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

椎结核并发截瘫是由于病灶中的腔液、干物质、死骨或坏死椎盘等综性原因致使截瘫。在病晚期可由椎管组织纤维化瘢痕包绕脊髓外,椎体病理位或半位。椎结核病程,2年出现截瘫者称早发截瘫,2年以后截瘫者为晚发截瘫。疾病称:椎结核并发截瘫 所属部位:部 就诊科室:症状体征:发热|瘫痪|感觉障碍|身痛椎结核并发截瘫是由于病灶中的腔液,干物质、死骨或坏死椎盘等综性原因致使截瘫......
目录

名称

疾病称:椎结核并发截瘫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

症状体征:发热|瘫痪|感觉障碍|身痛

概述

椎结核并发截瘫是由于病灶中的腔液,干物质、死骨或坏死椎盘等综性原因致使截瘫。在病晚期可由椎管组织纤维化瘢痕、包绕脊髓外、椎体病理位或半位。Sorrel和Sorrel-Dejerin(1925)椎结核病程2年出现截瘫者称早发截瘫,2年以后截瘫者为晚发截瘫

病因

有许多患上该病的患者仍然不解自己为何会患上椎结核并发截瘫

病灶中的腔液、干物质和肉组织(软性致压物)脊髓受2~2.66Pa(15~20mmHg)压力;死骨或坏死椎盘(硬性致压物)局部管栓塞脊髓水肿;极少病例由结核性肉组织穿过硬膜、起结核性脊髓炎等综性原因致使截瘫。这类型约占截瘫病例的89%,除管栓塞和结核性脊髓炎病例外,治疗效一般较好。

症状

脊髓要功能是大脑皮层对运动、感觉和括约三种功能控制,感觉的传人和大小便的控制,截瘫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一些者将截瘫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分为四级,便于观察治疗中截瘫的发展和治疗后的效果。

Ⅰ级:病人步正常、自觉下肢有力、检查有或无踢阵挛病理性反射阳性。

Ⅱ级:病人走时肉紧张痉挛、无力、动作不协调。需要或不需要扶拐能走,检查肢体有痉挛性轻瘫

Ⅲ级:下肢无力不能走,病人被迫卧床。检查呈现伸直型截瘫,约50%病例知觉障碍。

Ⅳ级:病人出现屈型痉挛截瘫,50%以上病人知觉障碍,常有褥疮,或更有括约功能障碍,将软瘫也包括在

科研技术

神经修复是中国关节研究所一门独立的科,研究神经再生、神经结构修补或替代、神经重塑、神经调控。神经修复技术是中国关节研究所研究的国际前沿的医技术,成功突破了脊髓损伤、截瘫这个世界医难题。采用细胞移植等物理因素神经刺激或调控、药物或化等各种干预策略,在原有神经解剖和功能基础上,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再生修复和重塑、重建神经解剖投射通路和环路、调控和改善神经信号传导、最终实现神经功能修复。这一技术诞生多年来成功地使数千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检查

1.X纸摄

椎正侧摄显示椎旁扩大阴影和椎体明显破坏者通常就是脊髓受压的平面。如果椎旁脓肿长达4~6个椎体长,而质受压的平面,结体征等才能确定,必要时应进脊髓造影、CTM或MRI等。

2.脊髓造影

显示存在硬膜外压迫的征象:要特征是正位摄在梗阻部断面可呈毛刷状或凹凸不规则,但无斑状充盈缺损。侧位见受压处造影移位与性椎管离增加或充盈缺损。病变在硬膜,造影无受压移位,但蛛网膜下腔的造影变细或断续,有斑状或小杯充盈缺损,或小斑在分布。显示完全梗阻或部分梗阻与截瘫的程度(完全或部分)无明显相

3.CT

对细小死骨构成压迫的定位更有价值。

4.MRI

在屈痉挛型、驰缓型截瘫和病灶治愈型等严重截瘫病人,除X线常规摄外,MRI检查为首选,它在T1加权像低信号和T2加权像显示相对高信号,能显示椎脓肿及其侵入椎管的范围,矢面结轴面能准确显示脊髓受脓液或肉组织压迫的位置。当图像显示马尾以上硬膜外腔60%受压迫时,一般临床检查都不有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

锻炼方法

1、截瘫的锻炼对患者来说是比不可少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在家中也可以利用两个靠椅做为平衡杠。再用床头柜放在平衡杠前面,病人站立时可以将膝关节住,防止身体向前倾倒。

2、若是高位截瘫并上肢不能完全支撑或抓握者,可以用一宽布带兜紧部固定在平衡杠两端。

3、这时始让病人做站立、支撑、摆动、步等动作的训练。

4、取2块木或竹条,长度为从病人坐4cm至跟骨4cm,宽度据病人下肢周径而定,一般为5~8cm,厚度在1cm左右即可。

5、用尼龙胶带或宽布带将两块木条固定于病人双下肢后面。

6、利用两张病床的床头做为平衡杠。高度可用床腿加垫来调。由以上来看,截瘫这种疾病造成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我们一定要积极的治疗,避免给我们造成更大的影响。

鉴别诊断

针对椎结核并发截瘫的诊断,专家认为椎结核并发截瘫该与下列疾病进诊断。本病要需与其他类型起的截瘫相鉴,但本病一般有明确的结核病史,X线检查可发现椎结核的表现,另外结核菌检查也有利于本病的鉴

