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礞石

礞石 礞石为变质类黑云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或变质云母化物。属硅酸盐类矿石,分青礞石礞石两种。青礞石为绿泥石 Chlorite-schist,应用较广;礞石云母Mica-schist。中国凡有云母矿山处均产,但以四川产者为佳。采后,击碎,与硝共礞石金黄色时为止,再水飞去其硝毒,阴干。【药 】:礞石 【拼 音】:MENGSHI 【英文】:礞石Vermic......
目录

简要信息

图片  【药 】:礞石

  【拼 音】:MENGSHI

  【英文】:礞石Vermiculite Schist seu Hydrobiotite Schist

  青礞石Biotite Schist and Maica Cabonate Schist by Chloritization

  【来 源】:为变质石绿泥石云母的石块或碎粒。

  【功 效】:坠,消食,下气,平

  【 治】:治顽痰癖积,宿食症瘕癫狂惊痫咳嗽喘急涎上壅。

  【性味归经】:咸,平。①《医入门》:“昧淡,无毒。”②《纲》:“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疏》:“辛咸,平,无毒。”

  入。①《纲》:“入厥阴。”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

  【用法用量】:服:汤(布包),3~5钱;或入

  【用药忌宜】:胃虚弱及孕妇忌服。①《嘉祐本草》:“得硇砂巴豆大黄、京三棱等良。” ②《本草从新》:“血虚者大忌。”

  【处】:礞石青礞石礞石礞石青礞石礞石等。

  处中写礞石青礞石礞石均指生礞石。为原药去杂质及泥土,碾碎入药者。

  礞石又称青礞石礞石。为净礞石敲碎,与硝共至呈金黄色,再水飞去其硝毒,阴干后入药者。

  【商品】:青礞石:为绿泥石的矿石。产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北等地。以色青、块整、断面有亮星点、无泥杂质者为佳。

  礞石:又石、烂石。为云母的矿石。产于河南河北山西四川等地。以块整均匀、色金黄、无杂石者为佳。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采得后,拣净杂石泥土。

  【拉丁】:药材礞石Lapis Micae Aureum青礞石Lapis Chloriti原矿物 ①绿泥石 Chlorite-schist②云母 Mica-schist

  【炮制法】:青礞石: 拣净,加等量的硝混,置坩埚缎烧至烟尽为度,用水飞法制成细粉,或取净青蹬石置坩埚,在无烟的炉红透呈金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簸取净礞石,除去沙石。①《品汇要》: “礞石,每二两捶碎,用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瓦盖定,线缚之,盐泥固济,晒干,红至上有金星透出为度,候冷,研为极细末。” ②《纲》: “用大增涡一个。以礞石四两,打碎。入消石四两,拌匀,炭十五斤,簇定,锻至消尽其石色如金为度。取出研末,水飞去消毒,晒干用。”

考证

图片  出自《嘉祐本草》

  ①《纲》:“礞石,江北诸山往往有之,以盱山出者为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佳。坚细而青黑,打中有白星点,后则星黄如麸金,其无星点者不入药用。”

  ②《医林纂要》:“青礞石,坚细青黑,上有白屋点,无者不用,又曰金星礞石。 以此石、硝石各半,打碎拌匀,入罐至硝尽而色如金为度,盖所以去某毒也。”

  ③《本草问答》:“礞石,必用过,性始能发,乃能坠,不则石质不化,药性不发,又毒不,故必用。”

药理作用

图片  用于实热顽痰青礞石质重性坠,味咸软坚,长于下气,且可平定惊,凡实热痰积结不化,壅塞固所致的咳喘气逆稠、癫狂惊痫,见大便秘结,苔黄厚而腻,滑有力者,可用本品为以泻通便降逆之大黄黄芩沉香等,使实热下泄,痰积通利,而诸自除,如《养生论》之。若化风起的小儿急惊,见高热惊厥促,可用本品研末,同薄荷蜂蜜调服,以攻消痰积,平镇惊,如《婴孩宝书》之奇命。用于宿食癖积、症瘕青礞石不仅可治,且能消食攻积导滞,如《正宗》以礞石配伍健脾行气消积之白术木香实等药,治食积成胃实眩晕者;又如《杨氏家藏》之金宝,用本品与涩肠之赤石脂配伍,治疗诸积癖块,攻刺,下利赤白,妇人崩中漏下,一切虚冷,以及久积久痢,虚冷滑泄;《圣惠》之礞石,则以礞石,加木香巴豆等利攻积之品,用于妇人食症,块久不消,攻刺腹痛者。

