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肾结核对侧肾积水

结核对侧积水对侧积水是结核的晚期并发症,由膀胱结核起。据国资料的统计1959年在1,334例结核病例中继发对侧积水者占16%。1962年在4,748例结核病例中继发对侧积水者占13.4%。疾病称:结核对侧积水(积水) 所属部位:部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症状体征:尿频尿急尿痛|尿失遗尿|血尿|痛(一)发病原因 结核对侧积水是结核的晚期并发症,由......
目录

名称

疾病称:结核对侧积水(积水)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

症状体征:尿频尿急尿痛|尿失遗尿|血尿|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结核对侧积水是结核的晚期并发症,由膀胱输尿管结核的梗阻性病起。要通过各种不同的病理改变,影响对侧脏的尿液流,造成对侧输尿管积水。

(二)发病机

1.输尿管狭窄

结核性膀胱炎从患侧输尿管始,逐渐蔓延至三角区及对侧输尿管,病变侵犯纤维组织增生后,对侧输尿管可由于瘢痕成而发生壁段狭窄,阻碍了对侧脏的尿液流,使对侧输尿管发生积水。输尿管扩张一般由靠近狭窄处逐步向上发展,最后全长输尿管扩张迂,迂输尿管本身亦不利于尿液流。

2.输尿管不全

正常输尿管由于在膀胱中有斜的壁段而具有括约的作用,膀胱收缩时,由向外流出,不会回流至输尿管肾盂输尿管周围的结核病变可由于纤维化使管僵硬而失去括约作用,导致输尿管不全。因此,膀胱尿液常可逆流到对侧输尿管肾盂输尿管积水。

3.膀胱挛缩

严重的膀胱结核发展到晚期,膀胱肉被大量纤维组织取代,最后势必造成膀胱挛缩,失去了原有的贮尿和舒缩功能,膀胱常处于高压状态,直接影响对侧输尿管流,因而继发积水。

输尿管狭窄、输尿管不全和挛缩膀胱常同时存在,膀胱造影时,造影输尿管反流至输尿管肾盂

4.输尿管下段狭窄

由于结核性菌尿不断向对侧输尿管反流,或管鞘间的淋巴浸润,加之对侧输尿管附近的结核病变可黏膜表面直接蔓延或黏膜下层的浸润,使输尿管以上的一段输尿管亦因瘢痕成而发生狭窄,起对侧输尿管积水。

上述4种病变常常并存在,结核继发对侧积水要是由于输尿管下端的机械性梗阻,尿液逆流和膀胱高压3个因素造成。积水严重时可造成实质萎缩,功能减退,终致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结核对侧积水与一般晚期结核的临床症状相同,积水的局部症状多不明显,但全身情况多较衰弱,突出的表现为严重的膀胱结核症状,患者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次数极为频繁,每小时即排尿数次,同时伴有血尿,甚至尿失。少数患者并无膀胱挛缩,积水是单由输尿管狭窄起,膀胱刺激症状并不明显。

另一类症状贫血水肿、酸中毒功能不全的表现,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更为严重,这些症状只能说明双侧脏均有损害,但不能区分是双侧结核,还是结核对侧积水。患者于膀胱胀满或排尿时感到一侧痛,说明患者有膀胱输尿管反流。

结核对侧积水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凡是晚期结核病例,特是表现有膀胱挛缩者,都应考虑有对侧积水的可能,需作进一步的检查并与双侧结核作鉴

检查化验

一、尿液检查:

尿常规为酸性,有少量蛋白及红、白细胞。24小时尿结核杆菌检查是诊断结核的重要法。尿中确实查到结核杆菌对诊断结核有决定性意义。

二、酚红功能试验:

酚红排出延缓是结核对侧积水最早出现的改变,可作为初步的检查。静注入6mg酚红后,分于15、30、60、120min收集尿液,测定酚红浓度。积水时15和30min尿液标本中的酚红量很低,而以后两个标本中酚红的含量反而较高,出现酚红排出延缓和倒置的现象,与功能障碍、酚红总排出量减少、分次标本的含量减少有所不同,与正常的15min浓度最高,以后依次递减亦不同。

