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骨折
概述
病因学
1.裂纹骨折
多因外力直接撞击在肩部外侧,导致肱骨外颈裂纹骨折,有时骨折断端相互嵌插。
是间接传导外力所致。跌倒时上肢处于外展位手掌触地,暴力沿前臂向上传导至肱骨外科颈部位发生骨折。骨折线从内上斜向外下方,骨折近段的肱骨头呈内收位,骨折远端向内侧移位,骨折远端可同时向内侧移位甚至完全向内侧重叠移位。骨折断端向内成角畸形。
是传导外力所致。跌倒时上肢处于内收位,手掌触地而致骨折。骨折线从内下斜向外上方,骨折近段肱骨头呈外展位,骨折远段肱骨干呈内收位,骨折远端向外侧移位与近折端内侧皮质相嵌插或完全重叠移位,骨折断端向外侧成角畸形。
影像学表现
1.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
诊断
临床表现
患肩肿胀,前、内侧常出现瘀血斑。骨折有错位时,上臂较健侧略短,可有外展或内收畸形。大结节下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护下可活动肩关节。注意与肩关节脱位鉴别。如合并臂丛、腋动静脉及腋神经损伤,可出现相应体征。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1.无移位骨折
线形或嵌插无移位的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3 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轻度畸形或嵌入及年老体弱者,不需复位,腋下安放棉垫,患肢贴胸固定 3 周后,进行肩关节摆动活动。 畸形大或移位明显者,需手法复位、贴胸固定,4周后活动肩关节及肘关节。
治疗原则同外展型,复位手法相反。贴胸固定时,上臂外侧骨折平面应放较多棉垫。 如不能保持对位,可用肩人字石膏固定 4 周。
4.手术治疗
骨折间有软组织嵌入或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或外固定失败者;治疗时间较晚已不能手法整复者,特别是青壮年患者,可行开放复位,并根据情况适当选用钢板螺丝钉、拉力螺钉或克氏针等内固定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处方:续断12克,赤芍9克,当归尾9克,乌药9克,苏木6克,陈皮6克,桃仁6克,川芎6克,乳香6克,没药6克,木通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处方:侧柏叶2份,黄柏l份,大黄1份,薄荷l份,泽兰1份。共研细末,以水、蜜糖煮热,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
中期
【治法】 接骨续损。
【方药】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当归9克,续断9克,牛膝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方药】
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黄芪15克,自然铜12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处方: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防风15克,五加皮15克,细辛10克,荆芥10克,没药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解除夹板外固定后使用。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练功活动 复位固定后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适当的练功活动,对中老年患者尤为重要。初期先让患者握拳,屈伸肘、腕关节及舒缩上肢肌肉等活动。3周后逐渐练习肩关节各方向活动。4周解除外固定后,应配合中药熏洗和手法理筋,以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