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髋脱位

先天性髋位以后位为多见,出生时即已存在,病变累及髋臼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肉导致关节松弛,半位或位。有时可伴有其它先天性斜颈积水膜膨出,其它关节先天性位或挛缩等。疾病称:先天性髋位 (髋臼发育不良性髋位) 所属部位:部 就诊科室:症状体征:体型异常先天性髋位的发病率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生活习惯、民族等鶒,其发病率相很大,在意大利北部法国和德......
目录

定义

疾病称:先天性髋位 (髋臼发育不良性髋位)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

症状体征:体型异常

流行病学

先天性髋位的发病率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生活习惯、民族等鶒,其发病率相很大,在意大利北部法国德国地区发病率较高,Mckeown等1960年报道英国伯明翰发病率为0.7%而瑞典为1%,在日本和美洲印第安部落发病率也较高。

而Hodgson认为我们中国的发病率很低,他要是指中国南地区,因为带小孩的习惯是二髋分;膝关节,因这种婴儿体位能纠正关节位,而实际上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病率也不一致,但缺乏完整统计资料。但发病率也不会太低。而鶒在非洲地区,发病率为世界上最低地区该病好发于女孩,男女之比为5~7∶1。左侧发病大大超过右侧为10∶1。

病因

先天性关节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当然,多发性畸附有关节位应属于先天性畸。总的说来,近年来大多数者认为病因并不是单一的。说是有许多因素参加才会起此症的产生。

(一)遗传因素

无可否认的事实说明此症有明显的家族史,尤其在双胎婴儿中更为明显,有此症之患者家族中其发病率可以高达20~30%,而且姐妹中更为多见。同样的疾病在姐妹中可以出现髋位半位与发育不良三种类型,倘若不进详细的,早期的检查与X线诊断,除第一类之外,后两类往往可以遗漏而到达7、8岁时髋关节已完全正常。

(二)韧带松弛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报告关节韧带松弛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动物实验中Smith将小狗的关节囊,韧带切除后,产生髋位现象的百分比很高,临床上Andren指出X线中耻的分离在髋位病例中为正常婴儿的两倍,他认为这是母体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分泌使韧带松弛,超量的分泌变化是起髋位一个重要的因素。

同时,Andren、Borglin在新儿髋位病例3天以发现尿中雌酮(Estrone)雌二醇17β(Estradil)排出量与正常婴儿比较有变化。但是Thieme利用16个病婴儿与19个正常婴儿比较,逐月测量时,统计处理发现没有区。因此,分泌变化韧带松弛说尚不能成立。

(三)体位与机械因素

位病例中位产有人报道高达16~30%之多,正常生育中位产仅占3%,Wikinson(1963)将幼儿髋关节固定于屈、外旋、膝关节伸直,并给予激素黄体酮。可出现关节位畸位。出生后的体位亦有人认为是起此病的一个因素如在瑞典和美洲印地安人的发病率高的原因是由于婴儿应用襁褓位有

临床表现

患儿的母亲常发现患儿肢体不正常而来院求诊,若无炎症或外伤史就应起对先天性髋位的警惕症状可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关节活动受限

在儿童期先天性髋位通常是以无痛和关节活动不受限为其特点。然而在婴儿和新生儿时期则恰恰相反,有暂时性关节功能障碍,呈某种固定姿势。典型症状诉为患儿肢体呈屈状不敢伸直,活动较健侧差,无力,牵拉下肢时则可伸直,但松手后又呈屈,少数婴儿下肢呈外旋位,外展位或两下肢呈交叉位,甚至髋关节完全呈僵直状态,少数患儿在牵拉下肢时有哭吵。

(二)肢体缩短

单侧关节位常见患侧肢体缩短。

(三)其它常见症状

有大阴不对称,部、大腿侧或窝的皮肤皱折加多,加深或不对称,会阴部加宽,有时可在牵动患肢时有“弹响声”或弹跳感。

以上一些症状如能及时发现,进仔细检查,则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治疗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

诊断

要依靠体征和X线检查和测量。新生儿的检查亦注意下列的各点:

