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带脉

带脉是人体奇经之一。带脉在人体的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带脉约束,足三阴三阳以及阴阳二蹻皆受带脉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司妇女带下的作用。带脉处再向前下沿髋上缘斜到少带脉病候要表现为“带脉”,即约束无力所致各种弛缓、痿废诸。中文称:带脉英文......
目录

定义

带脉中文称:带脉

英文称:BeltChannel;BeltVessel;dàimài;G26;GB26

定义1:起于季胁,斜向下带脉、五枢、维道,横,绕身一周。

所属科:中医(一级科);中医基础理论(二级科);经络(三级科)

定义2:少阳。在侧部,章门下1.8,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所属科:中医(一级科);针灸(二级科);腧(三级科)

总括

带脉人体奇经之一。带脉约束,足之三阴三阳以及阴阳二蹻皆受带脉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带脉系。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司妇女带下的作用。《奇经考·带脉篇》:“带脉者,起于季胁厥阴之章门,同足少阳带脉,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起于足少阴之正,出于舟粗隆下之然谷带脉神经系统有,故带脉强健可以固、强壮阳。由于带脉总束以下诸,下焦是奇经汇集之所在,张从正(1217-1222)《儒门事亲》曰:“冲、任、督三同起而异,一源而三歧,皆带脉。”

经脉会穴带脉带脉穴位)、五枢、维道(足少阳)共3

左右6

位置

带脉在侧部,章门下1.8,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带脉在人体的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带脉,绕身一周。并于带脉处再向前下沿髋上缘斜到少。我们的带脉在侧部,章门下1.8,正好是带脉过的地,是带脉交汇的

局部解剖

有肋下动、静。分布着肋下神经

功能与病候

功能

带脉带脉的功能可概括为“总束诸”,健运和下肢。杨玄操《难》注说:“带之为言,束也。言总束诸,使得调柔也。”指约束经脉,使起到协调和柔顺的作用。为胞宫和下焦之位,约束,也就能固摄下元。故带脉冲、任对男女生殖器官系尤为密切。《儒门事亲》说:“冲任督三,同起而异,一源而三歧,皆带脉。”

病候

《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故足痿不用也。

《难。二十九难》:带之为病,腹满溶溶若坐水中。

《难.平奇经病》:左右绕脐,痛,冲阴也。

。手检图》:苦少腹痛命门,女子月水不来,绝继()复下止(也),阴辟,令人无子:男子苦少拘急或失也。

带脉分布和以上文献记载,带脉病候要表现为“带脉”,即约束无力所致各种弛缓、痿废诸。如部痠软、腹痛、下肢不利及男女生殖器官病症,包括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少拘急疝气下坠等。

主治

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腹痛疝气胁痛。现多用于子宫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等。

刺灸法

直刺0.5~0.8。可灸。

配伍

带脉配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有健脾湿止带的作用,治带下病。

配中极、地机、三阴交,有行气,去瘀止痛的作用,痛经闭经

海、俞,有通的作用,月经不调。

敲击治疗法

用“带脉”来治疗妇科病,古时是常用之法,有调止带及疏肝滞的作用,最善消除诸在此处的瘀积热,同时也是治疗各种疝气疾患的必选经脉

用手轻捶带脉法可以让经络加快,对于凉而常常感觉酸疼和痛经都有帮助。除了有疏通血脉的效果以外,推带脉可以强壮脏,敲带脉还可以增强肠道蠕动,对于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如果有赘肉的“游泳圈”,还有利于脂肪的代谢,减少赘肉的产生,在保养带脉的同时,有瘦身的效果。不过准妈妈可千万不能这么做。

文献摘要

带脉《素问》:王注:足少阳带脉之会。

《甲乙》:妇人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之。

《大成》:妇人腹痛里急后重,瘈疭,月事不调。

《金鉴》:疝气,偏堕于,及妇人白带下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脓见愁根

下一篇 输尿管瓣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