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胸椎椎管狭窄症

胸椎椎管狭窄症发展缓慢,起初多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发凉、僵硬及不灵活。双侧下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一侧下肢先出现症状,然后累及另一侧下肢。约半数患者有间歇性跛走一段离后症状加重,需弯或蹲下休息能再走。较重者站立及走不稳,需持双拐或扶墙走。严重者截瘫。患者胸部有束紧感或束带感,胸闷腹胀,如病变平面高而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半数患者有痛,有的时间长达数年,但仅有1/4 的患者伴腿......
目录

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 胸椎椎管狭窄症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好发部位为下胸椎,要位于胸7~11 段,但在上胸段,甚至胸1、2 段亦可遇到。

本病发展缓慢,起初多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发凉、僵硬及不灵活。双侧下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一侧下肢先出现症状,然后累及另一侧下肢。约半数患者有间歇性跛走一段离后症状加重,需弯或蹲下休息能再走。较重者站立及走不稳,需持双拐或扶墙走。严重者截瘫。患者胸部有束紧感或束带感,胸闷腹胀,如病变平面高而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半数患者有痛,有的时间长达数年,但仅有1/4 的患者伴腿痛,且疼痛多不严重。大小便功能障碍出现较晚,要为解大小便无力,尿失少见。患者一旦发病,多呈进性加重,缓解期少而短。病情发展速度快慢不一,快者数月即发生截瘫

2.体检所见 物理检查可发现多数患者呈痉挛步态,走缓慢。柱多无畸,偶有轻度驼背、侧弯。下肢张力增高,力减弱。膝及阵挛反射亢进,髌阵挛阵挛阳性。巴宾斯基(Babinski)征、欧本汉姆(Oppenheim)征、戈登(Gordon)征、查多克(Chaddock)征阳性。如椎管狭窄平面很低,同时有胸椎椎管狭窄或伴有神经损害时,则可表现为软瘫,即张力低,病理反射阴性;壁反射及提反射减弱或消失;胸部及下肢感觉减退或消失。胸部皮肤的感觉段性分布明显,准确的定位检查有助于确定椎管狭窄的上界。部分患者胸椎压痛明显,压痛范围较大,有棘突叩击痛并有放射痛。伴有腿痛者直腿抬高受限。

3.胸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型 胸椎椎管狭窄症病理,包括狭窄的不同平面范围以及压迫的不同要来自向,对其的治疗法也不相同。为了指导治疗,选择正确的治疗法,有必要对胸椎椎管狭窄症临床分型。

(1)单椎关节型:椎管狭窄病理改变限于1 个椎间及关节关节截瘫平面、X 线关节突肥大等表现、脊髓造影、CT 检查等改变,均在此同一平面。本型约占胸椎椎管狭窄症病例的1/3。

(2)多椎关节型:胸椎椎管狭窄病理改变累及连续的多个椎,其中以5~7个椎居多,占全组病例的1/3。此组病例的临床截瘫平面多在狭窄段的上界,脊髓造影呈完全梗阻者多在狭窄段的下界,在不全梗阻者则显示多椎狭窄,而狭窄段全长椎数的确定。据X 线侧位关节突肥大增生突入椎管的椎数,或以造影完全梗阻处为下界,以截瘫平面为上界计算其椎数。CT 及MRI检查虽可显示狭窄段,但价格昂贵。

(3)跳跃型:本组中仅1 例,其上胸椎有3 个椎狭窄,中间2 个椎无狭窄,下胸又有3 个椎狭窄,即胸2~4 和胸8 狭窄,都在胸椎。截瘫平面在上胸椎者,为不完全瘫痪;下段狭窄较严重,截瘫也较重,脊髓造影显示不完全梗阻。椎管狭窄全长的决定由于上胸椎X 线照的不够清晰而要依据CT 检查。从手术减压情况看,上胸椎CT 检查有假象,其显示的狭窄比实际更窄,系投照角度倾斜所致。

此外,尚有部分病例并有胸

诊断检查

诊断:本病的诊断并不很困难,在接诊下肢截瘫患者时,应想到胸椎椎管狭窄症。诊断本症要依据下列各点:

1.一般症状 患者多为中年人,发病前无明确原因逐渐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僵硬不灵活等早期瘫痪症状,呈慢性进性,可因轻度外伤而加重。

2.清晰的X 线 显示胸椎退变、增生。应特注意侧位上有无关节突起增生、肥大、突入椎管,侧位断层上有无胸椎黄韧带化(OYL)和(或)胸椎后纵韧带化(OPLL)。并排除椎的外伤及破坏性病变。

