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小骨创伤
病因
1.头颅外伤
是听小骨脱位和骨折的主要原因。头部外伤有少部分伤及颞骨内所含的各种结构,其中很容易引起砧镫关节脱位(占听小骨创伤的绝大部分),镫骨脚骨折、足板移位和锤砧分离较少见。偶尔可产生双侧性病变。
临床表现
鼓膜及听骨受伤后,发生传导性耳聋,也可同时伴有内耳损伤致听力丧失。如属传导性耳聋,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有恢复的可能。但如传导性耳聋一开始就超过50dB,应高度怀疑有听骨脱位或听骨骨折,听力自然恢复到正常的可能性很小。另外,若在伤后6周仍存在气骨导差>40dB的传导性耳聋,也应考虑到听骨脱位或骨折的可能。外伤性传导性听力损失主要由于鼓室积血、鼓膜破裂、听骨链脱位或骨折等原因所致。鼓室积血多于3周内自行吸收或经咽鼓管排出,听力可逐渐改善。上鼓室积血或前庭窗及蜗窗龛处有残留血肿及中耳黏膜水肿反应较重者,听力恢复可能较迟。
检查
听小骨似“C”字型强回声,头端强回声小光团为锤骨,边界欠光滑,颈部为锤砧关节回声,垂直部为砧骨外缘粗糙强回声,底端为镫骨回声,垂直部内无回声暗区为锤骨筛区,听小骨对应后上方可见咽鼓管,呈弯曲管状无回声暗区,患者捏鼻鼓气可见管内回声向前移动。
“C”字型强回声形态消失,可见略粗大条索状强回声,中间呈不均等点状低回声,两端回声增强。听小骨破坏声像图与听小骨破坏程度密切相关。重者听小骨呈黄豆粒大小不均等强回声光团。
诊断
本病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