(一)外观与皮纹

多发性畸伴有髋位时,检查者往往发现大腿与小腿的比例不相称,大腿短而粗,小腿却细长,往往部宽大,沟皱纹短或不清楚。部检查时可见两侧的皮纹不同,患侧一般升高或增加一条,整个下肢在放平时往往感觉患肢外翻15~20°有缩短现象。

(二)股骨头不能摸到

屈髋屈膝各90°一手握住小腿上端,另一手拇指置韧带处,其它4指置部环跳处,将手旋转小腿时,正常情况下在前面可以发现股骨头的活动与突起。位时,前面空虚而部后面的四指却感到股骨头在活动。

(三)加里阿齐征(Galeazzi)

将小孩平卧,两下肢屈膝到85°~90°之间,两放平对称位,发现两膝有高低,称为加氏征。股骨缩短,髋位者均出现此征。

(四)外展试验(Otolani征)

将小孩平卧,屈膝、屈髋90°,医师面向小孩部,将两手抓住两膝同时外展,正常情况两膝可以放平而触及桌面。但髋位中一侧不能到达90°,往往是65°~70°之间,明显隆起,称做外展试验阳性。有外展至75°~80°之间,有滑动或跳动感觉以后却可以更外展至90°,称为Otolani跳动声,是诊断上一个重要依据。

检查中有时候髋臼外的弹响声,彩关节的半月跳动声,必须分清不能相互混淆。

(五)关节松动试验检查

关节松动的先决条件是股骨头周围软组织很松肉不紧张,股骨头可以上下移动。

(六)跛步态

虽然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仍有不少病例是因跛而来门诊。此类步态在走中稍加分析即可看出。小孩走路当患肢在负重期(stancephase)是盆有下垂,晃动不能上升,在摆动期(swingphase)时却不明显。此类检查一般在小孩走之后才能明确诊断,最早约2足岁以上,但治疗时就比较晚了两侧髋位患孩在走中盆两侧摆动非常明显,常称做步摇摆姿态,部向后突出,椎向前突增加检查很容易想到髋位。

(七)屈氏试验(Trendelenurg征)

这是一个古老前已很少应用。小孩站立当侧单腿站立,患腿上盆同侧向上升高。相反,当患肢单腿站立时,因患侧股骨头不在髋臼,加上臀肌萎缩髋关节不稳,致使盆向下垂。

(八)大粗隆上升

正常婴儿自髂前上棘大粗隆点至坐呈一条直线,称做奈氏线(Nelaton)。倘若股骨头不在髋臼,而向上位时,大粗隆随之上升,这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九)Von Rosen线

双侧大腿外展45~50°并旋,摄包括双侧股骨上端至盆正位。作双侧股骨中轴线,并向近侧延长即Von Rosen线。正常时此线通过髋臼外上角;位时通过髂前上棘。在股骨化中未出现前,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十)兴登(Shenton)线

正常盆X线中耻下缘之弧线与股骨侧之弧可以连成一条完整的弧度称做兴登氏线。凡有髋位,半位病例中,此线完整性消失。

此线在任何位中都消失,因此不能区炎症、外伤、先天性等情况。但是仍不失为最简单的诊断法这一。

(十一)股骨颈前侧角摄

偶尔需要X光摄进一步明确前倾角的情况,最简单的法是患儿平卧,髋部向上作盆正位摄。同样,将大腿完全旋再作盆正位摄,将两比较可以看出完全旋时股骨颈全长出现,股骨头清楚,髋向上时股骨头与大小粗隆重叠,可以估计前倾角的存在。

(十二)关节造影

一般情况之下很少有必要进关节造影来明确诊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明确盘状软关节囊狭窄、复位失败原因时,造影术偶有必要。在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皮肤消毒无菌操作,在关节前作穿刺注射1~3ml35%碘油造影(diodone diodast)。在透视下可以发现髋臼外缘有无障碍,髋臼外缘的软情况以及关节囊有无狭窄,必要时手法复位后可以再次造影明确股骨头是否完全进入髋臼,盘状软的复位与变。由于操作复杂,造影充盈不足,读困难,近年来较少有人应用造影诊断。

(十三)中边缘角(CE角) 

