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木麻黄

木麻黄 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麻黄属、马尾松,是麻黄麻黄属常绿乔木麻黄高可达30米,大树树干通直,直径达70厘米;树冠狭长褐色,有密集的鳞片每轮通常7枚,披针或三角,棒状,有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花药两端深凹入;球果状果序坚果连翅,4-5月,7-10月结果;其喜炎热候,耐干旱、贫瘠,抗盐......
目录

形态特征

木麻黄乔木,高可达30米,大树部无萌蘖; 树干通直,直径达70厘米;树冠狭长树皮在幼树上的赭红色,较薄,皮孔密集排列为条状或块状,老树的树皮粗糙,深褐色,不规则纵裂深红色;褐色,有密集的;最末次分出的小灰绿色,纤细,直径0.8-0.9毫米,长10-27厘米,常柔软下垂,具7-8条沟槽及棱,初时被短柔毛,渐变无毛或仅在沟槽略有毛,节间长(2.5-)4-9毫米,脆易抽离。

鳞片每轮通常7枚,少为6或8枚,披针或三角,长1-3毫米,紧贴。

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几无总花梗,棒状,长1-4厘米,有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 苞片具缘毛;花被2;丝长2-2.5毫米,花药两端深凹入;雌花序通常生于近的侧生短枝上。球果状果序,长1.5-2.5厘米,直径1.2-1.5厘米,两端近平或钝,幼嫩时外被灰绿色或黄褐色茸毛,成长时毛常落;苞片变木质,阔卵形端略钝或急尖无隆起的棱坚果连翅长4-7毫米,宽2-3毫米。期4-5月,果期7-10月。

生长习性

生长机制

生长快,广东栽培15年生树高达20m以上.寿命短,30~50年即衰老。通常种子繁殖,也可用半成熟扦插

生长环境

木麻黄的茎叶本种生长迅速,萌力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由于它的根系深广,具有耐干旱、抗沙和耐盐碱的特性。

麻黄喜炎热候,在华南适生范围,北限基本上与20℃等温线, 日平均温度≥10℃的年活动积温需7 000℃左右。能耐40℃以上高温和-3℃短暂低温,月平均温度低于16~18℃时生长停滞, 月平均温度高于25~28℃时生长最快。在澳大利亚天然分布区年降水量为700~2 000毫米; 中国麻黄栽培地区, 年降水量1 200~1 600毫米, 而且高温与多雨正好同期, 这有利于麻黄高产。麻黄适生于pH 6~8的滨海沙土, 但也能适应其他土类的酸性土。离海岸较远的台地或丘陵地,由玄武发育而成的红壤、砖红壤,如果土壤不太粘重时也能生长。在平原水网地区的冲积土, 土层深厚, 疏松肥沃, 呈中性、碱性或微酸性反应,生长良好。

木麻黄树高达30米。树干通直。树皮褐色,不规则条裂。小绿色,代替的功能,叫退化呈鳞片状,每着生鳞片6~8枚。单性,同株或异株。,外被短柔毛。坚果具翅。喜光。喜炎热候。喜钙镁,耐盐碱、贫瘠土壤。耐干旱也耐潮湿

麻黄根系根瘤菌,是在瘦瘠沙土上能速生的要原因。麻黄生长迅速,抗力强,不怕沙埋,能耐盐碱,是中国南滨海防风固林的优良树种。强阳性,喜炎热候,耐干旱、贫瘠,抗盐,也耐潮湿,不耐

本种是华南沿海地区造林最适树种,凡沙地和海滨地区均可栽植,其防风固沙作用良好;在城市及郊区亦可做道树、防护林或绿篱。造林时,最好接种根瘤菌,有助于抗高温、干旱、贫瘠条件,从而可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苗生长。容器苗比裸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在生产上广泛应用。要病害有青枯病,又发现丛病。害虫有麻黄毒蛾、棉蝗、大麻黄蛾。

分布范围

木麻黄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地区普遍栽植,已渐驯化。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现美洲热带地区和亚洲东南部沿海地区广泛栽植。

繁殖栽培

种植

麻黄繁殖以播种与扦插繁殖

自然繁殖

麻黄植物多为雌雄异株,也有雌雄同株的。在中国华南沿海地区,1~2月生长停顿,3~4月生长,6~9月生长最快,10~11月生长下降,11~12月生长缓慢。

一般麻黄幼年就可结实,以后多年出产优质种子种子与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有,其中以温度为。正常情况下,大部分麻黄种可在2~7天萌发。每一颗种子都有其发的最佳温度。但是大部分种子的最佳温度集中在20~30摄氏度。麻黄寿命较短,30—50年左右生长衰退。

