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黄病性关节炎
病因
褐黄病是一种少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的遗传性疾病。通常本病可有家族史,男女发病率不同,约为2:1。而褐黄病性关节炎是由于色素沉积在椎间盘或软骨,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和关节病变,即褐黄病样色素沉着。沉积在关节结构组织中则引起褐黄病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通常本病可有家族史,患者出生后,除放置尿液氧化变黑棕色使尿布染黑外,并无其他症状。直到20~30岁后因黑尿酸沉积过多,才产生一系列症状。
为全身皮肤、巩膜、角膜色素沉着呈褐黄色,耳、鼻、软骨可变成蓝色,鼓膜边缘灰黑色、听力常减退。
2.尿酸沉积
尿酸沉积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则瓣膜变硬而出现杂音。男病人常合并黑色前列腺结石。
一般先侵袭脊柱,继之膝、肩、髋先后被累及。脊柱炎发生率为10%~15%,男性多于女性。患者主诉腰痛,检查腰板,前凸消失、轻度驼背畸形、姿态与强直性脊柱炎相似。脊柱进行性僵硬,间盘退变、变窄、钙化、边缘性骨赘形成,椎间韧带受累,甚至最后引起骨性强直。
四肢关节组织也因色素沉淀产生退行性变,关节软骨弹性丧失,滑膜纤维化硬度增厚,关节软骨下骨侵袭和囊性变并有骨质致密、硬化以及骨赘形成,可导致关节强直。关节滑膜呈绒毛状增生及色素沉着、关节液中有色素沉着的软骨碎屑。
疾病诊断
褐黄病性关节炎患者出生后,除放置尿液氧化变黑棕色使尿布染黑外,并无其他症状。直到20~30岁后因黑尿酸沉积过多,才产生一系列症状。
本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全身皮肤、巩膜、角膜色素沉着呈褐黄色,耳、鼻、软骨可变成蓝色,鼓膜边缘灰黑色、听力常减退。尿酸沉积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则瓣膜变硬而出现杂音。男病常合并黑色前列腺结石。骨、关节改变一般先侵蚀脊柱,继之膝、肩、髋先后被累及。脊柱炎发生率为10%~15%,男性多于女性。患者主诉腰痛,检查腰板,前凸消失、轻度驼背畸形、姿态与强直性脊柱炎相似。脊柱进行性僵硬,间盘退变、变窄、钙化、边缘性骨赘形成,椎间韧带受累,甚至最后引起骨性强直。四肢关节组织也因色素沉淀产生退行性变,关节软骨弹性丧失,滑膜纤维化硬度增厚,关节软骨下骨侵蚀和囊性变并有骨质致密、硬化以及骨赘形成,可导致关节强直。关节滑膜呈绒毛状增生及色素沉着、关节液中有色素沉着的软骨碎屑。
辅助检查
褐黄病性关节炎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X线表现有突出特点,有些病人先于临床症状。X线见脊柱骨质疏松,椎间盘钙化、变窄。膝、肩、髋等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囊腔形成,半月板钙化,骨软骨游离体,边缘性骨赘和肌腱钙化等。褐黄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通常不累及手足小关节。
治疗措施
1.本病无特殊有效治疗
退行性改变与增生性关节炎相同。患者应进行适当的活动,但不宜加重关节负重。如病人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严重障碍,可选用关节成形术治疗。
2.饮食控制
饮食上控制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摄入(如天然蛋白质,马铃薯,红薯)能使尿中尿黑酸水平降低,大剂量维生素C能抑制尿黑酸色素与结缔组织的结合,对抗其对软骨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和防止形态变形。
疾病预防
美国《内科档案》杂志2001年10月22日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老年人经常参加轻体力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并可预防褐黄病性关节炎。
该报告指出,许多老年人因为身患褐黄病性关节炎而行动不能自如,甚至连上下床这样简单的事情都成为一件痛苦的事;适当的锻炼可以避免这样的痛苦。经常散步或做举重训练的老人很少有人丧失日常的行为能力。
维克林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员布兰达说,这项研究首次表明人们可以通过锻炼,避免在日常的行为方面依赖别人的帮助。
布兰达和他的同事以250名年愈60的老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初始,所以的人都要参与正常的活动,尽管有人患有关节疾病。他们把参与实验的人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人每周步行三次,每次步行40分钟;另一组人进行同样时间的举重训练---对9个动作重复12次,做两套这样的动作,这些动作主要用来锻炼腿部;底三组人不做任何锻炼,作为对照组。
18个月后,53%的没有参加锻炼的人失去部分或全部的日常活动能力,如洗澡、穿衣、上厕所等。相比之下,参加锻炼的人中出现这样情况的只有37%,而且步行和举重锻炼的人之间的差异很小,可以认为锻炼对他们的好处是一样的。
并发症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