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柱疾病之一,发病仅次于椎间盘突出。要是由于颈椎间盘核、纤维环、软,尤其是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出椎管,从而造成相邻的组织,如神经脊髓受压,头痛、眩晕;心悸胸闷;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胀痛;步态失稳、四肢无力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发生高位截瘫危及生命......
目录

基本概述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柱疾病之一,发病仅次于椎间盘突出。要是由于颈椎间盘核、纤维环、软,尤其是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出椎管,从而造成相邻的组织,如神经脊髓受压,头痛、眩晕;心悸胸闷;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胀痛;步态失稳、四肢无力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发生高位截瘫危及生命。

颈椎间盘突出的高危险人群

颈椎间盘突出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从事职业: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操作员、会计、打员、教师、司机、银职员、手术室护士、交通警察、刺绣女工、长期观看显微镜者、油漆工、电工、刻工、汽车或机械修理工等。

颈椎间盘突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女性多发于孕产后,往往是突然发生的痛异常剧烈,活动有障碍。长期工作或居住在潮湿冷环境中的人较易发生。

病因介绍

颈椎间盘突出由颈部创伤、退性变等因素导致。致伤原因要是加速暴力使头部快速运动导致颈部扭伤,多见于交通事故或体育运动,可由前、后、侧撞击致伤,而以车尾撞击(Rear-end collision)起的颈部过伸-加速损伤(Extension-acceleration injury)所致的椎间盘损伤最为严重。一般认为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一定程度退性变的基础上,受到一定外力作用发生的,但亦可见于原无明显退变的椎间盘。 

诊断方法

据此病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结果,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多无困难。

诱发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 键原因。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

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6、颈椎的先天性畸:各种先天性畸,如先天性椎体融、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容易产生颈椎病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症状也更为严重。 

病理生理

椎间盘是人体各组织中最早和最易随年龄发生退性改变的组织,由于年龄的增长,核丧失一部分水分及其原有弹性。退变的颈椎间盘受轻微外伤即可起椎间盘突出。颈椎过伸性损伤可使近侧椎体向后移位,屈性损伤可使双侧小关节位,结果椎间盘后张力增加,导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破裂,核突出。

Taylor通过尸体解剖指出,创伤性颈椎间盘损伤最具特点的病理征象是椎间盘软破裂,而有于椎钩突裂隙和椎间盘中央裂隙等颈椎间盘退性改变征象。颈椎间盘软常呈线性裂缝,接近椎,并与之平,同时常累及椎间盘周围纤维环,靠近椎体边缘,表现为“边缘损伤”(Rim lesion)。软裂隙与纤维结构裂隙相互延续,裂隙常有出核可通过裂隙突出。

颈椎间盘损伤多发生于上三个颈椎间盘,急性创伤颈椎间盘突出以颈3~4间隙多见,要原因是:(1)颈椎过伸性损伤时切应力大,颈3~4间隙较下位颈椎更接近于着力点;(2)颈3~4小关节关节面接近水平,更易于在损伤瞬间发生一过性前后移位,类似于弹性关节

脊髓由于齿韧带作用而较固定,当外力致椎间盘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破裂,核突出易起颈脊髓受压。颈脊髓受压后变细变软,并可在早期成空洞,脊髓损伤区域不大,但不少患者可因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瘫痪状态。

神经在椎间盘水平横进入椎间孔,颈椎后外侧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较薄弱,核易从该处突出,即使突出物很小也会神经受压。 

类型介绍

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颈椎间盘前部较高较厚,正常核位置偏后,且纤维环后薄弱,故核容易向后突出或出,而椎间盘的后脊髓神经等重要结构,因此突出的核容易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产生临床症状

据颈椎间盘向椎管突出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侧突出型:突出部位在后纵韧带的外侧,钩椎关节侧。该处是颈神经过的地,因此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神经而产生症状;

2、旁中央突出型:突出部位偏向一侧而在脊髓神经之间,因此可以同时压迫二者而产生单侧脊髓神经症状;

3、中央突出型: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因此可以压迫脊髓双侧面而产生脊髓双侧的症。 

