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肩关节脱位

关节位最常见,约占全身关节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等。关节位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较多。关节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位和后位。肩关节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之间薄弱部撕关节囊,向前......
目录

病因

关节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位和后位。肩关节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之间薄弱部撕关节囊,向前下出,成前位。肱骨头被推至突下,突下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致锁骨下,锁骨位。后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起。后位可分为肩冈下和肩峰下位,关节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位。

临床表现

1.伤肩肿胀,疼痛,动和被动活动受限。

2.患肢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位,常以健手托患,头和躯干向患侧倾斜。

3.肩三角塌陷,呈肩畸,在腋窝,突下或锁骨下可触及移位的肱骨头,关节盂空虚。

4.搭肩试验阳性,患侧手靠胸时,手掌不能搭在对侧肩部。

检查

关节位时常规肩关节前后位X线摄报告常为阴性。由于肩峰下型后位最为常见,且肩前后位X线摄肱骨头与关节盂及肩峰的大体位置系仍存在,故摄报告常为阴性。但仔细阅仍可发现以下异常特征:①由于肱骨头处于强迫旋位,即使前处于中立位,仍可发现肱骨颈“变短”或“消失”,大、小结影像重叠;②肱骨缘与肩盂前缘的间隙增宽,通常认为其间隙大于6mm,即可诊断为异常;③正常肱骨头与肩盂的重叠影消失;④肱骨头与肩盂的系不对称,表现为偏高或偏低,且与盂前缘不平

高度怀疑肩关节位时应加摄腋位或穿胸侧位,则可发现肱骨出位于肩盂后侧。必要时作双肩CT扫描,即可清楚显示出肱骨关节面朝后,且关节盂后缘;有时可发现肱骨头凹陷性骨折并与关节盂后缘成卡压而影响复位,或关节盂后缘的骨折

诊断

1.有肩部或上肢外伤史。

2.据上述症状和体征。

3.X线摄可明确位类型及有无骨折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肩周炎进,肩周炎与关节位均有肩部的剧烈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但肩周炎是一种慢性的肩部软组织的退性炎症,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中晚期以功能障碍为。而关节位则多有急性损伤史,如过力或突发暴力的牵拉及冲撞,跌倒时手掌和肘部着地,由于突然的暴力沿肱骨向上冲击,使肱骨关节盂。

另外,还需对位的类型进位后肱骨头的位置可分为3型:①盂下型:肱骨头位于关节盂下,此类少见;②冈下型:肱骨头位于肩冈下,此类亦少见;③肩峰下型:肱骨头仍位于肩峰下,但关节面朝后,位于肩盂后,此类最常见。

治疗

1.手法复位

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丛麻醉或全麻),使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老年人或力弱者也可在止痛下进。习惯性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牵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收上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科氏法此法在肉松弛下进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二头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轻度外展,逐渐将上外旋,然后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旋上,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推拿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并外旋收,三面同时徐徐持续牵。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腋窝、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肱骨大结骨折,因骨折肱骨干间多有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关节位复位后撕的大结也随之复位。

复位后处理:肩关节位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在旋位置,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始逐渐作肩部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防止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位。后位复位后则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后伸拉)。

2.手术复位

有少数关节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为:肩关节位并发二头长头向后滑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骨折骨折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突、肩峰或肩关节骨折,移位明显者;并腋部大管损伤者。

3.陈旧性关节位的治疗

关节位后超过三周尚未复位者,为陈旧性位。关节充满瘢痕组织,有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的肉发生挛缩,骨折痂或畸,这些病理改变都阻碍肱骨头复位。

陈旧性关节位的处理:位在三个月以,年轻体壮,位的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范围,X线质疏松和关节、外化者可试手法复位。复位前,可先患侧尺骨鹰嘴牵1~2周;如位时间短,关节活动障碍轻亦可不作牵。复位在全麻下进,先肩部按摩和作轻轻的摇摆活动,以解除粘连,缓解肌肉痉挛,便于复位。复位操作采用牵推拿法或足蹬法,复位后处理与新鲜位者相同。必须注意,操作切忌粗暴,以免发生骨折和腋部神经管损伤。若手法复位失败,或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对青壮年伤员,可考虑手术复位。如发现肱骨关节面已严重破坏,则应考虑作肩关节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肩关节复位手术后,活动功能常不满意,对年老患者,不宜手术治疗,鼓励患者加强肩部活动。

4.习惯性肩关节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次外伤位后造成损伤,虽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关节囊撕裂或撕和软及盂缘损伤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关节变得松弛。以后在轻微外力下或某些动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动作时可反复发生位。肩关节习惯性位诊断比较容易,X线检查时,除摄肩部前后位平外,应另摄上60°~70°旋位的前后X线,如肱骨头后侧缺损可以明确显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胫腓骨骨折

下一篇 没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