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征是锁骨下动,静神经胸廓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如手凉、容易疲劳或肩手或手有钝性疼痛,做上肢超过头部的活动时困难等。胸廓征是锁骨下动、静神经胸廓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压迫神经和/或因管的原因有异常质,如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1肋骨锁骨两叉畸,外生骨疣外伤致的锁骨或第1肋骨骨折肱骨位等情况。此外有斜角痉挛、纤维化;肩带......
目录

概述

胸廓征是锁骨下动、静神经胸廓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病因学

压迫神经和/或因管的原因有异常质,如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1肋骨锁骨两叉畸,外生骨疣外伤致的锁骨或第1肋骨骨折肱骨位等情况。此外有斜角痉挛、纤维化;肩带下垂和上肢过度外展均可胸廓变狭窄,产生锁骨管及神经受压迫症状。此外上肢正常动作如上外展,肩部向后下垂,颈部伸展,面部转向对侧,以及深吸等也可使肋锁间隙缩小,神经管受压迫的程度加重。 

发病机理

胸廓上界为锁骨,下界为第1肋骨,前为肋锁韧带,后中斜角。上述肋锁间隙又被前斜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锁骨下静位于前斜角的前锁骨之间;锁骨动脉神经则位于前斜角中斜角之间。 

病理改变

神经受压损伤常为假炎性肿胀样,感觉纤维最先受累,运动神经仅在晚期出现受压。此症状严重,较难恢复。神经受压时间过久则会通过交感神经导致管舒缩障碍。锁骨动脉管壁可发生改变,动脉外膜增厚,间质水肿及同膜增厚伴管腔成。早期栓为纤维型,可出现雷诺氏(Raynaud)现象。交感神经纤维收缩反射可加重指尖管阻塞。静在过度外展或收时受到压迫,可观察到液逆流停滞和外周静压上升,压迫消失后恢复正常。静壁反复损伤可发展类似炎症后纤维化样改变,静白色,失去半透明状态,且径明显减小,成侧支环。早期发展趋势为静栓,如侧支环尚未成,则可起指端坏死改变。

分为神经受压和管受压两类,神经受压的症状较为多见,也有神经管同时受压。

(一)神经受压症状有疼痛,感觉异常与麻木,常位于手指和手的神经分布区。也可在上肢、肩带和同侧肩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晚期有感觉消失,运动无力萎缩,4~5指伸麻痹成爪手。

(二)动脉受压有手或手的缺性疼痛、麻木、疲劳、感觉异常、发凉和无力。受压动脉远端扩张栓使远端缺。静受压有疼痛、肿胀、痠痛、远端肿胀和紫。 

诊断

患者手及上肢酸痛、麻木、乏力及萎缩,并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可诊断为胸廓征。

(1)前侧皮神经有明确的感觉障碍

(2)神经下干的运动、感觉障碍

(3)锁骨动脉或静有受压现象(搏改变或张)。

(4)颈椎平可见颈肋或第7颈肋横突过长。

(5)特殊试验阳性者。

(6)电检查神经锁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者。

临床诱发试验

下述检查可增加神经的压迫使症状加重有助于诊断:

(1)Adson试验或斜角试验:Adson在1951年提出。这项临床检查的的是通过拉紧前斜角中斜角,减少斜角间隙,增大任何已存在的对锁骨动脉丛的压迫。检查的法是病人坐位、深吸,然后屏住,颈部伸直,将头转向检查的一侧,上肢处于向下、向后位,医生同时检查患侧动脉搏动及在锁骨上窝听诊管杂音。搏减小或消失为阳性,提示有压迫存在。

(2)肋锁试验(军姿试验):双肩向下,向后垂肩,患侧向前挺胸、抬头。这个姿势使锁骨更靠近第1肋骨,肋锁间隙变窄,可能造成对神经束的压迫。检查产生的症状动脉搏动减弱提示神经束受压。

(3)过度外展试验:当上肢过度外展达到180°,神经束被拉向胸小韧带突、肱骨头,同时检查患侧动脉搏动及在患侧锁骨上窝听诊管杂音。如果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闻及管杂音等,均提示有神经束的压迫。

