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母菊

母菊(Matricaria re- cutita),菊科母菊一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60cm。直立多分枝,光滑无毛,绿色互生,2~3回羽状分裂,裂短,窄线形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直径1.2~2.5cm,着生于端或腋,具花梗总苞半球白色管状黄色瘦果,有3~5条细棱,无冠毛期5~7月。原产中国新疆北部和西部,欧洲、亚洲西部和北部也有分布,生于河......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高30-40厘米,有沟纹,上部多分枝。下部或倒披针 ,长3-4厘米,宽1.5-2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无柄,基部稍扩大,裂具短尖头。上部卵形或长卵形

头状花序异型,直径1-1.5厘米,在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梗长3-6厘米;总苞2层,苍绿色端钝,边缘白色宽膜质,全缘花托锥状,中空。1列,白色,反折,长约6毫米,宽2.5-3毫米;管状多数,花冠黄色,长约1.5毫米, 中部以上扩大,冠檐5裂。

瘦果小,长0.8-1毫米,宽约0.3毫米,淡绿褐色,侧扁,略弯,端斜截形凸起,面及两侧有5条白色细肋,无冠状冠毛果期5-7月。

母菊图册母菊图册

生长环境

栽培园或野生于旷野。

分布情况

产中国新疆北部和西部。生于河谷旷野、田边。欧洲、亚洲北部和西部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北京上海园有栽培,供观赏。 但上海亦见有逸生。本种头状花序可以入药,有发汗和镇痉作用。全草含有大量的 维生素A和C。

花序或全草:甘,平。祛解表。用于感冒,风热疼痛。

食用

母菊为药食兼用草本植物。其全草和入药,其可作饮或加工保健食品。

《 中药大辞典》、《 中华药海》、《 湖南药物志》、《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医疗保健秘圣典》等文献中有其药用或入食记载。如:

湖南药物志》:“甘,平,无毒。”“驱解表。治感冒,湿疼痛。”

母菊图册母菊在我国何时入药、入食,尚未见明确记载。其入食要是作饮。过去产地民间虽有将其花序作清热去饮者,但尚不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多起来。如今,每逢夏季,在一些菜市场、药店均有多种干保健饮品出售,其中即有母菊。此美色艳,水冲后汤清味甘,与,汤味尤佳。

母菊在国外入药入食的历史尤为久远。古埃及人早已将母菊作为常用草药之一。欧洲人从17世纪起已将母菊作为治疗失眠神经痛、痛和湿痛的草药

到20世纪90年代,母菊的保健祛病作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在美国则被有专家推荐为“100种热门药草”之一。并以其为原料发出囊、浸膏、等系列保健品。 有的餐厅还供应母菊,以其代替红

母菊图册美国有专家认为,母菊可帮助消化;还是天然镇静,可减轻压力,对身体有松弛作用;可治疗湿病,消除痛,缓解皮肤过敏症状,养护晒伤的肤;用母菊汁漱,可减轻牙痛;加在洗发里面,可为头发增添亮丽的光泽;将其浸膏加进洗澡水中,还可治疗痔疮母菊也是天然安眠,睡前一杯母菊则可安然入睡。

保健功用

中国传统医药认为,母菊全草和花序性味甘,平。入。有驱解表之功。可治感冒、湿疼痛等症。

研究表明,母菊全草和含挥发油,全草含0.46~0.67%。油中含薁类(Azulene)成分兰香油薁(Chamazulene)及其前身物原薁(Proazulene),还含 合欢烯(Farnesene)、α-甜没药萜醇(α-Bisabolol)、甜没药萜醇氧化物-A(Bisabolol oxide-A)及愈创酯类(Guainolide)、愈创木薁(Guaiazulene)、母菊素(Matricin)、母菊酮素(Matricarin)、芸香甙(Rutin)、金丝甙(Hyperoside)等黄酮类。

母菊还含碱(Choline)约0.32%,芹菜素-7-葡萄糖甙(Apigenin 7-glucoside)、万寿菊甙(Patulitr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 7-glucoside)、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等多种黄酮类。中的粘液质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等组成。故有抗炎、抗菌、助消化、消毒、解痉、镇静等功用。

母菊图册母菊图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