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胫骨髁骨折

骨折,约占全身骨折中的0.38%。是较为常见的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骨折又较骨折多见。骨折关节骨折骨折波及胫近端关节面。严重者还可并有半月关节韧带损伤。1.成人胫上端两侧为海绵质,外侧边缘下面无坚强的支持,成为的弱点而容易发生骨折。直接与间接外力均可骨折。直接外力常见的是汽车保险杠的撞击起。间接外力多由于高处坠落双足着地,挤压胫......
目录

病因

1.成人胫上端两侧为海绵质,外侧边缘下面无坚强的支持,成为的弱点而容易发生骨折。直接与间接外力均可骨折。直接外力常见的是汽车保险杠的撞击起。间接外力多由于高处坠落双足着地,挤压胫髁而起。或外翻应力造成并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骨折

2.垂直压缩力常起T或Y双髁骨折。扭转应力亦可骨折韧带损伤。

3.当膝关节伸直位受伤,多造成整个单髁骨折,而在屈位受伤,则骨折多局限于胫髁中部或后部。膝关节小腿外旋位外翻应力致伤,可造成胫外髁前部骨折。反之旋位翻应力,可髁前部骨折

临床表现

关节有严重的外伤史。伤后出现关节疼痛及压痛,有功能障碍,不仅患侧小腿不能负重,而且不能动伸屈活动。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并有广泛的或局限性肿胀。另外,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外髁骨折可出现膝外翻畸。粉碎骨折可触到擦音。侧副韧带部位肿胀、压痛,说明有侧副韧带损伤,应做前后抽屉试验以除外交叉韧带的损伤。

检查

X线检查:疑有胫上端骨折者,必需拍摄正、侧位X线像,以了解骨折的程度与特点。显示受累的胫髁后的轮廓拍摄斜位像很重要。一般摄胫腓骨上段及膝关节正侧位和两侧斜位X线,向足部倾斜10°~15°的正位能较好地显示平台,应力下X线摄,能显示侧副韧带韧带损伤或撕裂。

诊断

本病依据外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患者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及压痛,有功能障碍,不仅患侧小腿不能负重,而且不能动伸屈活动等,由于症状表现不具有特征性,需与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其中包括:①关节炎。②关节位。③关节囊肿等。

并发症

骨折关节骨折骨折波及胫近端关节面。本病要的并发症有翻畸创伤关节炎,在一些严重的病例,还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关节,也可并发有半月关节韧带损伤,骨折,容易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其他非感染类并发症还有不连、深静栓、异位化致关节僵硬等,均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

治疗

1.治疗原则

为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膝部功能,避免关节不稳定、畸、僵硬与疼痛,应据胫上端原始的骨折情况,采用适的治疗法。并应注意两原则:

(1)期活动 可以避免关节粘连起的活动障碍与疼痛。

(2)准确地复位与维持骨折复位的位置 可以防止关节不稳定和畸。但并不强求解剖复位。为了既能维持复位的位置,又能早期活动,牵是较好的法。

2.治疗

(1)膏托固定 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劈裂骨折,或压缩骨折不超过1厘米者。外翻伤Ⅰ、Ⅱ度,移位不大的翻伤与垂直伤,石膏托固定3~4周,并早期四头锻炼。有时外翻伤Ⅲ、Ⅳ度,可先手法或撬拔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能维持整复的位置。石膏托固定4~6周初步愈后,去石膏托者膝关节功能锻炼,负重走不早于8周。

(2)牵治疗 牵治疗是胫上端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法,对、外翻伤,垂直伤移位较大者,以胫下端或跟骨为宜。但负重应在骨折坚固的愈后,以免发生畸

(3)手术治疗对单髁或双髁骨折可以用骨螺固定。对较小的劈裂骨折,可用松质骨螺固定,对粉碎多块骨折,可采用多枚螺钉不同固定。对压缩骨折撬拔复位,缺损处以松质水泥充填。韧带损伤者,除处理骨折据损伤情况加以修复。

对于骨折,临床实践,保守治疗的优良率可达77%,而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仅达45%。这说明非手术治疗加上早期功能锻炼,仍是骨折要治疗法。

手术治疗作为重要的治疗法,骨折复位、固定可以使骨折恢复解剖系,对恢复关节功能十分有利。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预防

要预防术后关节功能障碍,应注意以下两点:

1.早期活动可以避免关节粘连起的活动障碍与疼痛,更好地塑造被破坏的关节面,应尽早关节活动,损伤越严重,越需要早期活动关节

2.准确地复位与维持骨折复位的位置可以防止关节不稳定和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毛茛

下一篇 毛茎马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