三、静尿路造影

常规尿路造影多数不能显影。因大量造影本身造成溶质负荷,可起到利尿作用,使积水侧充分充盈。近年多使用大量排泄性尿路造影,即每公斤体重注射常用静注射造影1ml,多数可使显影改善。亦可使用延迟摄法,具体时间可参照酚红排出速度决定,适当延迟至45min,90min甚至120min后摄,一般可获较清楚影像。

四、X线检查:

X线检查在确定结核的诊断,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对侧脏情况等面有决定性意义。

五、B超检查

本检查简单、济、快速及无创,可了解对侧积水程度,并可测量皮质厚度,估计该功能状况,还可作为穿刺造影的准确定位检查。

六、CT及MRI检查

对于急性无尿脏不显影者,可CT或MRI检查,可获得较为详尽的脏和输尿管病变资料,尤其MRI可泌尿系统水成像技术(MRU)了解输尿管扩张情况、狭窄段程度、部位和范围,为制定治疗案提供依据,但价格较高昂。

七、穿刺造影术

穿刺造影术是诊断功能损害较严重的结核和积水的较好法,可在B超或X线导向下进穿刺造影既可获得极为清晰的肾盂输尿管影像,亦可明确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对穿刺抽吸出的肾盂尿可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亦可作结核杆菌检查以排除双结核。穿刺造影时一般可用稀释1倍的静尿路造影造影,注入的造影量应少于穿刺时吸出的尿量。注入的造影还可加入抗菌药物。

八、膀胱造影

怀疑有尿液逆流时,可导尿管向膀胱注入造影造影,但可能加重病负担及招致逆性感染,近来已很少采用。

九、膀胱镜检查:

膀胱粘膜可见充水肿、结核结溃疡等以三角区及患例输尿管附近为明显。晚期膀胱结核使整个膀胱水肿、呈一通红。

十、.同位素图检查:

功能减退时表现为排泄延缓,甚至无功能。对侧积水时出现梗阻性图

鉴别诊断

结核对侧积水要是膀胱炎和血尿的鉴诊断。

①非特异性膀胱炎常突然发生,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血尿常与膀胱刺激症同时发生。而结核起的结核性膀胱炎从尿频始,逐渐并持续加剧。血尿都是膀胱刺激症状后一段时间出现,但有时也可并非特异性感染,约占20%~60%。其中最多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

尿道梗阻性病起的膀胱刺激症状均在排尿困难症状以后发生,多数伴有非特异性感染。膀胱结石膀胱炎在排尿时可有尿线突然中断,伴有尿道剧烈疼痛。膀胱膀胱刺激症状都在长期无痛血尿以后出现,此时肿已有浸润波及邻近三角区。而结核血尿多在长时间尿频以后,以终末血尿为其特点。

③双结核、孤立结核或结核对侧积水都有结核的症状,且都可以有功能低下,泌尿系造影时往往影像不清或完全不显影,因此,尽管其临床和X线检查所见很相似,但治疗上却有原则的区,所以在诊断中应予鉴

并发症

一、积水一旦并发感染,若梗阻不及时解除,感染难以治愈,感染又加速脏的破坏,成恶性环,甚至成脓

二、结核对侧积水会并发尿路结石

治疗措施

结核继发对侧积水是结核的晚期并发症,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差,病情比较复杂。在继发对侧积水的病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结核的治疗;

膀胱结核、膀胱挛缩的治疗;

