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墓头回

墓头回 墓头回臭脚跟,败科败属,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自部生出梗多数,每一上又多分枝分枝处有纹。基生成丛,有长柄,卵形或分裂。对生,羽状深裂,常和分枝处同出。7~8月黄色小花,呈伞房状排裂。果实翅状卵形或近横生,有少数粗须。秋季采15克,水服可治晚期子宫癌。【】追箭、脚汗草、铜班道、虎草、摆子草【处】:墓头茴、墓头回【英文......
目录

基本介绍

】追箭、脚汗草、铜班道、虎草、摆子草

【处】:墓头茴、墓头回

【英文】:Diversifolious Patrinia RootScabrous Patrinia Root

【拉丁】:Radix Patriniae Radix Patriniae Scabrae Heterophyllae①Patrinia heterophylla Bge②Patrinia scabra Bge. 3、Ixeris denticulata(Houtt.)Stebb.

【来源】败科败植物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及糙(山败)P. scabra Bunge,以或全草入药。秋季采,去净泥土,晒干。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异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广西等地。②糙分布河南河北山西及东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采挖,去净苗及泥土,晒干。

性味归经】苦、微酸、涩,凉。

【功能治】清热燥湿,止,止带,疟。用于子宫糜烂,早期宫颈癌白带崩漏疟疾

【用法用量】 服:汤,2~3钱。外用:水洗。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形态特征

1.糙多年生草本,高20-60cm。粗短;粗壮。具特异臭。数丛生,被细短毛。基生披针,2-4羽状浅裂,时枯萎;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厚革质,狭卵形至披会,长4-10cm,宽1-2cm,1-3对羽状深裂至全裂,中央裂较长大,倒披针,两侧裂镰状条全缘或偶有齿,两面被毛,上面常粗糙;近花序之苞地披针,常不裂。聚伞花序多数在集成分辩率房状;花萼5,不明显;花冠筒状,筒基一侧稍大成短状,先端5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发育瘦果膜质苞片苞片直径约1cm,常带紫色果期秋季。

2.异多年生草本,高达1m,横走,黄白色,无粗,有少数须根,具特异臭。基生丛生,叶片卵形或3裂,有长柄;多变,由3全裂至羽状全裂,先端裂最大,上部常个裂。苞片状,条,不裂。

药理作用

抗肿

提取物美兰试管法、伊红染色体、体外细胞态法及体细胞态法实验,均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破坏作用;体实验表明,提取物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灌给药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3.2-5.7天(21%-53%),腹水量及癌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平均每只小腹水量较对照组减少4.38ml,细胞数减少801192×106;提取物局部注射可使局部肿逐渐变硬、落,溃疡面修复治愈。本品注射5g/kg对小肉瘤-180(S180)注射,抑率为62.5%;2.5g/kg腔注射,可提高小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5g/kg腔注射,可提高小腔巨噬细胞对S180细胞的细胞毒杀伤效应。

镇静

本品挥发油0.25ml/kg灌,可显著延长小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也增加阈下量戊比妥钠的小入睡率。

中药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其中成分有: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α-葎草烯(α-humulene),十氢-4,8,8-三甲基-9-亚甲基-1,4-亚甲基薁(decahydro-4,8,8-trimethyl-9-methylene-1,4-methanoazulene),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3,7,11-trimethyl-1,3,6,10-dodecatetraene),ζ-荜澄醇(ξ-cadinol),β-芹子烯(β-selinene)等,共鉴定了26种成分[1]。另据报道,油中成分还有:α-和β-古芸烯(gurjunene)和正十六烷(n-hexadecane)[2]。

含挥发油0.63%,成分为异戊酸(isovaleric acid),还含倍半萜烯类,倍半萜醇类和醛、酮、醇等含氧化物及单萜烯类[3]。另据报道挥发油中含α和β-蒎烯(pinene),柠檬烯(limolene),γ-和ξ-榄香烯(elemene),龙(borneol),柠檬烯(α-terpineol),β-橄榄烯(β-maaliene),β-橄榄烯(βmaaliene),β-愈创木烯(β-guaiene),ξ-荜澄烯(ξ-cadinene)等[4]。

生药材

鉴定

①异的干,有分技,表面黄褐色,有纲纵皱纹及点状的支痕,有时有状突起。质硬,折断面黄白色,呈破裂状,横切面射线细。产于山西河北、广西。

②糙的干呈不规则的,长短不一,径约1~1.5厘米。外皮棕褐色棕黑色,皱缩易剥落,剥去外皮后呈土黄色。体轻质松,断面呈放射状裂纹,外层为黄棕色的环状纹。有特殊的缬草样臭,味稍苦。以条长、肥实、色棕褐者为佳。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江苏所用的墓头回为菊科植物苦荬菜的干全草。,外表青黄色至青紫色。质硬而脆,断面部类白色皱缩,绿黄色至桔黄色。预生黄色头状花序。参见“苦荚菜”条。

显微鉴定

横切面:(1)糙木栓层为20余列木栓细胞,外侧木栓细胞黄棕,色排列不规则,易落,几木栓细胞排列较整齐,浅黄棕色,栓层窄,有不规则裂隙。皮部约占半径1/3。木质部导管少管稀少,单个在或数个相聚,径向排列;木纤维发达,近中纤维,有非木化薄壁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2)异木栓层外侧木栓细胞扁长,排列较紧密,色较深,易落,向色较浅;木纤维少见,木质部外侧成层处有薄壁细胞群。

考证

出自《本草纲

1.《本草原始》:墓头回色黑,臭,用此草干久益善。

2.《职典》:箭头风产广西南宁府山中,如箭簇。治,四肢痛,水熏洗之。

3.《植物实图考》:墓头回,生山西五台山。绿肥嫩,微似水芹歧细齿,梢际结实,攒簇如椒,有毛。《五台志》载入药类,盖俚习用者。《本草纲》载《集验》,治崩中、赤白带下,用墓头回,当即此草。

选方

治崩中, 赤白带下: 墓头回一把,水各半盏,新红花一捻,七分,卧时温服。 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董炳集验》)

各家论述

1.《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2.《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3.《山西中药志》:敛燥湿,止。治妇人,赤白带下。

4.《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配伍作用

红花崩漏红花,辛温通,分,为活之品,又能消肿止痛,《本草衍义补遗》云:“多用能破,少用则养。”墓头回,辛温通,能活,敛燥湿。二药相伍,则活之力倍增,对於治疗瘀型崩漏尤为适宜。

1.治崩中,赤白带(《董炳集验》) :墓头一把,水各半,新红花一捻,七分,’及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

2.治四肢(《职典》) :水熏洗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卫气

下一篇 形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