临床表现

据颈椎间盘向椎管突出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①侧突出型:由于颈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表现为单侧的症状。轻者出现颈神经支配区(即患侧上肢)的麻木感,重者可出现受累神经段支配区的剧烈疼痛,如刀割样或烧灼样,同时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窜麻感,疼痛症状可因咳嗽而加重。此外,尚有痛性斜颈、肉痉挛及颈部活动受限等表现,尚可出现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退、持物坠落等现象。体格检查可发现被动活动颈部或从头部向下作纵轴向加压时均可起疼痛加重,受累神经段有运动、感觉及反射的改变,神经支配区域相应力减退和肉萎缩等表现;

②旁中央突出型:有单侧神经及单侧脊髓受压的症状。除有侧突出型的表现外,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的症状,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张力增加、力减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并出现病理反射,可出现触觉及深感觉障碍;对侧则以感觉障碍,即有温度觉及痛觉障碍,而感觉障碍的分布多与病变水平不相符,病变对侧下肢的运动机能良好;

③中央突出型:此型无颈神经受累的症状,表现为双侧脊髓受压。早期症状感觉障碍或以运动障碍为,晚期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损害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步态笨拙,活动不灵,走路不稳,常有胸、部束带感,重者可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大、小便失。检查可见四肢张力增加,力减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退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髌阵挛阵挛阳性。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常规拍摄颈椎正位、侧位及动力位X线平。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受累椎间隙变窄,可有退性改变。在年轻病例或急性外伤性突出者,其椎间隙可无异常发现,但在颈椎动力性侧位上可见受累段不稳,并出现较为明显的梯变(假性半位)。

2.CT检查

CT检查对此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不少张采用脊髓造影+CT检查(CTM)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认为CTM对诊断侧颈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明显大于MRI检查;但也有人认为,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磁共振影像技术,将更有利于患者。

3.MRI检查

MRI检查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和脊髓造影。

在MRI上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向后突入椎管,椎间盘突出成分与残余核的信号强度基本一致。在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者,可见突出椎间盘明显压迫颈,使之局部变扁或出现凹陷,受压部位的颈信号异常。在侧颈椎间盘突出者,可见突出的椎间盘使颈受压变,信号强度改变,神经部消失或向后移位。

疾病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依靠症状、体征和影像检查(CT、MRI核磁共振等),特是核磁共振在确诊颈椎间盘突出面具有重要意义。颈椎间盘突出据颈椎间盘病理改变的影像特征分为颈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出、游离等要类型。人的颈椎由于特殊的应力系往往出现多个段的同时病变,这与椎间盘突出症略有不同。诊断多无困难,诊断依据:

1、 病史。头颈部外伤史,即使是轻微的颈部扭伤。起病急,发病前无症状,起病后出现颈脊髓神经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2、 典型的影像表现;

治疗方法

此病以非手术疗法为,若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为此病的基本疗法,不仅适用于轻型病例,而且也是手术疗法的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的保障。要包括以下容:

(1)颈椎牵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四头带(Glisson氏带)牵。在牵过程中如有不良或不适反应,应暂停牵。牵疗法要适用于侧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亦可选用,但在牵过程中,如果锥体束症状加重,应及早手术。此外,在牵过程中,切忌使头颈过度前屈,此种体位有可能会加重后突的核对脊髓前中央动脉的压迫,使病情恶化。在牵的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调整力线和重量等。

(2)围颈保护用一般的简易围颈保护即可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并能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和减轻椎间隙的压力。重症型而又需要起床活动者,可选用带牵的颈围支具。对颈部牵症状缓解及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例,亦需用颈围保护,以有利于病情恢复。

(3)理疗和按摩在常用的理疗法中,蜡疗和离子透入法疗效较好,对轻型病例可以选用。在选择按摩疗法时应注意,手法推拿虽对一部分病例有效,但如操作不当,或病理改变特殊,反而可能加重症状,甚至瘫痪,因此,选用时一定要慎重。

(4)药物治疗可适当应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等,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此外,复方丹参具有活化淤作用,亦可服用,对症状明显者,可选择静滴注式,较之服更为有效。

2.手术疗法

对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者,应及早手术治疗。手术式包括传统的前路减压固定融,或前路突出核摘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又出现了微创镜技术下的突出核摘除术等新技术。仍以颈前路减压、摘除突出椎间盘及椎体间植术为。对并有椎管狭窄的病例,再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

