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骨与关节梅毒

梅毒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性病,近年来又有新的发生。关节梅毒是全身性梅毒感染在关节的表现。由于感染时间和途径的不同,梅毒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梅毒孕妇体梅毒螺旋体侵犯胎盘后,脐带而侵入胎儿之后致病的,属于先天性梅毒。疾病称:关节梅毒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症状体征:发热|身痛|关节疼痛梅毒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性病,近年来又有新的发生。关节梅毒是全身性梅毒感......
目录

名称

疾病称:关节梅毒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

症状体征:发热|身痛|关节疼痛

概述

梅毒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性病,近年来又有新的发生。关节梅毒是全身性梅毒感染在关节的表现。由于感染时间和途径的不同,梅毒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梅毒孕妇体梅毒螺旋体侵犯胎盘后,脐带而侵入胎儿之后致病的,属于先天性梅毒。此类梅毒早期即可以产生关节病变。后天性梅毒梅毒螺旋体由皮肤或粘膜接触,自裂及破损处侵入而致病,少数因输传播。

检查

梅毒在诊断上并不十分困难,据其发病史,发病的时间,临床表现及一些助检查法一般能够确诊。本病的助检查法多采用X线检查。

关节梅毒常见的有先天性早发型梅毒和后天性梅毒等,梅毒的X线表现为多发、对称且广泛的骨炎膜炎、骨髓炎。其中骨炎是早发型先天性梅毒出现最早的X线征象,膜炎是最常见的征象,有不同程度的膜增生,部分增厚的膜与干融使干增粗。骨髓炎多为骨炎干蔓延所致,表现为虫蚀样破坏。有者认为有质破坏而无死骨成是本病的特异性表现,而另有者认为,本病出现骨髓炎改变时并非不伴有死骨成,唯死骨较细小。

鉴别诊断

本病的鉴情况有以下几种:

(1)梅毒膜炎需与婴儿皮质增生症鉴,两者均有长管状多发、对称的层状膜。但后者干骺端一般不受累,且多发病与出生后两个半月,5个月后少发病,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影响生长发育,数月后常可自愈。

(2)梅毒骨炎需与坏病、佝偻病,前者梅毒酶标阳性,可有“夹饼”征,而后者较少发生于6个月以婴儿。

(3)梅毒骨髓炎应与化脓性骨髓炎鉴,前者RPR阳性,常伴多发、对称膜炎、干骺炎,死骨较细小或无,后者起病急,破坏由干骺端迅速向干蔓延,起大面积破坏及大块死骨坏死,质增生明显,包壳。

(4)早期梅毒关节病变应注意和湿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病相区分。晚期应与慢性硬化骨髓炎及肉瘤相鉴

并发症

本病当颅骨受累时,颅骨上可触及多个不规则的肿块呈弹韧性硬结,有时可穿破成溃疡。若向深部发展也可侵犯颅骨,并向穿破致梅毒膜炎。

晚期梅毒患者可发生梅毒关节炎。多侵犯四肢大关节。发生于膝关节为最多。轻痛,运动受限,少数梅毒可破溃成瘘管。X线表现为关节的软组织肿大,质有增生及破坏。

治疗措施

关节梅毒的治疗原则为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相结,但以全身疗法为

诊断确切后,应及早治疗。并要求梅毒患者夫妇,小儿患者的父母,必须同时接受治疗。治疗前应作全身检查。常用的驱疗法:

1.油青霉素疗法 

对患先天性梅毒患者,两周岁以每公斤体重35万单位计算为一个疗程总量,分10次肉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14岁以下至2岁者,每公斤体重25万单位计算。一般一个疗程总量不超过600万单位。共给以治疗两个疗程,中间间隔两周。

对成人二期及晚期梅毒也以600万单位为一个疗程总量,每日注射60万单位。对复发性梅毒则以1200万单位为一个疗程的总量。每日注射60万单位,共20日。

2.砷铋联疗法 

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在驱疗法治疗中,也应重视对局部的对症治疗。如受累的患肢应制动。用石膏托或外固定支具保持患肢于功能位。对溃疡创面及时清洁换药或病灶清除。对有剧烈疼痛的长管膜炎的患者可窗减压术,可明显减轻疼痛。但对有些畸及夏科关节治疗上较困难。

病因学

梅毒是因感染梅毒螺旋体而起的,是性病的一种。后天性梅毒第一期不侵犯关节,第二及第三期均可致关节的病变。

病变的发展过程可将梅毒分为三期:

一期梅毒。为局部感染后产生增殖性炎症。可成“硬性下”。

二期梅毒。为发疹期。多在感染后1~3个月出现。因螺旋体流传播全身,成普遍的淋巴结肿大。

三期梅毒。在此期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均可以受累。多在数月至数十年后才发病。

关节梅毒也可以分先天性与后天性。除先天性早期梅毒骨炎有其特殊的表现外,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病变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X线所见各面大致相同。

