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毛连菜

毛连菜(:Picris hieracioidesL.)是菊科毛连菜属植物垂直直伸,粗壮,头状花序较多数,在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花序花序梗细长,生长于海拔560-34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沟边、田间、撂荒地或沙滩地,分布于吉林、河北、甘肃等地。二年生草本,高16-120厘米。垂直直伸,粗壮。直立,上部伞房状或伞房分枝,有纵沟纹,被稠密或稀疏的亮色分叉的钩状硬毛。基生......
目录

形态特征

毛连菜二年生草本,高16-120厘米。垂直直伸,粗壮。直立,上部伞房状或伞房分枝,有纵沟纹,被稠密或稀疏的亮色分叉的钩状硬毛。基生期枯萎落;下部或宽披针,长8-34厘米,宽0.5-6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或钝,边缘全缘或有尖锯齿或大而钝的锯齿,基部渐狭成长或短翼柄;中部和上部披针线形,较下部小,无柄,基部半抱;最上部小,全缘;全部两面特是沿被亮色的钩状分叉的硬毛。头状花序较多数,在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花序花序梗细长。总苞柱状钟,长达1.2厘米;总苞3层,外层线形,短,长2-4毫米,宽不足1毫米,急尖层长,线状披针,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边缘白色膜质,先端渐尖;全部总苞外面被硬毛和短柔毛。小花黄色,冠筒被白色短柔毛。瘦果纺锤,长约3毫米,棕褐色,有纵肋,肋上有横皱纹。冠毛白色,外层极短,糙毛状,层长,羽毛状,长约6毫米。果期6-9月。

近种区别

单毛毛连菜、褐毛毛连菜与原种的区在于这个亚种,特是下部被稠密褐色或紫褐色的长硬毛,硬毛为单毛,不呈分叉的钩毛状。分布于四川(城、峨眉山)、云南(昆明、中甸、鹤庆)及西藏(波密)。生长于海拔2000-35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60-34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沟边、田间、撂荒地或沙滩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吉林(桦甸)、河北(阜平、蔚县、丘、张北)、山西(芮城、垣、晋城、临县)、陕西(华县、横山、子长、西县)、甘肃(夏河、天水)、青海(大通、昂欠)、山东(烟台、栖霞)、河南(嵩县、新县)、湖北(竹溪、房县)、湖南(城步)、四川(松潘、宝兴、南川、乾宁、奉、木里、巫山)、云南(中甸、洱源、富民)、贵州(贵阳)、西藏(波密、林芝)。欧洲、地中海地区、伊朗俄罗斯(欧洲部分、西西伯利亚)及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大青山、乌拉山的产量较多。

主要价值

入药部分

全草入药。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

成分

地上部分含黄酮类化物、生物碱。及皮中含齐墩果酸、蒲公英赛醇、熊果酸、白桦脂酸、蛇麻脂醇、β−谷甾醇、β−香树脂醇。还含萜类物质。

性味功能

中药味苦、辛,性凉。泻解毒,祛瘀止痛,利小便。

蒙药味苦,性凉、糙。清热,解毒,消肿,杀“粘”,止痛。

中药治疮肿毒,跌打损伤,泄泻,小便不利。

蒙药治瘟疫,流感,阵刺痛,“发症”,乳痈

用量用法

中药15-30克,水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患处。

蒙药多入

【蒙药】 希日图如古《四部医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脊椎椎弓峡部裂

下一篇 毛连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