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系膜囊肿

肠系膜囊肿肠系膜淋巴管膨大,囊肿化,故亦称为肠系膜乳糜囊肿。其病因可能是先天性的淋巴管发育不良使淋巴管样改变,也可因外伤、炎症、手术等因素致淋巴管粘连,阻塞、淋巴液流动不畅、淤滞,逐渐囊肿。也有认为淋巴管淋巴管间,淋巴管和静间的侧支塞,以致丰富的侧支也未能使淋巴液畅流,导致囊肿成。囊肿可以是单发或多发,含乳糜液,或混有少量液和纤维素,多量浆液性,囊肿壁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
目录

疾病名称

疾病代码

ICD:K92.8

疾病分类

消化

疾病病因

  肠系膜囊肿是随着淋巴液充满逐渐增大的先天性淋巴隙。可因胚胎期肠发育异常所致,亦可因肠系膜创伤导致淋巴液潴留起,或由寄生虫感染造成。

病理生理

  1.分类 鉴于肠系膜囊肿的发病原因、生长情况、病理性质及改变复杂多样,因而有不同的分类法:

  (1)分类:①单发性囊肿;②多发性囊肿;③弥漫性囊肿

  (2)病因分类:Beahrs等依据病因肠系膜囊肿分为4类:①先天性(胚胎发育)囊肿:如皮样囊肿,浆液性囊肿;②创伤囊肿:如外伤肿,乳糜囊肿;③感染性囊肿:如霉菌、结核及寄生虫性囊肿;④肿囊肿:如淋巴管

  (3)病理结构分类:①真性囊肿:如皮样囊肿、浆液性囊肿表皮囊肿、肠源性囊肿等。②假性囊肿:如创伤肿、乳糜囊肿等。

  (4)病理性质分类:①良性囊肿;②恶性囊肿:包括囊性肉瘤及腺癌。

  2.病理

  (1)病变部位:肠系膜囊肿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大多位于空肠或回肠系膜之间,靠近肠管的系膜缘,其中约一半的肠系膜囊肿位于回肠系膜。有资料显示,肠系膜囊肿的好发部位排列如下:回肠空肠>小肠系膜部>横结肠>乙状结肠(表1)。

  (2)大体态:多为单个、单房性囊肿,偶有多发或多房性囊肿,最大直径达25cm,最小2cm,最大者几可充满整个腔(8000ml液体),呈无张力的,靠近肠管者多呈哑铃状。邻近肠管有共同层与管,多不能单独切除肿物。

  3.病理特征

  (1)先天性囊肿:常见为肠源性囊肿与结肠系膜浆液性囊肿胚胎期肠道发育过程中有多个憩室样突出现,并逐渐退化消失。若某个突残留,并从消化道落,存留于系膜两之间,逐渐增长而成肠源性肠系膜囊肿囊肿内壁被覆有分泌功能的肠黏膜上皮,故囊常含有无色黏液;囊肿多为单发,呈球囊肿大小不一,由数厘米至20cm不等;囊肿最多见于小肠系膜,常与肠腔隔绝。浆液性囊肿则多发于横结肠乙状结肠系膜,多单发,囊壁覆盖间皮细胞,囊黄色透明浆液,但并发出或感染时则为暗红或脓液。肠系膜皮样囊肿罕见,为发育成熟的外组织构成,呈球,囊壁为结缔组织可含有皮肤附件,如毛囊、皮脂腺及汗腺等结构,囊含有油脂样或半液状物质。

  (2)肿囊肿:多为淋巴管,可以为囊性或海绵状淋巴管。常发生于回肠系膜或小肠系膜部,其次在乙状结肠系膜淋巴管病因未完全明了,可能为淋巴管发育异常。或淋巴组织异位生长而导致淋巴管梗阻和扩张所致。肿由无数扩张的淋巴管组成,肉眼见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囊状结构,直径自数毫米至10cm不等。囊壁由单层淋巴管皮细胞与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偶见少量平滑纤维。少数囊肿壁可并发慢性炎症或钙化。囊多含有黄色透明的淋巴液或乳糜液,伴出还可为性。此外,还有囊性平滑淋巴管皮细胞淋巴管肉瘤及恶性畸胎的报道,后两者为肠系膜囊性恶性肿。肿囊肿罕见,约占全部肠系膜囊肿的3%。

  (3)外伤囊肿:因肠系膜钝挫伤使两层分离,淋巴液潴留而成的囊肿。常为单房性,囊壁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无上皮细胞覆盖。

  (4)寄生虫性囊肿:见于包虫囊肿破裂后,头或子囊播于系膜表面而成。

症状体征

  囊肿较小一般无症状和体征。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1.部肿块与腹胀 部胀感及触到肿物是患者表现的最初症状,也是体检中的要发现。肿块无疼痛及压痛。当囊肿并发出或感染时,肿物可有压痛。边界清楚或不清,依病因而异,但无清楚的肿块边界。有囊性感或呈橡皮样,若肿物过大,则部有振水感。活动度通常较大,而且具有规律性:由于固定于后壁的肠系膜部是从左上走向右下、纵向固定的,故肠系膜囊肿的活动度以横向为大,沿右上至左下轴活动,而上下活动受限;若囊肿位于肠系膜周围者,上下及左右活动范围均大。囊肿较大者可腹胀,患者围逐渐增大,巨大囊肿可误诊为腹水,小囊肿可表现为偏向一侧的腹胀,巨大囊肿肠梗阻者也有腹胀

