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经络系统的体,具有联接相传,表里经脉,与相应脏腑属的要特征。分布在三阴三阳三阳三阴,也称为“正经”。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的联接而逐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过经即可至脏腑,外达表,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太阴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足阳明太阴少阴太阳小肠太阳膀胱少阴......
目录

联接相传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的联接而逐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过经即可至脏腑,外达表,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太阴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足阳明太阴少阴太阳小肠太阳膀胱少阴,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少阳,足厥阴肝经,再回到太阴(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三阳;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三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在足末端交三阴;足之三阴从足走,在胸腔交三阴

表1:

太阴手阳明大肠足阳明太阴少阴太阳小肠
↑↓
厥阴肝经少阳少阳三焦厥阴心包少阴太阳膀胱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包)的阴分布于四肢的侧和胸部,其中分布于上肢侧的为三阴,分布于下肢侧的为三阴。凡属六腑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阳经,多于四肢外侧、头面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三阳,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三阳。手三阳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三阴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上八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表里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的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表里

分类

十二经脉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称。又称“十二”或“十二正经”。包括:

三阴太阴少阴、手厥阴心包

三阳:手阳明大肠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

三阳足阳明太阳膀胱少阳

三阴太阴少阴、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联接脏腑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的“十一”,其中甲种本,即《足十一》所载“少阴温()”之近于今之少阴;而乙种本,即《阴阳十一》所载“少阴()”则近于今之手厥阴心包。《灵枢·经脉》才明确载全了十二经脉,沿用至今。

分布介绍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分布于四肢侧和胸,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上肢分太阴在前、手厥阴心包在中、少阴在后,下肢分太阴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少阴在后,其中三阴在足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8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上肢分为手阳明大肠在前、手少阳三焦在中、太阳小肠在后,下肢分足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膀胱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少阴在胸中线旁2中线旁0.5处;太阴于胸中线旁6中线旁4处;足厥阴规律性不强。足阳明分布于胸中线旁4中线旁2;足太阳部,分正中线旁1.5和3;足少分布于身之侧面。

分布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面叙述。

头面部:三阳止于头面,三阳起于头面,三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分布于面部;手太阳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分布于颞部;足太阳分布于头、枕项部。另外,足厥阴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分布在胸、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分布在肩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分布在腋、胁、侧部(侧)。

具体分布特点如表5-3。

┌──────────┬──────────┬──────────┬──────────┐

│  部  位   │  第一侧线   │  第二侧线 │  第三侧线   │

├──┬───────┼──────────┼──────────┼──────────┤

│  │  胸部 │少阴足阳明太阴

│  │  │胸正中线二) │胸正中线四)│胸正中线六) │

│  ├───────┼──────────┼──────────┼──────────┤

│前 │  │  │  │太阴

│   │   部 │少阴足阳明正中线四)│

│  │  │正中线半) │正中线二) │足厥阴肝经从少│

│   │  │  │  │斜向上到胁 │

├──┼───────┼──────────┴──────────┴──────────┤

│  │ 肩部 │ 三阳  │

│  ├───────┼──────────┬──────────┬─────────┤

│后 │  │太阳膀胱 │太阳膀胱  │  │

│  │ 部 │(正中线一│(正中线三 │  │

│  │  │半) │)  │  │

├──┼───────┼──────────┴──────────┴─────────┤

│  │  腋部 │ 三阴  │

│侧 ├───────┼───────────────────────────────┤

│  │胁、侧部 │ 少阳、足厥阴肝经  │

└──┴───────┴───────────────────────────────┘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分布在四肢的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

│  │   侧  │  外 侧   │

├─────┬─────┼───────────────┼───────────┤

│  │ 前  │ 太阴)  │ 阳明大肠)│

│  ├─────┼───────────────┼───────────┤

│ 手  │ 中  │  厥阴心包)  │ 少阳三焦)│

│  ├─────┼───────────────┼───────────┤

│  │  后  │  少阴)  │ 太阳小肠)│

├─────┼─────┼───────────────┼───────────┤

│  │  前  │  太阴)  │ 阳明) │

│ ├─────┼───────────────┼───────────┤

│ 足  │  中  │  厥阴)  │ 少阳) │

│   ├─────┼───────────────┼───────────┤

│  │  后  │  少阴)  │ 太阳径(膀胱)│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部,肝经在前,在中线。至躁八处交又之后,在前,肝经在中线。

