可灸。

彧中

KI26 Yù zhōng

[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2

[解剖]在胸大中,有肋间外韧带肋间;有第一肋间动、静;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皮下有锁骨神经前支。

[治]咳嗽气喘壅,胸胁胀满,不嗜食。

[配伍]配门、俞治外;配天突、间使、华盖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可灸。

俞府

KI27 Shū fǔ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2

[解剖]在胸大中;有胸动、静的前穿支;布有锁骨神经前支。

[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俞、际治咳嗽咽痛;配足三里、谷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可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