  2.腹痛 为间歇性腹痛,反复发作。是由于肠管被压迫或扭转而起的;较大的囊肿挤压肠系膜,使肠系膜张力增加,亦可腹痛症状肠系膜囊肿位于肠系膜两层膜之间,当患者活动时因重力系会牵拉系膜部或起肠管轻微痉挛,故腹痛常出现的症状。轻微腹痛可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呕吐腹泻,持续数天,缓解后可再次复发。

  3.其他表现 由于肠系膜囊肿多较游离,体重量易肠扭转,并因故常导致急性肠梗阻。巨大囊肿挤压肠管可起慢性肠梗阻,少数肿大明显者可产生局部压迫症状,如压迫肠道可阵发性腹痛,食后不适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压迫输尿管,可产生有症状的或无症状尿路梗阻。个患者可因囊肿破裂而腹水囊肿腐蚀或侵入肠壁可便血。患者还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检查

1.X线检查

不一定有阳性发现,但能除外泌尿系或肠道疾病。

(1)部平可见软组织阴影;皮样囊肿及包虫囊肿钙化时,可显示环钙化影;皮样囊肿偶可见牙齿骼等结构

(2)钡餐或钡灌肠造影可见肠道受压移位等表现:如肿块邻近肠管狭窄、拉长、肠壁僵硬;钡通过困难或缓慢;十二指肠及横结肠移动或弧压迹等。

(3)CT扫描可提供最佳的囊肿影像诊断,可提供确定位置、并可定性,有利于肠系膜囊肿的鉴诊断。

2.B超检查

部B超不仅可以定位,而且可以定性。由于简便、无创,可作随访观察。对假性囊肿,可作为采用保守疗法或手术治疗的指导。肠系膜囊肿的声像图有如下特点:

(1)或半肿物。

(2)边界因有完整包膜,囊肿图像边界清楚,滑,锐利,也可呈花瓣状光环。

(3)反射肠系膜局部见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其间回声光团多少与分布,因囊肿容物成分的性状和分布状况不同而异,如囊容物要是液体或要为落物成的均质凝块,则因反射界面少,声像图上表现为甚少或缺乏回声;如落物分悬浮于液体,则有较多的回声光团或光点,分布不均匀。

(4)声穿过性声穿过性因容物液体成分多少而异。液体成分较多者,后壁反射较强,声穿过性好;否则表现为中等或较差的声穿过性。

(5)可压缩性具有明显的可压缩性。

3.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囊肿的部位、大小等。

诊断

要以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X线检查对实查体时的发现有参考价值,但要还是用于除外其他需要不同处理的疾病。部X线平肠钡餐、钡灌肠和静肾盂造影可显示肠阻或被部包块挤压移位的正常结构,发烧钙化灶可指示病变所在位置。如肠壁僵硬,钡通过困难,则有恶性肿可能。淋巴造影不能显示出囊肿,因为淋巴管通常与邻近淋巴管无交道支。B超检查对诊断囊肿有重要价值,如肠系膜囊肿网膜囊肿,但很难区局限性腹水或一个卵巢囊肿。CT扫描可提供病变的准确位置,但与网膜有时不好区

鉴别诊断

肠系膜要应与卵巢囊肿囊肿腹水、有蒂的输尿管纤维肾盂积水、胆囊积液、腹膜后肿游走脏和囊肿或肿等疾病相鉴

治疗方案

  小的肠系膜囊肿无须治疗,肠系膜囊肿增大后,易并发症,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

  1.囊肿剜出 为最理想的手术式,在不影响肠管供的情况下,应力争施本手术。

  2.囊肿、肠管切除加肠管端端 由于多数肠系膜囊肿与肠管甚为靠近,单纯剜出常不可能,而必须将囊肿与相连的肠管一并切除,然后再做肠管端端。在囊肿肠梗阻或肠坏死时,整块切除尤为必要。

  3.囊肿与肠腔或袋囊肿巨大,或因囊肿位于肠系膜部,切除时有伤及大管的可能,则可考虑囊肿与肠腔或做袋。但因有复发、感染及癌变的危险,一般不宜采用。

  4.囊肿部分切除 当囊肿分布范围广泛或有多囊时,如囊肿全切,会起大段肠管运障碍,此时可囊肿部分切除,剩余部分囊壁完全裸腔,或采用3%碘酊涂拭残囊膜,减少其分泌。有人发现残囊膜的分泌液,可腹膜完全吸收从而达到吸收与分泌平衡。

  5.腔镜手术 利用腔镜某些疾病的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具有损伤小、愈快等诸多优点,可用腔镜切除囊肿。对淋巴管起的难治性腹水,有报道在淋巴管造影明确诊断的同时,注入碘化油,可通过栓塞淋巴管而获得治愈

并发症

  1.肠梗阻体重量,使易肠系膜及肠管发生扭转造成急性肠梗阻;巨大囊肿挤压肠管可起慢性肠梗阻

  2.尿路梗阻 巨大囊肿压迫输尿管,可产生有症状的或无症状尿路梗阻

预后预防

  预后:大多数病人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如为原有疾病(外伤或手术创伤后、感染性结核性囊肿等)而致本病者,治疗原发病,预防出现肠系膜囊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牛胞衣

下一篇 足少阴肾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