生药材鉴定

图片青礞石

  青礞石(《圣惠》) 为绿泥石石,呈不规则扁斜块状或斜棱状的小块体,大小不一。全体育灰色灰绿色,微带珍珠样光泽。 体重、质软、易碎,用指甲即可划下碎粉末。断面层状,可见闪闪发光的星点。无臭、昧淡。 以色青、块整、断面有星点、无泥土夹杂者为佳。微溶于盐酸,而使酸液呈黄色,在硫酸中部分溶解。产湖南、湖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

  青礞石:显微鉴定:(1)黑云母石 由黑云母及少量石英、中长石等矿物组成

。于偏光镜下:黑云母 薄中呈黄褐色至褐色状依一定向排列;正中突起。多色性和吸收性很强, Ng,Nm为深褐色,Np黄色;Ng≥Nm>Np。解理极完全。最高干涉色为三级红色。近于平消光。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石英 薄中无色透明,粒状,分布于黑云母间。光性详见“白石英”。中长石 薄中无色或淡灰色,分布于黑云母间;低正突起。最高干涉色为一级灰色;可见钠长石双晶。二轴晶。正光性。

  (2)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 为碳酸盐,次为金云母、绢云母及少量石英组成。于偏光镜下:解石 薄无色透明,呈不规则粒状,假吸收显著。最高干涉色为晕彩高级白。一轴晶。负光性。白云石 光性特征与解石相似。金云母 薄中呈淡褐黄色状,沿解石边缘分布,具微弱多色性;低正突起。解理完全。含有黑褐色针状包裹体,呈放射状排列(转变为绿泥石者薄中呈淡绿色,多色性明显)。干涉色为二级绿色(转变为绿泥石者为一级灰色)。近于平消光。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光轴角很小。绢云母 薄中无色,有时带有很弱的绿色;小鳞片状;低正突起。干涉色为红、黄、蓝、紫交织在一起似织锦缎,绚烂五彩。

礞石

  又: 石、烂石。为云母石,呈不规则的决状或碎粒状。全体呈棕黄色,带有耀眼的金黄色光泽。质脆、易碎。微昧淡。 以色金黄、块整、无杂质者为佳。产河南河北等地。

  礞石:显微鉴定: (1)蛭石 由蛭石及少量水黑云母、普通角闪石、石英组成。偏

光镜下:蛭石 薄中从无色至浅褐黄色,小状,依一定向排列。低正突起。具多色性,Ng=Nm 为浅褐黄色;Np无色;Ng=Nm>Ng。解理完全。干涉色达到三级黄。近于平消光。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水黑云母 薄色较深,浅黄褐至黄褐色,多色性较强。最高干涉色可达三级红。普通角闪石 薄中呈绿色,局部分布。多色性吸收性较强,Ng深绿色,Nm深绿色或绿色, Ng≥Nm>Np。高正突起。糙面明显。具一组解理,横切面具两组解理,相交成56°与124° 解理角。最高干涉色可达到二级红。倾斜消光,消光角(c∧Ng)为12°-24°。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石英 薄中无色透明,分布于蛭石或水黑云母之间。详见白石英

  (2)水黑云母 由水黑云母,次为蛭石及少量普通角闪石、石英组成。其光性特征与蛭石中的水黑云母、蛭石、普通角闪石、石英相同。

炮制方法

图片青礞石

  《嘉佑本草》:“细研为粉。”现,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泥土,砸碎或碾成粉末。

青礞  

  《品汇要》:“每二两,捶碎,用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瓦盖定,线缚之,盐泥固济,晒干。红,上有金星透出为度。侯冷,研为极细末。”《本草蒙筌》:“欲辨假真,须依

法制。敲碎小颗粒,贮倾银罐中,搀半焰硝,盐泥固济,武一柱香,取出。色若雌黄、软脆易擂为不假。成末以水飞细,入药作。”《本草乘雅半偈》:“以青色坚细、击有白星点点者为贵。修治以大坩锅一个,用礞石四两,杵碎,入消石等分拌匀,炭十五斤簇定,至消尽,星黄如麦金。取出研极细,水飞数过,晒干,再乳万匝。”《医宗金鉴》:“焰硝过,埋地七日用。”现,取净青礞石,置适宜耐容器,用无烟武加热,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细。贮干容器,置干处,防尘。