(4)Allen试验:患者的肘部向上头部屈90°,掌向前,肩部水平位,嘱患者将头部转向对侧,动脉搏消失为阳性。

(5) 3min运动试验: 诊断胸廓征最可靠的试验是3min运动试验。病人取坐位,前外展90°肘屈90°。嘱病人缓慢但稳固地张与握紧拳头3min。正常人除轻度疲劳外无任何症状。有明显胸廓征的病人始肢体沉重疲劳,逐渐手麻,进肩部疼痛,在试验的3min常致起的手自动落下。

(6)双交叉抬试验 此试验用于已有临床症状表现的病人,病人坐位,双交叉胸前,检查者握住病人的肘部,向前上到极限,保持这一姿势30s或更长,这一检查的阳性体征表现为:搏增快、皮肤色改变、手部皮温增加,神经征象有:麻木、刺痛、疼痛等不适感,表现类似肢体压麻后的解压、环恢复时的表现。

辅助检查

首先确定神经受压多发生在神经分布区。动脉受压有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锁骨上和腋部听到杂音。静受压有静怒张,远端浮肿及紫绀。下列检查法对确诊有一定帮助。

1.上肢外展试验 上肢外展90°,135°和180°,手外旋,颈取伸展位。使锁骨神经管紧束压在胸小止点下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处,可感到颈肩部和上肢疼痛或疼痛加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压下降

2.0kPa(15mmHg),锁骨动脉区听到收缩期杂音

3.Adson或斜角试验 在扪及动脉搏动下进监测。病人深吸、伸颈,并将下颌转向受检侧,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发现。

4.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分测定胸廓,肘部,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胸廓为72m/s,肘部55m/s,前59m/s。胸廓征病人胸廓神经传导速度减少至32~65m/s,平均为53m/s。

5.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光电流量计检测 作为估计胸廓征的管受压检查法,但并非特异检查法。但可排除管疾病。据术前和术后流情况,估计手术疗效。

6.选择性管造影 用于严重动静受压、动脉、粥样斑块、栓塞和成,以明确病变性质和排除其它管病变。

治疗

  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和初发病人,法有:

1.左或右锁骨上窝压痛区注射1%普鲁卡因5ml加氢化可的松1ml注入局部,每周1次,3~5次为一疗程。局部肉有劳损史者效果明显。

2.地塞米松、强的松和消炎痛等药物。

3.理疗:锁骨上窝采用透热疗法或碘离子透入。

4.肩带肉锻炼的体疗和颈部牵等。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过1~3个月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神经传导速度胸廓低于60m/s者;管造影显示锁骨动脉和静明显狭窄受阻者;局部剧痛或静受压症状显著者。

手术原则是解除对神经束的性剪刀样压迫,必须除第1肋骨全长和解除有压迫因素,使丛和锁骨动脉下移而又不产生畸并发症。

手术途径有两种:

(一)腋下途径 全麻或高位硬膜外麻醉,斜卧位,患肢抬高45°,抬上肢后在腋毛下缘第3肋骨水平作长6~7cm横。在胸大间解剖至胸廓,在筋膜下向上分离至腋窝部。在第1肋骨上缘见到神经管束。抬上肢使神经束离第1肋骨,切断前斜角,切除第1肋骨膜,前端至肋软,后端至横突,术毕检查残端有无压迫丛。此手术创伤较小,出较少,但显差,易造成第1肋骨切除不彻底。

(二)肩旁途径 全麻下侧卧位,患肢向上90°。切起自高位旁区,沿向下绕向腋部。切断菱形前锯。将向上向外撑,切断中斜角纤维,显第1肋骨。切除第2肋骨后段,增加对第1肋骨而对第2肋间神经起减压作用。对颈椎侧凸或椎胸也起到扩大胸空隙作用。切断第1斜角和第1肋骨全长,而对性异常如颈肋、椎体横突过长及异常纤维束带等均应切除,此手术切较大,术毕时需仔细止防止肿后机化粘连。此切能满意除第1肋骨和解除有压迫因素,适用于再次手术病人。缺点是创伤较大,出较多。手术并发症有损伤胸膜气胸,术中牵拉起手麻木无力或术后肿的感染。术后约有90%以上的病例症状消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假痛风性关节炎

下一篇 毛风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