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系,即“足太阳少阴表里少阳厥阴表里,阳明与太阴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少阴表里少阳(手厥阴心包)为表里,阳明与太阴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十二经络分布与表里关系相 为表里的两,分于四肢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系。十二经脉表里系, 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 上,相互表里的两的腧常交叉。

属络关系

十二分属于十二脏腑。所谓十二脏腑,即五脏六腑再加上心脏的外膜——心包心包也算一脏。这样每一条经脉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称,如大肠等。另外十二条经脉据所属的脏腑的阴阳属性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位置特点,而定经脉本身的阴阳属性。脏为阴,肢体的侧为阴,凡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侧,故称阴;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外侧,故称阳经。阴包括太阴少阴厥阴三种。阳经包括太阳少阳和阳明三种。又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有上下的不同,分布在上肢的称为手,分布在下肢的称为足

十二经脉在体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属脏腑,阳经属腑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系。即太阴与手阳明大肠表里,手厥阴心包与手少阳三焦表里少阴太阳小肠表里太阴足阳明表里,足厥阴肝经少阳表里少阴太阳膀胱表里。互为表里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走向

三阴从胸走手,三阳从手走头,三阳从头走足,三阴从足走(胸)。

太阴→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足太阴

少阴→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

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足厥阴→手太阴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阳经(同)在头面部相交,阴与阴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流注是从太阴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流注歌诀:寅大卯辰宫,午小未中。膀申心包戌,亥三子通。

歌诀

太阴

十二经脉太阴十一,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泽,又次孔最与列缺,渠 太渊下际,抵指少商如韭

手阳明大肠

手阳明起商阳,二间三间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三里长,

池肘迎五里,肩髃巨骨起,天鼎浮(扶)突接禾,终以迎香二十止。

足阳明

四十五足阳明,承泣四白巨,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头维对人迎,

水突舍连缺盆户库房屋窗乳中下乳,不容承满出梁门,

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厉兑阳明,大之端终。

太阴

太阴由足拇,隐白先从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海箕门冲门前,府舍结大横上,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太阴全。

少阴

少阴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太阳小肠

太阳小肠,少泽先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

俞天宗秉垣肩外复肩中,天窗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入听宫。

太阳膀胱

太阳六十七,睛明攒竹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 枕天柱边,

大杼俞,厥阴三焦俞次,小膀中白,上后下

会阳须下旁取,还有附分在三,魄户膏肓堂,譩譆魂门当,阳纲意舍及仓,

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

阳达昆仑,仆参申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外侧至阴

少阴

少阴二十七,涌泉然谷照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

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蹲,阴都通谷幽门直, 步廊封出灵墟,藏彧中俞府毕。

厥阴心包

心包天池近,天泉泽郄门认,间使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少阳三焦

少阳三焦所从,二十三冲,液门中渚阳池立,外支沟会宗逢,

三阳入四渎,注入天井清冷渊,消泺会肩,天天牖

颅息角门,和醪上丝竹空。

合并图册少阳

少阳瞳子,四十四迢迢,听会上厌集,悬颅悬厘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至,阳白临泣窗,正承灵空是, 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环跳市中渎, 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高,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

厥阴肝经

厥阴一十四,大敦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泉阴包次, 五里阴上急,章门过后期门至。

任脉

任脉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元石门气海边,阴交水分处,

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连鸠尾,中膻中堂联,紫宫华盖璇玑,天突承浆端。

督脉

督脉之中,二十八始长强,俞阳命门,悬枢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

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连府,户强间后排,百会前会,上星对,

水沟兑端在上,交上齿缝之

经脉图

详细经脉图如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肠系膜裂孔疝

下一篇 十二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