输尿管积水的治疗。由于结核起了对侧积水,危及病人生命,所以如何保留和恢复积水的功能将是处理疾病的核,治疗的先后顺序应据积水的功能情况来决定。

如果积水较轻,功能及一般状况较好,能耐受手术,尿素氮在18mmol/L(50mg/dl)以下,可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下先作切除,待膀胱结核好转后,再处理对侧积水。北京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154例结核对侧积水的治疗结果,不足1/3的患者在结核切除后,膀胱结核逐渐愈积水好转或无明显变化,不需进一步处理。如果积水梗阻严重,伴有功能不全或继发感染则应先解除梗阻挽救脏功能,待功能及一般情况好转后再结核切除。但积水常与挛缩膀胱并存,挛缩膀胱结核病变多较严重,一时难以治愈,影响了积水的处理。

近年来由于采用了短程化疗抗结核药物,这些药物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膀胱挛缩膀胱扩大术时,膀胱感染及未完全愈的结核并不列为手术的。Dounis(1979)报道的51例膀胱结核挛缩患者,结肠膀胱扩大术时,51例均尚有膀胱刺激症状,19例有血尿,14例有感染。膀胱挛缩时因输尿管狭窄及反流起的功能不全,只要酐清除率不少于15ml/min,仍可进手术治疗,很多患者施了肠膀胱扩大术后,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尿失膀胱颈、尿道狭窄者则不宜膀胱扩大术,而应尿流改道术治疗。

膀胱扩大术最初采用末端回肠,以后改用一段隔离的、带有运的乙状结肠与挛缩的膀胱以增大其容量,如积水侧输尿管下端有梗阻及不全,则可将输尿管切断,于肠襻上。1965年Gil-Vernet张采用盲肠及末端回肠膀胱,采用回盲部的优点为盲肠结肠排尿较回肠有力,发生尿淤积的程度较轻,黏液分泌也少,采用盲肠扩大膀胱时,输尿管移植于回肠可利用其回盲部瓣膜防止尿液反流,此外回盲部的蠕动向为顺蠕动,术时容易定位,且无溶质吸收现象(Dounis,1980),故现认为用回盲肠结肠扩大膀胱是较好的法。

手术前患者应接受至少4周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采用结肠时应先作钡灌肠以除外结肠憩室。术前必须作尿流率检查,女性尿流率低者可采用膀胱颈扩张并于3及9点处将膀胱颈切;男性则应于手术前3周尿道手术将膀胱颈切,切膀胱颈时,应注意避免起尿失

术前要做好肠道准备工作,术前48h新霉素1g及甲硝唑(灭滴灵)200mg,3次/d,并于清洗结肠后留置500ml 5%聚乙烯酮碘溶液(Providone-iodine),手术时只切除膀胱部,尽量少切膀胱,如果要作输尿管回肠要在结肠膀胱前施,否则将增加手术的困难。肠切除前,静滴注庆大霉素160mg。术中常规用网膜覆盖以减少并症、漏尿。

输尿管积水:输尿管积水的治疗决定于起梗阻的原因,最键的问题是有无膀胱挛缩,如果膀胱无挛缩,而仅有输尿管或下段狭窄,则治疗同输尿管下段狭窄。如果膀胱有挛缩,则治疗膀胱挛缩处理。

输尿管积水严重,功能不全或已发生无尿,挛缩膀胱不适于肠膀胱扩大术者,可采用尿流改道术,常用的尿流改道术有输尿管皮管造术和术,手术法比较简单,在作输尿管前,应用局部皮肤做成皮瓣,而不需要在输尿管中放置导管输尿管积水过重可输尿管,迂本身又可起梗阻,在这种情况下应切除迂输尿管输尿管皮管造一般是永久性的,不能于改道后再恢复原状。

术多为暂时性的,待切除结核膀胱结核愈后,再治疗输尿管下端狭窄性病变。术有时也可作为永久性造瘘。回肠膀胱是常用的尿流改道法,即采用一段隔离的回肠输尿管移植于上,并于壁作回肠流,一般用于全身情况较好,输尿管皮管造流不畅的病人,在只有1个的情况下,回肠膀胱并不比输尿管皮管造优越。其他尿流改道手术如输尿管结肠术,由于容易产生上感染和高氯血症性酸中毒,已不再应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经脉

下一篇 经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