3.CT 检查 可见关节关节肥大向椎管突出,椎弓短,OYL 或OPLL 致椎管狭窄。

4.MRI 检查 显示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征。

5.脊髓造影 呈不完全梗阻或完全梗阻。不完全梗阻者呈段性狭窄改变,压迫来自后肥大的关节突和(或)OYL,或前化的后纵韧带

实验室检查:其他如细胞沉降率、类湿因子、清碱性磷酸酶、钙、磷、氟化物检查正常,这些检查有鉴诊断意义。应常规检查糖、尿糖,因后纵韧带化患者有时糖尿病,未治疗会增加手术的危险性。

其他助检查:

1.胸椎X 线检查 X 线平上可显示不同程度的退变性征象,其范围大小不一。椎体质增生可以很广泛,亦可仅1~2 ;椎弓短而厚;后关节大多显示增生肥大、聚、上关节突前倾;椎增厚,椎间隙变窄。有时后关节间隙及椎间隙模糊不清,密度增高。部分平显示椎间隙变窄,少数病例有前纵韧带化、椎间盘钙化、椎管钙化影或椎管游离体。其中侧位上可发现肥大增生的关节突突入椎管,这是诊断本症的重要依据。

X 线平上较为突出的另一征象为黄韧带化和后纵韧带化。在正位上显示椎间隙变窄或模糊不清、密度增加。侧位,特是断层可显示椎间隙平面由椎管后壁成向椎管占位的三角影,轻者呈钝角,由上、下椎向中间化,中间密度较低;重者近似等边三角,密度高,接近关节的密度。数段黄韧带化时,椎管后壁呈大锯齿状,“锯齿”尖端与椎间隙相对,椎管在此处狭窄严重。约半数患者的X 线平有后纵韧带化征象,椎间隙与椎体后缘有纵带影突入椎管。黄韧带和后纵韧带化可发生于各段胸椎,但越向下,其发生率越高,且病变程度也越重。

此外,个患者的X 线上可显示椎畸,包括脊髓不全、椎隐裂、棘突分叉及侧弯畸等。颈椎及椎X 线上有时也有退性变征象,以及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或前纵韧带等的化征。

2.CT 检查 CT 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与定位至重要,但定位要准确,范围要适当,否则易漏诊。CT 检查可清晰显示胸椎椎管狭窄的程度和椎管各壁的改变。椎体后壁增生、后纵韧带化、椎弓变短、椎增厚、黄韧带增厚及化等,均可使椎管矢状径变小;椎弓增厚聚使横径变短;后关节突增生肥大及关节囊增厚、化使椎管呈三角或三。但在检查中应避免造成假象,CT 扫描应与椎管长轴成垂直角度,尤其是对多段扫描时,如与椎管长轴不成垂直而稍有倾斜,则显示的椎管矢状径较实际情况更为狭窄。

3.其他检查

(1)奎肯试验及化验检查:椎穿刺时可先做奎氏试验,多数呈不完全性梗阻或完全梗阻,小部分患者无梗阻。液检查,蛋白含量多数升高,细胞计数偶有增多,葡萄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细胞检查无异常。本项检查大多与脊髓造影同时进

(2)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可确定狭窄的部位及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比较可靠的资料。常选用椎穿刺逆造影,头低足高位观察造影的流动情况。完全梗阻时只能显示椎管狭窄的下界,正位上常呈毛刷状,或造影从一侧或两侧上升短离后完全梗阻;侧位上呈鸟嘴状,常能显示要压迫来自后或前。不完全梗阻时可显示狭窄的全程,受压部位呈段状性充盈缺损。症状较轻或一侧下肢症状重者,正、侧位观察或摄难以发现病变时,从左、右前斜位或左、右后斜位水平观察或投照可显示后外侧或前外侧充盈缺损,即病变部位。小脑延髓池穿刺亦可酌情选用。

(3)磁共振检查:这是一种无损害性检查,现有取代脊髓造影的趋势。其显示脊髓信号清晰,可观察脊髓是否受压及有无部改变,以便与脊髓部病变或肿相鉴。胸椎椎管狭窄在MRI 上的改变为:纵切面成像可见后纵韧带化、黄韧带化以及脊髓前后间隙缩小甚至消失,在有椎间盘突出者,还可显示突出部位压迫脊髓;横切面成像则可见关节突起肥大增生与黄韧带增厚等,但不如CT 检查清晰。

