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尿管囊肿及
脐尿管瘘(Urachal cyst & Urachal fistula ),均较罕见。但在临床手术中发现
膀胱顶部正中有幕
形凹隐,或下
腹正中发现有未全
闭锁之脐尿管段。
脐尿管囊肿及
脐尿管瘘(Urachal cyst & Urachal fistula ),均较罕见。但在临床手术中发现
膀胱顶部正中有幕
形凹隐,或下
腹正中发现有未全
闭锁之脐尿管段。本病之病原
学乃于
胚胎期10~24毫米大小时,
膀胱......
概述
脐尿管囊肿及脐尿管瘘(Urachal cyst & Urachal fistula ),均较罕见。但在临床手术中发现膀胱顶部正中有幕形凹隐,或下腹正中发现有未全闭锁之脐尿管段。
病因
本病之病原学乃于胚胎期10~24毫米大小时,膀胱尚扩大至脐部,其后膀胱则沿前腹壁下降,在其下降过程中,遗留一细管与尿囊相通。
此管道逐渐变细、闭塞、成一纤维索条自脐部连至膀胱前壁,如其未全闭塞仍有管腔相通,则成为脐尿管瘘,如两端闭塞,中间部分未全闭锁,则有形成囊肿之可能。
临床表现
脐尿管瘘表现为脐部不干,总有稀薄的分泌物。脐尿管囊肿表现为在下腹正中,囊性包块,不随体位变动。
诊断
脐尿管瘘表现为脐部不干,总有稀薄的分泌物,即应想到本病之可能。如为量较多之清水样渗出物,则多属脐尿管瘘,可于膀胱内注入靛兰以明确之。
如为量不多分泌物为粘液体,则脐肠瘘之可能远较本病为大,须要进一步鉴别;脐尿管囊肿表现为在下腹正中,囊性包块,不随体位变动,位表浅与腹壁关系密切,超声波检查,可以判明上述特性。
治疗
治疗原则
1.利用抗生素和换药技术控制感染。
2.手术切除囊肿或脐尿管瘘。
用药原则
本病如无感染,术前可不用抗生素,只需术后用一般抗生素预防感染即可。
但如合并尿路感染和脐尿管脓肿,则应运用抗生素,并且以静脉用药为好。一般用1—2种抗生素已足够,主要依靠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病源切除,感染消失,伤口痊愈。
2.好转:感染控制,但病源未完全切除或复发。
3.未愈:病源存在,感染反复发作。
预防
脐尿管囊肿和脐尿管瘘,是小儿脐部感染的主要病因,如发现小儿肚脐流水则应想到本病并去请医生治疗,延误病情则会使感染扩散,危及小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