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毛枝崖爬藤

崖爬藤(:Tetrastigma obovatum)为葡萄科崖爬藤属的植物。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老挝以及中国,一般生于林缘、山坡林中或灌丛中,前尚未由人工栽培。【拼音】 Máo Zhī Yá Pá Ténɡ 【五加、 五爪龙、 血藤、 扁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植物崖爬藤的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Tetrastigma obovatum(Laws.......
目录

基本信息

【拼音】 Máo Zhī Yá Pá Ténɡ

五加、 五爪龙、 血藤、 扁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植物崖爬藤的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Tetrastigma obovatum(Laws.)Gagnep.[Vitis obovata Laws.]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泥土,洗净,切,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治】祛湿;活湿痹痛;劳伤;咳嗽;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服: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

【摘录】《 中华本草》

植物形态

木质大藤本,略扁压。小,有纵棱纹,密被黄褐色糙硬毛,毛长达2-3毫米。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对生。为掌状5小,中央小倒卵,外侧小,长7-20厘米,宽4-10厘米,端骤尾尖,基部阔楔形,外侧小叶基部不对称,边缘每侧有6-15个牙齿齿粗、细或有时不明显,上面绿色上伏生疏柔毛或落几无毛,下面浅绿褐色,被黄色糙硬毛;侧脉6-8对,网明显;叶柄长10-16厘米,小叶柄长0.8-3厘米,密被黄褐色糙硬毛。花序腋生,长4-6厘米,比叶柄短2倍以上,二级分枝通常4,集生成伞花序梗长4-5厘米,被黄色糙硬毛;花梗长2-4毫米,密被黄褐色柔毛;蕾卵端钝;萼碟,有4个短三角状小齿,外面被柔毛状绒毛;花瓣4,卵端头盔状,被绒毛状柔毛;雄蕊4,丝基部扩大,花药黄色状卵,长宽近相等,在雌花雄蕊短而败育;花盘雌花中不明显;子房端被糙毛,花柱明显,基部略粗,柱头4裂。果实黄色,直径2-3厘米,有种子(1)2-3颗;种子端微凹,基部有短凹,种脐种子面基部向上呈带,渐狭到种子端,两侧有横肋,肋钝,面中棱不明显,两侧洼呈沟状,从中部或近中部向上斜展,达种子端,中棱与洼之间有钝的横肋。期6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云南。生山谷、山坡林中、林缘或灌丛中,海拔250-1 900米。越南老挝泰国印度卡西山区也有分布。

相关类群

崖爬藤T. cauliflorum    扁担藤T. planicaule    西畴崖爬藤T. sichouense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