(4)大脑皮质诱发电位(CEP)检查:采用刺激双下肢胫后神经或腓总神经,头皮接收。在不完全截瘫或完全截瘫病例,CEP 均有改变,波幅峰值下降以至消失,潜伏期延长。椎减压术后,CEP 出现波峰的恢复,截瘫明显好转。因此,CEP不但可以用于术前检查脊髓损害情况,且术后CEP 波峰的出现,预示脊髓能较好恢复。

治疗方案

1.胸椎椎管狭窄症的基本治疗原则 胸椎椎管狭窄至今尚无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因此,对症状明显、已影响生活工作者,大多数者认为手术减压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的惟一有效法。因此,诊断一确立,即应尽早手术治疗,特是对脊髓损害发展较快者更需及早手术;一旦脊髓出现变性,则后果不佳,且易造成完全瘫痪

2.治疗胸椎椎管狭窄症的术式简介 本病常用的术式为胸椎后路全椎切除减压术,可直接解除椎管后壁的压迫,减压后脊髓轻度后移,间接缓解前壁的压迫;减压范围可需要向上下延长,在直视下手术操作较便和安全;对并有旁侧型椎间盘突出者可同时摘除核。但本手术易脊髓损伤,甚至出现完全性截瘫,因此,在操作上一定要小心,切忌误伤。

3.胸椎椎切除及椎管扩大减压术

(1)麻醉与体位:

①麻醉: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②手术体位:可用俯卧位或侧卧位。俯卧位较为常用,卧时姿势为头部略低,髋关节稍屈,使骶部位于较高的平面,以减少切膜后液流失。在上胸部和盆下各放柔软有弹性的垫枕一个,以保部的自由呼吸运动。在部亦放垫枕一个,使膝部微屈,避免膝部发生过伸性损伤。

侧卧位一般取右侧位。患者上肢前伸,右腋下(右侧卧)放一垫枕,使右架空,免受压迫,右腿伸直,左腿髋关节稍屈。此体位的优点是术野流较好,液和液能自流出;缺点是椎不易放直,因而手术切常易偏离中线。

(2)手术步骤:

①切:沿部中线棘突做直线切,其位置以病变为中,其范围视病变的大小、定位的准确程度和患者的肥胖程度而定。通常至少应包括损害上下各一个椎体。在肥胖患者,切应适当扩大。

②显:切皮肤和皮下脂肪,直至棘上韧带。这时助手应紧压切两旁,控制出。止后,将切向两侧牵,然后将椎旁肉与棘突、椎分离。由于在椎旁肉与骼之间有静丛,损伤后止麻烦,故分离肉时应紧贴骼施。先将棘上韧带中线切,直至棘突,然后用衣剥离器将切的棘上韧带自棘突向两旁剥离,再沿棘突向深处剥离。如觉棘上韧带不易从棘突上剥离,可紧挨棘突尖端在其两旁将筋膜。这时往往有管(肋间动脉的末梢分支)切断,应即电。棘突两侧为、多裂、棘间及其,将之与棘突和椎分离。分离范围向两侧直至横突部,将关节突暴肉自棘突椎剥离后常有出,可用热盐水纱布塞入肉与骼之间压迫止。如有较大的动脉则不能用此法止住,可在下一步牵肉时用电。此出管大多为肋间动脉侧支,位于上下两个横突之间。填塞的纱布应较大,并使每块塞入伤后都有一小段出于伤之外,以免将之遗忘在伤中。这种剥离椎旁的过程椎逐个先在一侧施,然后再在对侧施。两侧均剥离后,取出填塞的纱布。用椎切除固定牵器将肉向两侧牵。这时,由于在两侧肉中间有棘突阻挡,放置牵器时常有困难,可暂做初步牵,等棘突切除后再重新妥为放置。

③切除棘突:由于胸椎棘突向下倾斜,所以棘突的上端切除范围应比椎多一个。切除过程自手术野下端始,先将最下的一个棘突下面的棘间韧带用刀切断,然后用剪或大型咬钳将棘突咬去,直至椎;或是将棘突于部凿断,之后调整牵自动拉钩,将棘突向一侧牵,充分显及小关节