人工繁殖

扦插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繁育麻黄要手段之一。法是利用1~3个月生幼嫩条作为穗条,进水培或土壤培养,使其生成苗。麻黄条幼化是扦插不可缺少的技术环式有人工林中优树基部干、环割或半环割、采穗圃的逐年或隔年更新等。扦插繁殖分为水培法和土培法(又称沙培)。

水培法:从植株或萌条上采取幼嫩条,用生长激素处理后待发条生再放入养袋中。

土培法:土培法前期处理跟水培法相同但后期放置在土壤介质中培养,生产上要采用海沙或河沙为介质。

繁殖麻黄植物繁殖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或纯培养技术来繁殖麻黄,用于微繁殖的材料通常是麻黄的幼嫩组织

嫁接繁殖嫁接是解决麻黄选育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过嫁接繁殖,能够保持树的优良特性,提早结实麻黄嫁接要采用“心形成接触法”。麻黄的接穗是在优树树冠外围的条中,选取长约10~15厘米、粗约0.2~0.4厘米、顶芽完整健壮的。砧木是选用一年生的健壮杯苗,集中成畦排列在苗圃地上。也可选取健壮的一年生幼林植株作为砧木。

栽培技术

采种

4-5月,9-10月大量果熟,应及时采种。但有的地区麻黄1年2次:3-4月,8-9月果熟;6-8月,11-12月果熟。以第1次果最多。当果实青黄色,鳞片坚硬刺手,端微有裂即可采集。种子每公斤约有70万粒,发率为15-20%。

育苗

圃地应选、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幼苗抗力弱,宜春回暖后播种。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量为4-5公斤。播后7-10天即发,2个月左右,苗高15cm时,即可分床,或移植入养杯或养篮育苗。养土为沙土畜粪、草木灰烧土、磷肥等拌成。养篮用竹篾编成,高20cm,直径12-15cm;养杯高15cm,直径10cm大小。苗期注意水肥管理。当年秋季苗高50-70cm,或翌年春季或雨期,苗高1-1.5m时即可造林。

造林

中国粤西和海南岛一般在秋雨季定植,而福建沿海沙地则多在夏初雨季造林,也有春雨期栽植的。广东阳江等地用养杯或养篮育苗于8-9月造林,成活率达97%,枯梢率仅18%,而同期用裸1年生苗造林,成活率仅52%,枯梢率达90%。造林密度,如在海岸前沿沙地造防护林带,宽约20-30m,每亩宜栽植667株,株为1×1m。在林带后面造林,以生产木材和树皮,株离宜用1.5-2m。用裸苗定植时,如在半流动沙地上,其植应放碎块的海泥、塘泥或较肥沃的细土,拌细沙均匀后定植。如在冲流动较大的沙地造林,起苗时每株要带宿土1-1.5公斤栽植。

抚育

麻黄栽后未成活前如遇连续晴天,要浇水,保持表土湿润。在杂草较多的地区,应适当除草松土。大或台之后应进海岸沙地的幼林检查,将吹斜植株扶正,用土把裸覆盖好。麻黄栽植后不要打,幼林郁后可适当整间伐。人工整高度为树高的30-50%。若生产坑木为的,以10年左右为轮伐期较适宜,这期间可疏伐1、2次,每亩伐前保留65-100株。若生产枕木和桥梁用材等,采伐期20-25年为宜,疏伐2、3次,每亩最后仍保留45株左右。疏伐的产品还可作小径材及燃料材。

病虫防治

病害

木麻黄青枯病

中国沿海地区的麻黄,每当遭到强台袭击后,造成许多损伤,抗病能力减弱,造成青枯病菌侵染的条件。植株感病后,枯梢多,小黄绿色而雕落;根系腐烂变黑,有水臭味,横切后不久即有乳白色或褐黄色粘液溢出,继而全株枯萎致死。重病株树干上有黑褐色条斑,木质部褐色。苗木感病迅速枯死。应选好圃地,避免选用种过科作物和生等土地育苗,分床苗、出圃苗进严格检疫,病苗加以烧毁。林分严重病株,及时清除,连烧毁,清出隔离带,翻硒土壤,以消灭病源。加强苗木和林木抚育管理,增强抗病能力,选育抗病良种,减少此类病害。

