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毛轴碎米蕨

毛轴碎米蕨:Cheilosoria chusana)为中国碎米蕨属下的一个种。具有药用功效,痢疾,小便痛,痛,蛇咬伤疖肿疡。植株高10-30厘米。短而直立,被黑色披针鳞片簇生,柄长2-5厘米,亮栗色,密被红棕披针和钻状披针鳞片以及少数短毛,向上直到叶轴上面有纵沟,沟两侧有隆起的锐边,其上有棕色粗短毛;叶片长8-25厘米,中部宽(2)4-6厘米,披针,短渐尖......
目录

形态特征

毛轴碎米蕨植株高10-30厘米。短而直立,被黑色披针鳞片簇生,柄长2-5厘米,亮栗色,密被红棕披针和钻状披针鳞片以及少数短毛,向上直到叶轴上面有纵沟,沟两侧有隆起的锐边,其上有棕色粗短毛;叶片长8-25厘米,中部宽(2)4-6厘米,披针,短渐尖头,向基部略变狭,二回羽状全裂;羽片10-20对,斜展,几无柄,中部羽片最大,长1.5-3.5厘米,基部宽1-1.5厘米,三角状披针,先端短尖或钝,基部上侧与羽轴,下侧斜出,深羽裂;裂或长,无柄,或基部下延而有狭翅相连,钝头,边缘有齿;下部羽片略渐缩短,彼此疏离,有阔的间隔,基部一对三角叶脉在裂上羽状,单一或分叉,极斜向上,两面不显。干后草质,绿色或棕绿色,两面无毛,羽轴下面下半部栗色,上半部绿色孢子囊群,生小端,位于裂齿上,每齿1-2枚;囊群盖黄绿色,宿存,彼此分离。

分布范围

河南(西峡)、甘肃(文县)、陕西(平利、宁强、略阳)、江苏、浙江(舟山、龙泉、寿昌、平阳、景宁、青田、奉化)、安徽(蓝田)、江西(丰城、萍乡、庐山、永修、安远、伊山、奉新)、湖南(龙山、慈利、新宁、衡山、长沙、武岗)、湖北(鹤蜂、兴山、宜昌)、四川(城、酉阳、雅安、峨眉山、缙云山、梓潼、屏山、平武)、贵州(安龙、册亨、印江、平坝、三)、广西(桂林、宜山、百色、龙胜、武鸣),生路边、林下或溪边石缝,海拔120-830米。也分布于越南菲律宾日本。模式标本采自浙江舟山。

主要价值

【拼音】 Máo Zhóu Suì Mǐ Jué

】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食品)线路鸡、小样线鸡尾

科:中国

【来源】蕨类中国毛轴碎米蕨Cheilanthes chusana Hook.,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华东、湖北、湖南、华南、西南。

性味】微苦,

【功能治】止泻利尿清热解毒痢疾,小便痛,痛,蛇咬伤疖肿疡。

【用法用量】 2~3钱,水服。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腱病

下一篇 毛轴牙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