中药化学成分

图片  本品为黑云母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尚含少量镍、钛、磷等多种元素。礞石:本品为蛭石或水黑云母。蛭石含蛭石(Mg,Fe3+,Al)3 [(Si,Al)4O10](OH)2.4H2O,含水黑云母K(Mg,Fe2+,Mn)3[(Si,Al4)O10](OH)2.nH2O较少。水黑云母则含水黑云母,蛭石为次。这两种均含少量普通角闪石(Ca,Na)2- 3(Mg,Fe,Al)5[Si6(Si,Al)2O22](OH,F)2和石英SiO2 。

中药化学鉴定

图片  青礞石的组分较多,通过伦琴射线衍射扫描,在衍射线的图谱上,几种矿物要衍射峰尚能分出现,故可用伦琴射线法进鉴定。礞石:取本品碎少量,置上加热,即层裂或裂,膨胀2-5倍,有的鳞片变成弯蛭虫状;色泽变浅,重量减轻可浮于水面。也可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差热分析法进鉴定。

常用配方

图片  1.通治为百病:礞石、焰硝各二两(过,研,晒干,一两),大黄)八两,黄芩洗)八两,沉香五钱。为末,水梧子大。常服一二十,欲利大便则服一二百,温水下。(《养生论》

  2.治中并一切症:礞石二两(,乳),大黄二两(九),沉香一两,半夏二两(姜、矾制),陈皮二两,黄芩二两(制)。为末,陈米糊为绿豆大。每服三钱。(《惠直堂礞石化痰

  3.治大人小儿食积胃实多眩晕者:青礞石七钱,硝六钱(同研,以硝过性为度),实、木香白术各二两。共为末,红曲二两为末,打糊梧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正宗》)

  4.治百日咳青礞石27g,白矾9g,芒硝18g。共为细末,分30份,每次1份,每日3次。(《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

5.治急慢惊潮壅滞,塞于间,命在须臾:青礞石一两。入臼窝,同焰消一两,用白炭令通红,须消尽为度,候药冷如金色取出。上为细末。急惊发热者,薄荷自然汁入蜜调服;慢惊脾虚者,有以青州白丸子再碾,稀糊,入熟蜜调下。(《医大成》汤氏夺命

  6.治诸积癖块,攻刺,下利赤白,及妇人崩中漏下,一切虚冷之疾,尤治饮食过多,脏腑滑泄,久积久痢青礞石半斤,捣罗过,用消石二两,细研,于坩埚头益底,实,用瓦覆,用炭二十斤之,取出,入赤石脂二两,同研极细,滴水为,如小鸡头大。候干,再入坩埚,用少火红收之。每有虚冷病,服一至二三,空温水送下,以少食压之,久病泄泻,加至五七或十亦不妨。(《杨氏家藏金宝

  7.治妇人食症,块久不消,攻刺疼痛:青礞石二分(末),木香一分(末),硇砂半两(不夹石者,细研),朱砂一分(细研),粉霜二分(研入),巴豆三分(去皮、,研,纸裹压去油)。上药都研令匀,以糯米饭和,如绿豆大。每服空以温下二,取下恶物为效。(《圣惠礞石

  8.治一切积,不问虚实冷热食,远年日久:青礞石二两(研),滑石一两(研),青黛半两,轻粉三钱。上同研匀。每服一钱,面汤调下,急以水漱。未服药前一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药;候次日晚未动,再服半钱,取下恶物,更以汤粥将息三二日,如是无积,药随大便下,并无所损忌,次日将息。(《普济礞石

临床应用

  1.用於顽痰,老结,气逆喘咳之实症。

  礞石质重坠降,味咸软坚,善治顽痰固之症,常配沉香黄芩大黄等同用,即礞石。近代临床用治小儿肺炎重症,喘咳,多黄稠者有效。

  2.用於癫狂、惊癎等痰火盛之症。

  礞石既能攻消痰积,又能平镇惊,为治惊癎之良药。如《婴孩宝鉴》夺命,治热壅塞起的惊抽搐,以礞石为末,用薄荷汁和白蜜调服。若痰积惊癎,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以逐定惊;临床用以治癫癎及精神分裂症,对控制发作及减缓狂症状有效。

现代研究

图片要成分:

  青礞石要成分为镁、铝、、硅酸及结晶水, 为一种云母的含水硅酸盐矿物.因其含有显著量的低, 故常呈绿色. 礞石要成分为云母(黑云母、白云母)与石英, 亦即含钾、镁、铝、硅酸等与结晶水, 亦可含钒(白云母的成分).