随访病例时常需测定股骨头进入髋臼的程度,伟氏(Wibeng)取股骨头中为一点,髋臼外缘为一点,连此两点成一直线。髋臼外缘作垂直线向下,两线成钝角于髋臼外缘称边缘中角。此角正常范围为20~46°,平均35°;15~19°为可疑;少于15°,甚至负角,表示股骨头外移,为位或半位。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先天性翻进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

1、共同症状与体征:

两侧肢体不对称,部增宽,沟皱纹不对称,患侧短或消失。纹也不对称,患侧升高或多1条,整个下肢缩短,Allis 征阳性。

2、不同症状与体征

婴儿型翻一般检查有肢体短缩,大转子向外突出,髋关节外展、旋明显受限。是婴儿型翻区先天性关节位的重要临床特征。关节位的关节活动各向均不受限制,常因患儿肢体活动不正常而就诊。患儿肢体呈屈状,不敢伸直。

活动较健侧差,牵拉时可以伸直,松手后又呈屈状。有些患儿下肢呈外旋、外展位;或两下肢呈交叉位;更甚者髋关节完全呈僵硬状态。最常见患肢短缩伴部、大腿侧或窝皮肤皱折加多加深或不对称,会阴部加宽,牵动患肢有弹性感等。Barlow实验、Orrolani 征、Allis 征阳性。

并发症

  先天性关节位,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大多与手法粗暴、牵不够,手术指征未掌握,未弄清阻碍复位因素和固定不当等原因所致。多数可以避免。常见并发症有:  

一、再

常因阻碍复位因素未消除。X线出现假象,换石膏时不小心,前倾角过大或髋臼发育不良,因而即使,它的增生与肥大使股骨头不能直接指向髋臼中。Leveurf与Somerville认为这是髋位的要原因,复位的键。在手术中3岁以上的患儿凡牵股骨头不能进入髋臼者,多半有肥厚的盘状软。这类软完全像膝关节中的盘状半月一样,它遮住了很大一部分关节面使股骨头与髋臼不能接触,起二者之发育不良。   

二、关节

正常的髋关节囊是一层纤维组织0.5~1.0mm厚薄。自从股骨离髋臼向外向上移位,小孩负重后,关节囊受到牵拉而增长增厚有时可大2~3mm之多,长期牵拉使关节囊与髋臼上髂翼粘连,加上韧带、盘状软关节囊之间粘连,成整整一结缔组织,阻碍股骨头进入髋臼。关节囊在后期呈葫芦,有狭窄的颈部,股骨头本身就不能通过。关节囊前面,有时在很早期出现一个切迹,阻碍股骨头复位。关节囊附着在股骨头以下而不是附着大小粗隆之间。   

三、韧带

正常韧带连接股骨头中凹与髋臼之关节位病例中,关节囊与韧带同时受到牵拉而增长增厚,久而久之韧带关节囊粘连成一而消失。韧带的中动脉亦因牵位增厚而过早塞。   

四、

由于股骨头向上移位,凡是起自盆沿股骨向下走的大部分肉都发生短缩,其中以更为明显,而且许多纤维变性。后侧群包括臀肌,亦有缩短,力减弱,影响关节稳定性,出现摇摆步态。   

五、筋膜

虽然外侧群在理论上是被拉长,但可见到筋膜有挛缩,患者不能收,这种筋膜都有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有原变性。手术中必须进筋膜松懈才能保复位。

治疗

先天性关节位的治疗应强强早期诊断,婴儿期的治疗效果最佳,年龄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认为2~3岁后治疗,即使非常成功。于35岁以后,都将发生关节痛,因此大多数者强调要对新生儿进普查,以便早期诊断与治疗是获得痊愈的重要措施。畸胎性位,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法,一般需作切复位,但效果不好。

典型性先天性髋位,若能早期正确治疗,在正常功能刺激下,发展成正常髋关节可能性很大。在3岁以治疗者,有很高治愈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头和髋臼的性成份增加,可塑性减少,病理变化加重,虽正确治疗,功能难于达到正常。

治疗法有复位+支架,复位+蛙式石膏复位+旋转纠正前倾角;切复位,并据不同情况附加髋臼再造和各种术。具体治疗原则如下:

