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毛枝卷柏

卷柏:Selaginella trichocladaAlston)是卷柏科 ,卷柏属土生蕨类植物,直立,高可达110厘米,地下和游走横走。根托生于的基部,多分叉,被毛。明显呈“之”,禾秆色,有棱,具沟槽,端不呈黑褐色,小较密排列规则,带压扁,两面被毛,叶片交互排列 ,草质,表面光滑,白边,较分枝上的大,一绿色卵形部不呈龙骨状,上的侧叶明......
目录

形态特征

毛枝卷柏土生,直立,高45-80(-110)厘米,具一横走的地下和游走根托只生于的基部,长5-7厘米,直径0.4-1.6毫米,多分叉,被毛。自中下部状分枝,明显呈“之”,禾秆色,不分枝高(5-)10-20厘米,直径2-4毫米,有棱,具沟槽,无毛或在分叉处被毛,维管束3条,端不呈黑褐色,侧5-7对,2-3回羽状分枝,小较密排列规则,上相邻分枝6-12厘米,带压扁,两面被毛,分枝部分中部连宽6-8毫米,末回分枝宽3-5毫米。

交互排列(除不分枝上的外),二(除不分枝上的外),草质,表面光滑,边缘全缘,具白边,不分枝上的排列稀疏,相1.5-2.0厘米,较分枝上的大,一绿色卵形压扁,部不呈龙骨状,边缘全缘上的侧叶明显大于侧上的,宽卵形或近,3.8-4.5毫米X2.6-4.0毫米,基部钝或近心形分枝上的腋对称,窄,2.4-4.2毫米X2.0-3.4毫米,边缘全缘,基部双状。中叶不对称,上的略大于分枝上的,分枝上的侧叶,1.2-1.5毫米X0.4-0.6毫米,相互排列不是非常近,部不呈龙交叉,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侧叶不对称,上的较侧上的大,分枝上的长或镰,略斜升或外展,接近,2.5-4.0毫米x0.8-1.4毫米,边缘全缘,上侧基部具三角,不覆盖小,下侧边基部不具

孢子穗紧密,四棱柱,单生于小末端,4.0-10毫米x1.4-3.5毫米;孢子,宽卵形或近,边缘全缘,具白边,先端急尖或渐尖,略呈龙骨状;仅一个孢子分布于孢子穗中部的下侧和基部的下侧,其余的均微孢子孢子褐色孢子浅黄色。

生长环境

毛枝卷柏生于林下,海拔150-900米。

卷柏可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化幅度,由于叶片细小,叶片厚,腾失水较少,因此植株能忍受较高的温度。但是为了保植株生长量,使植株叶片更密集,株型更美观,应保生长环境温度不低于10℃。由于生长旺盛,卷柏对环境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吊兰栽培时,由于幼,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植株密集的小叶片也有一定的持水功能,可保持叶片的鲜绿。

分布范围

毛枝卷柏分布于中国安徽(黄山、山、祁门、休宁)、福建(福州、长汀、龙门、南靖)、广西、广东(乳源、和平、怀集、连州)、湖南(江永、纳雍、桑植)、江西(安远、临川、龙南、瑞金、宜丰)、浙江(遂昌)。模式标本采自安徽黄山。

繁殖方法

毛枝卷柏卷柏分枝速度很快,因此分株繁殖是最佳的繁殖式。将横走切断繁殖,成本低,周期短,植株性状稳定,法简便易。空湿度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卷柏的横走生长迅速,生出不规则的分枝。由于每个分枝都会生出新的定根,因此每个分枝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新的植株,在不切断的情况下,很容易成成绿色景观。

栽培技术

毛枝卷柏卷柏根系浅,但较发达,生性状,需氧量大,因此,宜浅植或吊兰悬挂。卷柏栽培基质要求不是很严格,以疏松栽培基质能够稳定植株即可。据不同的的,可选不同的栽培法。

日常管理:蕨类植物一般属喜阴湿植物,但卷柏怕对光照、温度、湿度都不是很敏感,环境条件利于控制,一般人工栽培的隐度在50%左右,环境湿度保持在22-28℃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80%之间即可。

病虫防治

卷柏病虫害较少,要有斑病和病,伤害部位均以叶片湿度大的环境易于发生。

斑病发病初期或后期均可用0.5%-1%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防治。

病发病初期用0.3-0.5%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0%代森锌800-900倍液,或70%托布津1500倍液喷洒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功能治:清热解毒,止痢,利湿消肿。用于湿热痢疾,寒湿痢疾。

景观:卷柏是一种热带观赏蕨类植物,因直立或横卧,有短毛,游走状,卷柏翠绿叶片终年鲜绿色,是地被绿化、景观培植及室观赏的植物生长迅速的吊兰悬挂种植时,能延长到1米以上,样的观赏景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