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山荆子
简介
【拼音】 Máo Shān Jīnɡ Zǐ
【别名】:辽山荆子(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常梨木(吉林土名)。
【种拉丁名】:Malus mandshurica (Maxim.) Ko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米;小枝细弱,圆柱形:幼嫩时密被短柔毛,老时逐渐脱落,紫褐色或暗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渐尖,无毛或仅在鳞片边缘微有短柔毛,红褐色。叶片卵形、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8厘米,宽3-4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基部锯齿浅钝近于全缘,下面中脉及侧脉上具短柔毛或近于无毛;叶柄长3-4厘米,具稀疏短柔毛;托叶叶质至膜质,线状披针形,长5-7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稀疏腺齿,内面有疏生短柔毛,早落。伞形花序,具花3-6朵,无总梗,集生在小枝顶端,直径6-8厘米;花梗长3-5厘米,有疏生短柔毛;苞片小,膜质,线状披针形,很早脱落;花直径3-3.5厘米;萼筒外面有疏生短柔毛;萼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5-7毫米,内面被绒毛,比萼筒稍长;花瓣长倒卵形,长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30,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或稍长;花柱4,稀5,基部具绒毛,较雄蕊稍长。果实椭圆形或倒卵形,直径8-12毫米,红色,萼片脱落;果梗长3-5厘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本种枝叶形态与山荆子 M. baccata (L.) Borkh. 很相近似,唯叶边锯齿较为细钝,叶柄、花梗和萼筒外面具短柔毛,果形稍大,呈椭圆形,可以区别。
产地生境
园艺价值
药用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