并发症

一、褥疮

1、褥疮的分度:局部皮肤红肿、发硬Ⅰ°表皮紫红,有水泡未达到皮下Ⅱ°;褥疮深达皮下组织,有时肉或Ⅲ°;局部组织坏死深达质Ⅳ°。

2、褥疮常见部位: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消失,突出处的皮肤易发生。平卧时好发的部位为骶部、两侧大粗隆跟部及户区;俯卧久时髂前上棘及髌骨可发生褥疮

二、排便功能障碍:截瘫病人排便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便秘研究观察病人升结肠、横降及乙状结肠的蠕动顺序与正常人无异,发生便秘的原因,由肛门括约动作不协调,排便时肛门括约是紧张。对这种病例用肛门栓为妥,而不用缓泻或用手指挖出大便块。

病人因便秘常招致腹胀,特麻痹平面较高者,病人更加不适,便秘解除后,腹胀就可好转。

预防

积极治疗结核病,增强体质,防止结核菌扩,是本病防治的键。

治疗

  病变活动型不全截瘫,可短期的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病例可以恢复。若不见好转可作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病变治愈型截瘫,特是不全瘫痪,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无好转,术前最好作MRI查清脊髓压迫的部位、程度和脊髓本身有无病变等。病变治愈型截瘫机械压迫者外手术效果一般不佳。手术最好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下进。要求减压位置准确,手术操作轻巧,避免震动。器械勿角压脊髓,为保持柱的稳定性和避免损伤要的动脉,椎管减压范围要适度,并解除脊髓卡压的瘢痕组织

  一.椎管前外侧减压术

  先由Capner倡导设计,后Alexander(1946)和Dott(1947)改进。

  1.体位

  侧卧位,并使躯干向前倾斜与手术台成60°角,选择脓肿大的、截瘫重的一侧在上为手术一侧,下肢屈宽45°、屈膝90°,两下肢间垫以软枕,膝关节约束带固定以维持体位。

  2.麻醉

  气管插管全麻。

  3.操作步骤

  (1)切 在术侧柱旁以病椎为中,作弧或直线切,弧离突中线8cm,切长12~14cm。

  (2)手术 切皮肤、皮下组织、浅和深筋膜,再将第一层的和第二层的菱形后下沿切向逐层切,并向外侧剥离牵,在棘突4~5cm,即骶棘较薄处纵,分将该向两边牵,就可见到与病椎相对应需要切除的2~3肋骨近端。沿着病椎相连肋骨周径将膜肃离,直至肋骨颈和横突,并在肋骨颈处切断,横突外侧6cm剪断肋骨另一端,取出肋骨,用膜剥离器沿肋骨,将其下面膜剥,注意勿撕破胸膜,充分暴肋骨头,利用横实为支点,撬出肋骨并没有,此时间即可见脓液溢出,吸尽脓液。同样法切除其上、下肋骨,沿肋骨床与胸膜间隙,将胸膜向前钝性推扩大直到病椎帝及椎前,刮除病灶中容物、干物质和死骨

  游离肋间神经并加以保护,结扎肋间管,以肋间神经为向导,找到椎间孔,用小咬钳Kirreson扩大之,随即切除弓,显椎管的侧,即可见到脊髓。同法切除其上下肋骨头颈及椎弓,切切实实除的数以病变范围为定,一般2~3个即可。这时病椎的后即椎管的侧前,压迫脊髓的干死骨或坏死间盘要轻轻地刮切,注意勿触碰脊髓脊髓硬膜周围包绕的结核肉组织,或环卡压脊髓纤维瘢痕也应一并剥离切除。如病椎严重后突压迫脊髓,或将后突的嵴部分切除,以达到充分脊髓减压的的。减压后脊髓(病灶治愈型)表面可取游离的脂肪覆盖防止瘢痕成再度压迫脊髓

  脊髓减压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椎体的横突,不应切除椎及其上下关节突否则将影响柱的稳定性。

  二.胸病灶清除兼椎管前外侧减压术

  1.麻醉

  胸椎2~3~4结核或胸椎11~12结核病人采取不正当手段取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时术侧萎缩陷手术野宽敞便于操作。

  2.体位

  侧卧位,躯干与两上肢固定同前。

  3.操作步骤

  (1)切 胸部后外侧切以胸椎病灶为中,选择适水平的切。以胸椎7~9结核并截瘫者为例,截瘫重、椎旁脓肿大的一侧,切除第7或肋骨进胸;胸椎10~11~12结核者,切除第9或10肋骨进胸施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

  (2)手术 显胸椎病灶的步骤与法请参阅有

  三.椎管前外侧T减压术

  在病变椎体的侧沿已断的肋骨头、颈的向横向切壁层胸膜,与椎旁脓肿清除的纵垂直相遇呈T

  椎管减压椎旁T位置

  从横切剥离肋骨残端和肋骨头并切除上下椎体弓,在这过程不切除手术侧的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椎以保持椎的稳定性。

  清除压脊髓诸结核物质的法同前述有,不再重复。

  据椎体破坏情况可利用已除的肋骨或另取髂椎间植以重建柱的稳定性。椎病灶彻底止后,冲洗干净椎旁的T,用丝线间断全层缝。于术侧第7或8肋间腋后线处放置流管,胸腔。

  术后处理: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并给予抗感染药物。截瘫平面较高。肋间麻痹无力者应协助排,预防呼吸道感染或不张等并发症。流保持通畅以免胸腔积液,同时注意处理腹胀,以免影响通气功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