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结核肉芽肿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均呈完全梗阻或不完全梗阻。脑脊液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最高者可达1000mg%或更高。细胞计数可正常,多数轻度增高。绝大多数血沉增快。
3.脊髓造影
显示散在不规则充盈缺损、杯口状充盈缺损或神经根袖变形等蛛网膜下腔梗阻表现。
4.MRI检查
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很大。
鉴别诊断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病程多较长,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等。椎管内室管膜瘤发展缓慢,肿瘤大多位于颈段、颈胸段或腰段,硬脊膜下肿瘤较大时,占位效应明显,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和共济障碍。结核性肉芽肿早期临床表现与椎管内其他肿瘤十分相似,腰穿示椎管部分或完全梗阻,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或正常,糖及氯化物多数正常,很难在手术前作出定性诊断。另外,临床医生思维局限,过分依赖医技检查,术前未做脑脊液及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时更容易造成误诊。因此诊断疾病时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并发症
由于本病是由结核病菌感染所引起,晚期可引起由它器官的结核杆菌感染,并发肺结核、淋巴结核等疾病,而肺结核还有可能引起以下的一些并发症:
1、支气管扩张:当局灶性病变部位,被纤维组织机化后,支气管壁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弹性消失,而形成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症,重者可继发感染或咯血。
2、咯血:多因病变部位组织破坏、炎症浸润、血管破损、可致咳血。病灶钙化、钙石刺激组织,破坏血管,也可诱发咯血,咯血量的多少,与损伤血管大小有关。轻者痰中带血,重者大口咯血,甚至咯吐不及发生窒息等严重后果。
3、肺气肿:当病变的肺组织遭到破坏后其功能也随之下降,则健康的肺进行代偿,当代偿超过限度时,可形成代偿性肺气肿,肺组织受病菌侵袭而发生组织破坏、纤维化、钙化、肺大泡形成等,也可导致肺气肿的发生。
4、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结核病变广泛,使肺功能、肺结构发生严重病理改变,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当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肺性脑,其后果危重。
治疗措施
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临床少见,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实验室检查常无特异性,有脊髓压迫症状者及早手术不仅可缓解压迫症状,还可明确诊断,手术前后应充分抗结核治疗。术中对病灶与脊髓粘连紧密不易分离者,不应勉强分离,以免损伤正常脊髓组织,可做结核瘤部分切除,为减轻对脊髓的压迫不缝合硬脊膜,术后予全身正规抗结核治疗,控制结核发展,促进病灶吸收,防止复发。硬膜外结核瘤因未侵犯到脊髓,预后良好,硬膜下结核瘤常侵犯脊髓,手术效果不如前者。
椎管内肿瘤见于脊髓的任何节段和马尾神经,以胸段最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之间的成年人占多数。按解剖部位分硬脊膜外、髓外硬脊膜内。髓内3大类。按病理分类以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及胶质细胞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3种最为常见。椎管内肿瘤中良性者居多,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约3/4可手术切除治愈。病人年龄即使较大,如70岁以上,有时亦可较好地耐受手术。因此,对椎管内肿瘤的手术应持积极态度,除病人情况确定不能耐受手术者外,一旦确诊为椎管内肿瘤,不论脊髓受压程度的轻重,均应及时手术治疗。
术前的手术设计极为重要。根据CT或MRI或脊髓造影确定成形范围。根据CT影象测量椎板中线到椎管左右侧之间的距离(椎管横径值),供术中开沟部位的定位参考。再根据骨赘和脊髓受压的部位,如行单开门式椎板成形,确定绞链侧和开门侧。制好石膏颈领备用。配血备用。
椎板成形,清理椎板上残留软组织,根据CT片椎管横径值,定出在椎板上作槽沟部位并作出痕迹。用微型钻或尖嘴咬骨钳分别在两侧椎板上各做一纵形槽沟。沟呈V形,浅层宽度为2~3mm,深度需深达椎板内层皮质,但不穿透,用小条状纱布堵塞止血。而后切除预定开门范围内的棘突间韧带,棘突保留1-1.5cm长。用微型电锯或窄型椎板咬骨钳将棘突纵行正中劈开直达硬脊膜外。将开门段最上椎板上缘的黄韧带与最下椎板下缘的黄韧带切断,从棘突劈开缝中伸入骨膜剥离器,将劈开的棘突向两侧张开,类似打开双扇门。同时中线切开黄韧带,用硬膜剥离器分离椎板与硬脊膜间粘连。取与显露硬脊膜等宽等长的脂肪片覆盖于硬脊膜外。
植骨、缝合 沿髂骨嵴切口,显露髂骨,于髂骨上取骨。根据劈开棘突向两侧张开、能使硬脊膜囊充分减压所呈现的梯形间隙大小采骨,将植骨块修成相应梯形,嵌入棘突间隙,在棘突与骨块两端各钻孔,用钢丝或丝线固定,棘突植骨间用脂肪片隔开。取零星碎骨堵塞于椎板两侧槽沟空隙。切口用生理盐水冲洗,检查无出血,无棉片等存留后,切口内置导尿管,于切口旁作小切口引出皮外作负压引流。逐层缝合。
开门手术的目的是扩大椎管,使受压的脊髓得以减压而恢复功能。故充分而适度的扩大椎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过少达不到减压目的,过大又会在硬脊膜囊外留有腔隙而形成瘢痕性压迫。椎管扩大程度应是待硬脊膜囊充分膨大、恢复搏动后的容积,其外层再留一薄层脂肪片覆盖的空间即可。同时,两侧开槽沟的位置应是CT片显示椎管的最外侧缘,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是位置太靠近内侧,开门后仍会有突起压迫脊髓,影响效果。
疾病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