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皮质化脓性感染
概述
常先有其他部位感染病灶,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经血流到肾脏而引起,多在皮质内形成许多小脓肿,一般局限于双侧肾皮质,逐渐发展为多发性脓肿,小脓肿可融合成较大脓肿,称为肾脓肿;若全肾均被破坏形成大脓肿时,则称为脓肾。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可经肾被膜蔓延到肾周围脂肪囊,形成肾周围炎或肾周围脓肿。
病因
发病原因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可由体内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如疖、痈、脓肿、感染的伤口、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肾邻近组织感染,偶可继发于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或先天性畸形如儿童的膀胱输尿管反流。
发病机制
早期病变局限于肾皮质,形成多发性微小脓肿,这些微小脓肿可集合成多房性脓肿。如未及时治疗,可形成肾痈;少数可穿破肾包膜、侵入肾周脂肪,形成肾周肿块。
并发症
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败血症,肾皮质脓肿可穿透肾包膜进入肾周围引起肾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
(一)近期常有皮肤或呼吸道化脓性感染的病史。
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尿液检查:白细胞可增多,尿沉渣涂片或中段尿培养可查到致病菌。
(四)影像学检查:
诊断
除上述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外,结合试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
(一)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胀: 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腰痛。但患者有腰椎向患侧弯曲,肢体活动受限。且KUB平片显示肾区密度增加,腰大肌阴影消失。B超和CT可鉴别是肾皮质还是肾周化脓性感染。
(二)急性肾盂肾炎: 其症状与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相似,但后者多高热持续不退,常同时伴有脓毒败血症,肾区剧烈疼痛,叩压痛非常显著。
(三)急性胆囊炎: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可伴畏寒、发热,且有腹肌紧张,墨菲征阳性,但尿常规正常。B超可见胆囊壁毛糙、胆囊增大。
(四)肾结核: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伴有低热、盗汗、乏力、贫血等全身性结核中毒症状及不同程度的脓尿。但肾结核患者多无高热,而尿频较为严重,24 h尿中可查到抗酸杆菌,早期肾结核IVU表现为肾盏边缘不整齐,如虫蚀状;后期呈缺少1个或几个肾盏的征象。结核性脓肾时尿呈米汤样混浊,伴低热;B超可见肾内有积液。
(五)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主要表现为腰痛,可伴有高血压症状。通常无发热,B超检查显示肾实质有圆形液性暗区,其边缘清楚;肾囊肿穿刺液呈草黄色透明液体。
(六)肾肿瘤:主要表现有腰痛及腰腹部肿块,CT检查与B超检查显示肾实质内有占位性病变。肾肿瘤可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血尿;IVU显示肾盂肾盏变形、破坏或消失;CT注造影剂扫描示肾肿瘤有增强。
(七)胸膜炎:主要表现为胁腰部疼痛,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剧,常伴有畏寒、发热。体检可发现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减低;但无明显的肾区叩击痛。
治疗
(二)抗生素治疗,在细菌结果未报告之前,可先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当尿培养或血培养得出结果后,静脉应用敏感的抗生素。
(三)手术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行脓肿切开引流;若脓肿引流不畅,且肾功能差,对侧肾功能良好者,可考虑行肾切除。
(四)预后,肾皮质化脓性感染若能早期获得诊断,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预后良好,一般病程为1~2周,急性炎症症状逐渐消失。个别病例因严重脓毒症偶可死亡,但由于目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已极为罕见。若延误诊断,内科治疗无效,并发肾周围脓肿,如早期手术切开引流,亦可获得治愈。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糯米泔
下一篇 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