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猫爪草

猫爪草 猫爪草(拉丁: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是毛茛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似猫爪而得猫爪草,高5-20厘米,大多无毛,叶片状多变,单叶或3出复叶,宽卵形单生分枝端,瘦果卵球期早,春季3月,果期4月至7月。猫爪草喜光、耐阴、喜温暖湿候,生于丘陵、旱坡、田埂等地,适应性强,在中国分布于广西、江苏、浙江等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目录

形态特征

猫爪草一年生草本植物。簇生多数肉质小块根块根卵球或纺锤端质硬,似猫爪,直径3-5毫米。

猫爪草,高5-20厘米,多分枝,较柔软,大多无毛。基生有长柄;叶片状多变,单叶或3出复叶,宽卵形,长5-40毫米,宽4-25毫米,小3浅裂至3深裂或多次细裂,末回裂卵形线形,无毛;叶柄长6-11厘米。无柄,叶片较小,全裂或细裂,裂线形,宽1-3毫米。

猫爪草单生分枝端,直径1-1.5厘米;萼片5-7,长3-4毫米,外面疏生柔毛;花瓣5-7或更多,黄色或后变白色,倒卵形,长6-8毫米,基部有长约0.8毫米的爪,蜜槽棱花药长约1毫米;花托无毛。

果近球,直径约6毫米;瘦果卵球,长约1.5毫米,无毛,边缘有纵肋,细短,长约0.5毫米。期早,春季3月,果期4月至7月。

近种区

该种各部分的变异较大,但为一年生,有纺锤的肉质小块根可与其它种相区

生长习性

中性植物,喜光,也耐阴,喜温暖湿候,生于丘陵、旱坡、田埂、路旁、荒地阴湿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宜生长于疏松、适湿、肥沃的腐殖质壤土栽培,较耐水湿

分布范围

猫爪草分布于中国于广西、台湾、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等省。日本也有分布。生于平原湿草地或田边荒地。

繁殖栽培

种植

子株繁殖的施肥整地同原种栽培,春、秋栽种,春季1-4月始分株栽培,秋季8-12月分株栽培,株10厘米×13.2厘米,覆土1.6厘米,浇足定根水,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旺盛期追施少量尿素,每亩用5公斤尿素对水灌浇,促进生长

猫爪草管理:根系浅,不采用锄草,而需拔草,常保持土壤湿生长期注意浇水,在苗期要追肥2次。猫爪草有霜降至小雪、惊蛰至清明两个最佳生长期。栽培成活后应及时松土除草,不要伤。由于猫爪草属冬性生长药材,在不低于-40℃均能安全越冬,无需特殊管理。

贮藏:草在立夏收获后将猫爪草剪掉贮藏,在室铺一层10厘米厚黄沙,然后把草铺在黄沙上面,厚10厘米,再铺一层黄沙,可铺5-6层,保持黄沙湿润。也可在原生长地里让其自然越冬,8月浇水,9月猫爪草破土而出,15天苗齐,10月随挖随分株栽培

病虫防治

白绢病

猫爪草症状是发病部位变褐,腐烂成烂麻状,易从地表拔起,并长有白色菌丝,最后褐色油菜子状的菌核。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没有明显症状,随病情加重,叶片逐渐萎蔫,直至枯死,叶片不易落。

防治法:与禾本科作物或与不发生白绢病的作物实5年以上的轮作;在整地时施入30%菲醌18-20千克/公顷,或生石灰750千克/公顷,均匀撒于地表,然后翻耙,进土壤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并在病和附近植株周围撒石灰粉消毒;用木霉真菌防治,将病株和健株周围表土挖松,每株拌入木霉菌10-20克,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浸泡种子5-10分钟,取出晾干后再栽种。

白粉病

症状危害猫爪草叶片。罹病植株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逐渐扩大,相互融连成一,使整个叶片如涂了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变褐枯死。

防治法:秋后彻底清理田间,将植株病残体清出田外,集中烧毁,可减少侵染源,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用浓度为100-150毫克/升抗霉菌素120倍液喷洒,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猫爪草该种姿娇小玲珑,色明快,适应性强,宜成植于草坪上、疏林下,春天草地上满星星点点小黄,野趣盎然,也宜洼地、溪边等潮湿处作地被覆盖。

药用价值

猫爪草【药性】甘辛;温;性平;归

【功能治】解毒;化痰结。治瘰疬;结核;咽炎疔疮;蛇咬伤疟疾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服:汤,9-15克。外用:适量,研末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风湿热

下一篇 骨与关节梅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