预防方法

1.坐车时不要打瞌睡以免司机急刹车造成此病发生

2.做体育运动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使颈部过伸

注意事项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过去是会计、教师的职业病,现在则是办公室里的多发病。颈椎病症状颈部疼痛滞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是现代医研究表明,颈椎病还会产生头痛头晕耳鸣、眼睛发胀、胸闷气急四肢无力症状。治疗颈椎病法有很多,推拿针灸、牵、理疗、局封、药物等,还有手术,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治疗,不注意自我保养和功能锻炼,就会拖延病情,并容易复发。

一.保养

1.用枕适当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枕头要有弹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5厘米左右(受压以后的高度);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空。其实,枕头的真正应该叫“枕颈”。枕头不适,常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要及时诊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编为佳,竹席一则太凉,二则太硬,最好不用。

2.颈部保暖 颈部受冷刺激会使管痉挛,加重颈部滞疼痛。在秋冬季,最好穿高领衣服;天稍热,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3.姿势正确 颈椎病要诱因是工作习的姿势不正确,良好的姿势能减少劳累,避免损伤。低头时间过长,使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并出现慢性劳损,会继发一系列症状。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应该休息几分钟,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

4.避免损伤 颈部的损伤也会诱发此病,除了注意姿势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体育比赛时更要避免颈椎损伤;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椎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转头,必要时用颈托保护。

二.锻炼

颈椎的锻炼应该慎重,要避免无的的快速旋转或摇摆,尤其是颈椎病急性期、动脉颈椎病脊髓颈椎病。我们推荐的法简单易,但要达到防病治病的的,必须持之以恒。

1.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锻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则可以继续锻炼。

2.头中立位,双手十指相叉抱在颈后,头做缓慢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与此同时,双手用力对抗头的运动,以锻炼颈椎后侧的肉力量。

保健方法

按摩

①将左手或右手中、食、无指并拢,在颈部疼痛找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等处),由轻到重揉5分钟左右。可左右手交替进。 ②用小际由肩颈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轻快迅速击打两分钟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肩井穴1-2分钟。 ④以拇指或食指点落枕(手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5分处),待有酸张感觉时再持续2-3分钟。 ⑤最后进头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偏及旋转等活动,此动作应缓慢进,切不可用力过猛。

药物治疗

症状较为严重时可适当选用止痛解痉药物,如芬必得、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西药消炎止痛。由于止痛类西药往往对肠有较大伤害,只能起到暂缓炎症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面,可采用中药治疗,如新加坡的中药马泰舒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日常作息

1.可消肿。2.消炎之后,以热可缓和痛楚。 3.服用止痛药。 4.坐有靠的椅子。5.坐着时在部凹陷处置放一条毛巾,可帮助椎直立,并提供外的支柱。6.适时休息,起身走一走是不错的式。7.避免常低头,以免脖子面的肉紧绷。8.视线应与屏幕保持水。9.减少电话聊天。10.搬运重物在弯膝蹲下时,应保持椎直立,将重物贴近身体,同时双脚与肩膀同宽。11.睡硬床垫可能较好,有些患者在舍弃不用枕头后,得到颇大的改善。12.不要趴睡,趴睡不但伤,也伤脖子。13.在湿冷的天里戴围巾,以免加重脖子的僵硬及酸痛。14.紧张与压力可能是颈部肉僵硬的原因,试着放轻松。

锻炼方法

1、颈部运动:头向前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倾十次,向右倾十次。然后缓慢摇头,左转十次,右转十次。

2、摇动上肢:左摇动二十次,再右摇动二十次。

3、抓空练指:两平伸,双手五指作屈伸运动,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附近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推掐。

5、远道点:在手、足、小前外侧、小腿外侧找压痛点。于此反应点施点按摩

6、擦掌摩:将两手掌并擦热,随即双手磨擦部,可上下向擦动,作五十次。

7、掐捏筋:两手变替掐捏足后大筋。

8、用拇、食指掐揉人中

9、提揉两:用手提拉双,然后搓揉,待发热为止。

以上这些颈椎间盘突出锻炼法每日可自施术一次。手法由轻渐重,以能忍耐为度。依法施术,一般1-2月即可见效。专家提示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常去游泳,因为游泳的时候头总是向上抬,颈部肉和都得到锻炼,而且人在水中没有任何负担,也不会对椎间盘造成任何的损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毛黄堇

下一篇 毛麝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