临床报道:

  1. 治疗癫痫 皂刺、蛇床子僵蚕各62g, 蜈蚣7条, 星45g, 朱砂9g, 青礞石93g, 研细制蜜, 每含生药1.25g.每次1, 日服3 次.治疗180例, 其中单用上药者30例, 总有效率为82.04%;余150例在原药基础上加服上药, 总有效率为83.33%.〖中西医结杂志 1987;7 (2): 107〗

  2. 治疗痫症 青礞石18g, 姜半夏24g, 天南星21g, 浮海石18g, 沉香9g, 生熟牵牛子各45g, 六曲120g.分为粉, 混匀, 为1料.每料药再和白面600g, 拌匀加水制成薄饼, 成人饼(使微焦)20个, 小儿1~3岁者饼40个, 4~7岁饼 30个, 8~15岁饼25个.每晨空服1个, 用白水送下.服药期间, 不得中断.若服时觉有麻味, 可酌加红糖, 服药期间, 房事, 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紧张的力劳动及精神刺激, 忌食荤腥食物.共治疗痫症139例, 结果痊愈93例, 有效34例, 无效12例.〖中医杂志 1965;(6): 21〗

  3. 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梗阻 青礞石鼠妇等量, 研末, 每次1~2g, 每日4~6次, 放部含服.治疗48例, 明显缓解37例, 部分缓解6例, 无效5例.对首次梗阻的食管癌、贲门癌疗效好.〖浙江中医杂志 1990;25(6): 270〗

文学内容

图片  1.《品汇要》:“旧本不载所出州郡,今齐鲁山中有之。青色微有金星,其质坚理细,凿制为磨,取其出物最速,为末亦细。及考王隐君论致病百端,入用之,溪治食积成,良有验也。” 

  2.《本草乘雅半偈》:“有青、白、赭三色,以青色坚细,击有白黑点之者为贵。”

  3.《本逢原》:“青者入力胜,色黄者兼次之。者,不宜久服。杨士瀛谓其功能利,而性非家所好,如慢惊之类,皆宜木香。而王隐君则谓为百病,不论虚实热,概用滚

通治百病,岂理也哉?朱溪言一老人忽病盲,乃大虚证,一医与礞石药服之,至夜而死。吁!此乃盲医虚虚之过,礞石岂杀人者乎!况盲之病,与礞石并不相干。”(《纲》) 

  4.缪希雍:“礞石禀石中刚猛之性,体重而降,能消一切积聚结,消积滞,坠涎,诚为要药。然而攻击太过,性复沉坠,凡积滞症结壮实者可用,如虚弱者忌之;小儿惊食积实热,初发者可用,虚寒久病者忌之。如王隐君制,谓百病皆生于,不论虚实热概用,殊为未妥。不知有二因,因于不能运化积滞,或多食湿热之物,以致固稠粘,咯唾难出者用之,豁利窍,除热泄结,应如桴鼓;因于阴虚炎,津液,凝结为,或发热声哑,杂出者,如误投之,则阴气愈虚,阳反炽,热未退而已为败矣,可见前人立不能无弊,是在后人善于简择。”(《本草疏》) 

  5.周志林:“青礞石善化老癖积,沉降下,吐在水上,以末掺之,即随水而下。同炼者,取其疏利之性,则礞石之性更为剽悍。独入家,治惊痫粘不化,不外咸能软坚,重以镇之意。”(《本草用法研究》)

  6.论礞石:唐容川:“礞石,必用过,性始能发,乃能坠,不则石质不化,药性不发,又毒不,故必用。”(《本草问答》)

参考文献

图片  1.《本逢原》:公元1695年,清康熙帝34年。张璐编著

  2.《纲》:楼氏医家系世传,博全善

  3.《本草疏》:明.缪希雍,又农本草疏》

  4.《嘉祐本草》:嘉祐二年(1057)校正医书局成立伊始最早承担的任务就是校修《宝本草》,要参与者有太常少卿直集贤院掌禹、职员外郎秘阁校理林亿、殿中亟秘阁校理张洞、殿中亟馆阁校理苏颂、医官秦宗右、朱有章、太子今舍陈检等。最后由光禄寺丞高保衡负责审校。

  5.《医林纂要》:清.邹谢公元1832年

  6.《食疗本草》:唐.孟诜(612—713)所

  7.《本草纲》:明代.李时珍著

  8.《本逢原》:公元1695年,清康熙帝34年。张璐编著

  9.《本草汇言》:倪朱漠编.公元1624年

  10.《本草新编》:清.陈士铎著

  11.《验良》:清.姚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尺桡骨干骨折

下一篇 磨盘草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