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椎齿状突骨折
定义
病因
分型
有关齿状突骨折的分类有几种不同的系统。Schatzker等按照骨折线位于副韧带的上方或下方而分为高和低两类。Althoff将齿状突骨折分为A、B、C、D四型,A型骨折的骨折线通过齿状突的峡部,其余三型骨折的骨折线定位于更低解剖位置。
在临床上最为流行的分类是Anderson和D'Alonzo分类:将齿状突骨折分为Ⅰ、Ⅱ、Ⅲ三型。
Ⅰ型骨折又称为齿尖骨折,为齿状突尖韧带和一侧的翼状韧带附着部的斜形骨折,约占4%;
诊断
详尽、准确的受伤史和体格检查常能使医师考虑到这种损伤的可能。摩托车事故是年轻人群中齿状突骨折的常见原因,在老年人群中这各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是简单的坠落。枢椎齿状突骨折伴后脱位是比伴前脱位更加严重的损伤,出现神经症状的概率也更大,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X线检查是诊断齿状突骨折的主要依据和手段。当诊断有怀疑时,应反复拍片,加摄断层片或行CT检查MRI检查可提供脊髓损伤的情况在横切面上,齿状突和脊髓各占椎管矢状径的1/3,余1/3为缓冲间隙。成人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之间距离(AO间距)为2mm~3mm,儿童略大为3mm~4mm,超出这一范围即应考虑有齿状突骨折和/或韧带结构断裂。开口位片上齿状突两侧不对称亦应怀疑该部位的损伤清晰的开口位片可以显示齿状突骨折及骨折类型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及前或后的移位和是否有寰枢椎脱位。另须注意有无合并颈枕部其他部位的畸形和骨折。
(2)有无移位及方向;
(3)有无神经损伤;
(5)有无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
临床表现
枕部和颈后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并常有枕大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痛。颈部僵硬呈强迫体位,典型的体征是患者用手扶持头部以缓解疼痛,此类情况在临床并不常见有15%~33%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片其中以轻度截瘫和神经痛最为常见,曾有齿状突骨折伴第十和第十二对脑神经瘫痪的报道。症状的轻重视骨折移位压迫脊髓的程度和部位而定,严重的可发生呼吸骤停,多见于老年人,常当场死亡。
齿状突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因外伤史有时不明显。Crockard等报道一组1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有3例已忘了颈部外伤史,其余的患者因初诊时医师对其外伤的重要性估计过低而漏诊,症状包括C2神经根疼痛双手无力和行走困难。
检查
1.X线检查
颈椎正位片、开口位片和侧方伸、屈位片,但由于患者就诊时常有颈部僵硬甚至强迫体位,标准、清晰的X线片有时难以一次获得。在初次X线检查没有显示清晰的解剖关系或明确的骨折征象,而临床仍有怀疑时,两张开口位片和两张枕颈部侧位片应视为常规检查,以明确诊断。
2.CT检查
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骨折及移位的情况,尤其在患者强迫体位造成普通X线片上解剖结构显示不清时。
3.MRI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需与寰椎横韧带断裂,横韧带撕脱及寰枢椎后脱位相鉴别。
横韧带断裂时AO间距超过5mm、齿状突完整。横韧带撕脱时可见开口位片上的寰椎侧块间出现不规则骨块、CT横扫可明确诊断、显示寰椎侧块面的小缺损及游离骨块。寰枢椎后脱位在侧位X线片上显示前弓与齿状突位置颠倒、在齿状突前方或顶端有时可有小的骨折碎片存在。此外需注意有无合并枕颈部畸形。如寰椎枕化,颅底扁平等。
并发症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