(一)出生至2个月

不需牵和麻醉,可用屈双髋至90°而后逐步外展,将拇指置于大粗隆外向前推压即可使其复位,复位时切忌暴力,如复位成功后可用支架固定于髋关节90°,外展70°,固定时间约为2~3月,视复位时的年龄而定。支架应于摄检查后再定拆除时间。支架的种类很多,有外展尿枕、Begg塑料支架等等。

以上两种支架在换尿布时必须打,比较麻烦,前较少应用。Barlow支架和Rosen支架效果确实,但对皮肤有压迫,容易造成疼痛及压疮,并有发生股骨性坏死的可能。Pavlik支架可避免暴力性坏死的并发症,它利用两下肢屈90°,两下肢本身重量的自然位置而达到外展,使其自然复位和维持复位位置,地髋关节发育和塑均有利,并有一定的髋关节活动范围。缺点是由于帆布做成,比较硬,肩胸部如果包扎过紧,影响呼吸,过松容易滑,影响治疗。

(二)3个月以上,2~3岁以下

这组病例因位时间长,髋周的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挛缩,因而在复位之前,先作牵,一般不超过2周,如有肉挛缩比较明显者,必须在复位前作松解,如切断,延长等,而后床旁X线实,股骨头的位置已与髋臼水平时,在全麻下用手术复位,如复位后,位置满意,则应用蛙式石膏固定。

为了适应小儿生长发育需要,每2~3月更换石膏1次,每次均需要X线股骨头在髋臼的位置。如发现更换石膏后又位者,必须再复位。每次更换石膏使大腿逐步收,直到髋臼发育正常后,才能拆除石膏固定。如果复位失败,则应考虑髋臼有脂肪纤维组织增生,韧带肥厚,哑铃状关节囊等情况存在,阻碍股骨头进入髋臼,因而需作切复位。

(三)3岁以上至8岁

该组病儿位时间长,软组织挛缩更为明显,髋臼发育更差,往往小而浅,而且臼底有大量脂肪纤维组织存在,手法复位极为困难,因而绝大多数需作切复位。但在切复位前必须做牵2~3周,直至股骨头牵到髋臼平面才能手术治疗,如不能牵到髋臼平面,则说明软组织挛缩明显,如果这时作切复位,股骨性坏死的可能性很大,因而必须先作软组织松解,再作牵。切复位后,据不同情况附加旋其它手术有:

1.股骨头加盖手术

一般适用于半位病儿,髋臼发育差,股骨头不能完全被盖住。这类手术要有三种:

(1)术(Salter手术):

手术前必须要有良好的复位,如手法复位有困难,手术时还须复位,而后进,手术中必须将下向前下拉,以增加股骨头的覆盖面和髋关节的稳定性。

(2)造架术(Chiari手术):

这种手术必须在牵床上进,并配有X线监视,定位要正确,关节囊的附着点要辨认清楚,手术中有时会损伤坐神经,手术中的污染机会亦多,因而前采用这种法比较少。

(3)关节囊周围术(Pemberton手术):

该手术使髋臼上部向前,外侧折转,增加其覆盖面。在髂上取嵌入撬处,稳定髋臼之重建。术后石膏固定。

2.Zahradnick手术

先作切复位,加深髋臼。复位后,由于股骨颈前倾角大,因而下肢在极度旋位才能得到复位,因而必须在粗隆下作旋转,而后用钢螺丝钉固定,手术后石膏固定,4~6周后拆除前半石膏,锻炼髋关节屈伸功能,夜间继续固定。X线检查处愈,可下床进功能锻炼。

对于8岁以上的儿童,一般复位均有困难,而且并发症多,故一般不作切复位,而应用一些保守的以稳定髋关节的的手术,如髋臼植加盖术,股骨术。近年来应用缩短股骨法再作切复位,短期疗效尚可。

对于成年的先天性髋位,一般较多见于产后妇女,并较多为半位,由于长期在不正常髋关节负重情况下,易造成创伤关节炎,产生髋关节疼痛。对于这类病例,一般采用神经切断可暂时缓解疼痛,如果已影响髋关节功能者,则可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先天性桡骨小头脱位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