患病的植株中上部小浅绿黄绿或红褐色,肿大,水状,稍透明,有咸涩味。以后肿皱缩,枯梢,严重的病株根系变黑,皮层腐烂,小落而枯死。应避免选用低洼积水地或常被海潮浸淹的地育苗、造林,苗圃发病应多淋灌清水。造林地应尽可能排除积水,起垄植树。

虫害

龙眼蚁天社蛾

从春季到10月份均有幼虫为害,11月份虫渐少。此虫可吐丝随传播,严重时可将小啃食殆尽。可用人工摘除虫苞;进和保护小茧蜂、姬蜂等天敌;灯诱杀成虫;喷洒90%敌百虫1500倍液,或50%马拉松2000倍液。

天牛

5月中旬,成虫产卵于1m以下树干基部,6月上旬孵化,初在皮部蛀道取食,稍大钻入木质部,从蛀洞中经常排出木屑与褐色排泄物,为害严重时,植株死亡。可于日出前,水未干,戍虫多集中于树梢时,轻击即落,收集消灭,晴天中午成虫在树干基部产卵,易于捕杀。据幼虫排泄物的位置,容易掏出幼虫加以消灭。在幼虫盛发期可在侵蛀部位注射40%乐果乳或辛硫磷400-800倍液或敌敌畏300倍液;也可用6%六六六粉加些泥土作成毒泥团,堵塞蛀孔, 或用棉花蘸敌敌畏(1:10)塞入蛀孔,外用黄泥封住洞,均有效果。

吹绵蚧

若虫在干上吸取树液,严重起树枯萎,为害期间被害条满布白粉,极易识,同时分泌蜜起烟煤病。这时进大红瓢虫和澳洲瓢虫进生物防冶,效果很好。适当整,使通透光,以造成不适宜吹绵蚧繁殖的环境。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麻黄树干通直,苍劲挺拔,与松树盆景颇为相似,但叶片较为稀疏,略显单薄,却另有一番味。修剪造型得当的麻黄盆景,其观赏价值并不逊于松树,是东南亚国家盆景制作中优良的材料。

济价值

麻黄其木材坚重,但在南易受虫蛀,有变裂等缺点,防腐防虫处理后,可作枕木、船底及建筑用材。幼嫩可为牲畜饲料。其树皮含单宁可用于栲工业原料。麻黄可供家畜饲料,种子可作为鸡的饲料。对农作物(例如大麦等作物)可提高作物品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益。

药用价值

麻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疝气寒湿泄泻,小便不利,脚肿等。在《海洋中药》一书中记录,麻黄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中华本草》中也记载麻黄幼嫩树皮可入药,性温;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利湿。还可作为医药上收敛。对麻黄的成分研究发现,麻黄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葡萄球菌>MRSA>微球菌>枯草孢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好。

生态价值

麻黄生命力极强,根系发达,耐干旱,抗沙,耐盐碱,麻黄对防台和海啸危害,防海浪侵蚀、固沙,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对贫瘠的沿海沙地和严重退化的土壤改良等均有重要作用,特在沿海前缘沙质地带仍无其它树种可替代。麻黄防护林带能够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与各种有害体并且释放出氧,有效地改善沿海的空质量。沿海麻黄还对温和地温具有显著调作用,所以沿海麻黄候的调作用十分显著。麻黄还具有水源涵养功能,麻黄防护林可留降水从而涵养水源。

化学成分

木麻黄果实含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计曼尼醇(germanicol),粘霉烯醇(glutinol),羽扇烯酮(lupenone),β-香树脂醇(β-amyrin),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β-香树酯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等三萜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甾醇(cholesterol),24-甲基-5-甾烯-3β-醇(24-methyl cholest-5-en-3β-ol),24-乙基-5- 甾 烯-3β-醇(24-ethylcholest-5-en-3β-ol),24-乙基-5,22-甾二烯-3β-醇(24-ethylcholest-5,22-dien-3β-ol)等甾醇成分;胡甙(juglanin), 阿福豆甙(afzelin),三豆甙(trifol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等黄酮类成分;色氨酸(tryptophan),亮氨酸(leucine),缬氨酸(ca-line),甘氨酸(glycine)等氨基酸成分。、果及心材还含酚性及鞣质成分:右旋儿茶(catechin),右旋没食子儿茶(gallo-catechin),左旋表儿茶(epicatechin),左旋表没食子儿茶(epigallocatech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左旋表儿茶-3-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左旋表没食子儿茶-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氢醌(hydroquinone),以及莽草酸(shikmic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