④椎切除:棘突切除后,位于相邻椎间的黄韧带。后者的附丽点是:从上一个椎面中点,向下跨过椎间隙,到达下一个椎的上缘。椎切除自黄韧带始。由于胸椎椎鳞片样排列,上一个椎的下缘覆盖着下一个椎的上缘,故椎切除自下向上施。先用刀将黄韧带横向切,直至硬膜外脂肪(注意勿损伤组织)。然后用特制的薄型椎钳伸入韧带,将黄韧带和椎分小块咬去。先用小咬钳(双动式最为好用)切除椎的中央部分,宽1cm。再用第1 颈椎咬钳向两旁将椎切除范围扩大,直至关节突的侧边缘。通常不必超过后关节突就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显,这样就不致影响柱的稳定性。但在胸段切除一两个关节突一般不致严重影响稳定性。因此,视手术减压要求,可以考虑将一两个关节突切除。切除椎时应注意手术器械勿伸入椎管太多,以免损伤脊髓。椎切除后常有较多出来自硬膜外静丛和骼,可用蜡、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止

⑤椎管探查:止完毕后,进膜外探查。探查容包括硬膜外脂肪的多少。有无肿块,有无质破坏或缺损等。

⑥扩大椎管径:如果硬膜外脂肪存在,则沿中线将之分,然后推向两旁,将硬膜暴。为了减少伤,使手术野保持清洁,可用棉覆盖。棉照一定习惯安放整齐,切勿随意乱塞,以免遗落于伤中。这时可检查硬膜的情况,注意其色泽、张力和有无搏动。检查完毕后,用细导尿管沿硬膜表面向上、向下轻轻探入5cm,以判定减压是否彻底。将伤用盐水冲洗干净。

⑦蛛网膜下隙探查:将硬膜沿中线纵向切。先用膜钩将之钩起,然后切割。不用膜钩者,也可在切两旁先穿贯几针牵拉缝线,然后在缝线间切。在这一阶段,最好勿损伤蛛网膜,以免液源源流出,影响手术操作。硬膜切一小后,用有槽探针伸入硬膜下隙,沿控针槽将膜用小尖刀切。硬膜切后沿切用细号针线做牵缝结(如果切膜前未曾缝好的话)。用蚊式钳将缝线外端夹住,借钳的重量将硬膜切向两旁牵。在切膜前,伤应彻底止液流入硬膜下和蛛网膜下隙后,一面影响手术操作,同时也能起术后的无菌性膜炎和网膜粘连。

膜切后暴脊髓,于是进探查。先检查硬表面的色、光泽,硬膜的厚度,以及有无肿物成;再检查蛛网膜的厚度、色、光泽,与硬膜和脊髓有无粘连,以及蛛网膜下隙有无肿物、出囊肿成;然后检查脊髓的大小、色、光泽、质地以及表面的管分布是否正常等。检查的项很多,随病因的不同而异,个病症的特殊检查容,将在下文中提及。

要探查脊髓的前时,可将之向一旁牵或向一侧旋转。牵时可用小号或剥离子,动作要轻,并需衬以棉,注意勿损伤脊髓。旋转脊髓时一般都是利用齿韧带牵拉。先在上下两个神经间将齿韧带找出,然后在硬膜下或蛛网膜下用蚊式钳将之夹住。切断韧带的硬膜黏着点,拉动蚊式钳,就可将脊髓转动。通常在胸段可将脊髓旋转75°左右。切不可拉扯神经转动脊髓,因这样将起剧痛和造成神经脊髓损伤。

:手术操作结束后,需用温盐水将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冲洗干净,以便不使液或块存留。缝时,对蛛网膜不做处理。如需做脊髓减压,对硬膜亦不予缝。这时,膜外的止工作应极严密,因术后如有成,将直接压迫脊髓起严重后果。在缝肉时,为避免液流入硬,可暂用棉膜切覆盖,等肉即将缝时取出(注意不要忘记!)。肉上的止工作最好在切除棘突之后、牵肉之前做好,以减少缝阶段的麻烦。

对一般病例,亦可将硬膜用丝线连续或间断缝。以保持蛛网膜下隙通畅为基本要求。肉应缝2~3 层,这些缝结还兼有止作用。然后,将深筋膜、皮下脂肪组织和皮肤分层缝。为使伤较佳,减少液瘘的成机会,每缝一层组织时,应将缝线穿过下面一层组织,使上下两层组织互相。如手术在上胸段,则切刚巧在两之间。随同上肢运动时,能将切牵张,因此缝这一切时应特结实。术后忌做上肢的拥抱动作,以免伤因牵张过度而发生崩裂。在硬膜紧密缝者,可在硬膜外放置橡皮流(12~24h)。对硬膜敞减压或有缺失不能紧密缝者,以不做流为宜,以免液漏。

(3)术后处理:术后处理与一般柱外科手术相似,要是预防脊髓水肿反应、液漏和感染。

预防及预后

预后:及早手术恢复尚佳,一旦脊髓出现变性,预后不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