病理改变

梅毒螺旋体随组织,滞留于干骺端,产生非化脓性炎性病变。若机体抵抗力强,则病原体可被消灭,炎症消失,否则组织可进一步被破坏,产生树样肿病变。质破坏并可以刺激膜增厚产生新。病变也可穿破组织产生瘘管及继发感染关节受累可出现无痛性,对称性关节炎或肿性关节性表现。

临床表现

(一)先天性早期梅毒 

出生前妊娠后期发病。早者在出生后2~3周,晚者出生后6~7个月出现临床症状先天性梅毒婴儿中约70%~80%可有骨炎病变。围绕着骺的附近,所以称病变为骼炎较符。常见于长干骺端,骺附近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肉组织成,致化过程受阻,骺变宽,骼线不齐。软多为不成熟型细胞的增殖,细胞间质虽可钙化,但母细胞无活力,则钙化组织不能小梁。病变再发展,钙化的间质被纤维组织及肉组织所代替,即梅毒肿。X线上可见干骺端增宽,其远侧有一带状密度增高区,为钙化区。其下则有一不规则的质疏松区,由肉组织纤维组织组织组成。远端骺线由于软细胞不能同步化,则成不规则的锯齿状。严重者可见骺分离。干骺端周围可见膜增生,呈膜炎表现。常见的病变部位为股骨肱骨尺骨桡骨等长。多为对称性。

受累肢体局部可有肿胀,压痛,肉萎缩,体下垂呈松弛状,不敢自活动,被动活动时婴儿即啼哭,烦躁不安,临床上称这种表现为假性麻痹。患儿常伴有梅毒角膜炎,皮疹,粘膜斑,鼻炎,指甲损害等。同时全身表现为衰弱消瘦,皮松皱纹多。常有低烧,难以哺养。

当新生儿或婴儿有多发性骼病变时,即应想到梅毒的可能。损害在X线上的表现有助于诊断。但应注意与坏病,佝偻病相鉴梅毒多发于出生后半年的婴儿,而其它的疾病发病年龄较大,有利于区分。

(二)先天性晚期梅毒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5~15岁为多见。要表现为膜炎,骨炎骨髓炎,滑膜炎。病理改变与后天性梅毒的第三期相似。要特征为胫股骨颅骨明显的成改变。如胫前侧膜的显著增生改变,外观如军刀状,故谓“军刀胫”或“马刀胫”。病变局部有肿胀,压痛,有时自觉痛明显,呈钻刺样骨痛,全身无发烧,白细胞计数正常。严重的膜下感染可以侵犯皮质,但肿性骨髓炎较少见。

病儿可有马鞍神经耳聋梅毒性指炎,指骨腕骨肿大,但不痛。X线表现为指骨呈梭密度增高,表面有肿样破坏。较大的儿童(8岁以上)可以有双侧膝关节无痛性积液,影响活动不大,可以自缓解。反复发作也不损坏关节关节有大量的单核细胞,炎症不明显,X线上无阳性表现,称为Clutton关节

先天性关节梅毒患儿及其母亲的康华氏清反应呈阳性。

(三)后天性梅毒 

关节病理改变发生在梅毒的第二、三期。第二期可累及膜,皮质,松质和滑膜,如关节囊,滑囊和鞘等。其中以膜炎为多见,约占三分之二。好发于胫尺骨桡骨腓骨股骨肱骨等。常见于成年人梅毒发疹期发生。早期X线上无变化,晚期显示皮质梭增生。面有时光滑,有时有虫蚀样缺损,骨髓发炎者较为少见。

第三期表现以骨炎骨髓炎多见。成年人在梅毒感染后3~7年发病。皮质病变以增生为。也可伴有虫蚀样破坏,为性病变的表现。骨髓也可发生,并可穿破软组织成瘘管,死骨很少见。颅骨为好发部位。长管中则以胫尺骨桡骨肱骨为多见,病变常可累及整个质。

关节受累之后,临床上表现要是疼痛,轻重不一,重时剧烈如钻刺,常为间歇性,活动后减轻,休息及夜间加重,影响睡眠。有时仅轻痛。病变局部皮肤有肿胀,压痛,常出现溃疡及瘘管。关节病变表现为关节痛及反应性积液,有的为肿性关节炎。晚期脊髓痨病人能产生发生神经原性关节炎,通称为夏科氏关节(charcot关节),临床呈现关节肿大,不稳定,半位或位,活动范围加大,特点是没有疼痛。X线上见硬化,破坏,位,赘增生及大小不等的游离体。

颅骨受累时,颅骨上可触及多个不规则的肿块呈弹韧性硬结,有时可穿破成溃疡。若向深部发展也可侵犯颅骨,并向穿破致梅毒膜炎。

晚期梅毒患者可发生梅毒关节炎。多侵犯四肢大关节。发生于膝关节为最多。轻痛,运动受限,少数梅毒可破溃成瘘管。X线表现为关节的软组织肿大,质有增生及破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猫爪草

下一篇 猫爪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