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巨细胞动脉炎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 GCA)是原因不明的坏死性管炎病。体任何较大动脉均可受累,病变常呈阶段性分布,临床表现可因受累部位不同表现复杂,临床典型者呈颞部疼痛,头皮及颞动脉触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因而又称颞动脉炎,其可累及颅动脉又称颅动脉炎,因其管炎部位可肿,含数量不等的巨细胞,故过去又称肿性动脉炎,而以其病理特征命巨细胞动脉炎。部分患者......
目录

发病原因

GCA与PMR的病因未明,家族发病情况调查发现,GCA与PMR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较多,且多半有HLA-DR4和CW3提示有基因易感性。GCA炎症反应集中于动脉弹力膜,可能与其中某些自身抗原有。免疫组化研究也发现,在炎症的颞动脉壁层有免疫球蛋白沉积,浸润的炎症细胞以TH细胞为,患者周围的淋巴细胞在试管对人动脉抗力原敏感。

病理改变

GCA为广泛性动脉炎,中和大动脉均可受累。以颈动脉分支常见,如颞浅动脉、椎动脉、眼动脉和后动脉,其次为颈颈外动脉;约10%~15%大动脉动脉弓、近端及远端动脉受累;而动脉较少累及。受累动脉病变呈段性跳跃分布,为斑状增生远端动脉受累;而动脉较少累及。受累动脉病变呈段性跳跃分布,为斑状增生性肿。炎症区域组织显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与多核巨细胞浸润,并以弹性基膜为中的全层动脉炎,可导致管壁破裂,膜增厚,管膜狭窄以至塞[5,6]。浸润细胞中以多核巨细胞最具特征性,偶见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类纤维蛋白沉积少见。

临床表现

GCA为老年好发病,平均发病年龄70岁(50~90岁之间)。女多于男(2∶1)。GCA发病可能是突发性的,但多数病人确定诊断之前已有几个月病程和临床症状,如发热(低热或高热)、乏力及体重减轻。部分病人表现为PMR症候群。与受累动脉炎相症状是GCA的典型表现[1]。

头痛:是GCA最常见症状,为一侧或两侧颞部、前部或枕部的张力性疼痛,或浅表性灼痛,或发作性撕裂样剧痛,疼痛部位皮肤红肿燕有压触痛,有时可触及头皮结或结样暴涨的颞浅动脉等。

⑵其他颅动脉不足症状咀嚼、吞不足时,表现典型的间歇性运动停顿,如咀嚼痛导致咀嚼暂停(jaw claudication)及吞或语言停顿等。动脉、眼支动脉网膜动脉、枕皮质区动脉受累时,可复视眼睑下垂视力障碍等。约10%~20%GCA患者发生一侧或双侧失明,或出现一过性视力障碍黑蒙等先兆。失明是GCA严重并发症之一。一侧失明,未能及时治疗,常1~2周发生对侧失明,约8%~15%GCA病人出现永久性失明,因而确定GCA诊断与及早治疗是防治失明的重要原则。部分病人可出现耳痛、眩晕及听力下降症状

⑶其他动脉受累表现:约10%~15%GCA表现出上、下肢动脉不足的征象,出现上肢间歇性运动障碍或下肢间歇跛;颈动脉锁骨动脉动脉受累时,可听到管杂音,搏动减弱或搏动消失(无症)等;动脉弓或动脉受累时,可动脉弓壁层分离,产生动脉或夹层动脉,需管造影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GCA可有抑郁、记忆减退、失眠症状

辅助检查

GCA与PMR均无特异性实验指标,仅有轻至中度正色素性正细胞性贫血清白蛋白轻度减低、甭蛋白电泳示α2球蛋白增高、清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轻度升高等。比较突出的实验异常是沉增快(GCA活动期常高达100mm/h),和C-反应蛋白定量增高。

1.动脉组织检查颞浅动脉或枕动脉组织检查是确诊GCA最可靠的手段。颞浅动脉活检的阳性率在40~80%之间,特异性100%。由于GCA病变呈段性跳跃分布,活检时应取足数cm长度,以有触痛或有结感的部位为宜,并作连续病理以提高检出率。颞动脉活检比较安全,一侧活检阴性可再作另一侧或选择枕动脉活检。

2.颞动脉造影对GCA诊断有一定价值,可发现颞动脉管腔不规则及狭窄等改变,也可作为颞动脉活检部位的指示。

3.选择性大动脉造影疑有大动脉受累时可进一步作选择性动脉造影,如动脉弓及其分枝动脉造影等。

疾病诊断

凡5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无可解释的发热、倦怠、消瘦贫血沉>50mm/h;新近发生的头痛视力障碍(黑朦、视力模糊、复视、失明);或其他颅动脉不足征象,如咀嚼间歇性动脉障碍、耳鸣、眩晕等;或出现PMR症候群等均应疑及本病,抓紧作进一步检查,如颞动脉造影、颞动脉活栓,以确定诊断。如条件不允许,可在排除其他湿性疾病等情况后,试糖皮质激素治疗。

鉴别诊断

GCA应与其他管炎性疾病进

性多动脉炎:此病要侵犯中小动脉,如动脉(10~80%)、动脉或肠纱膜动脉(30%~50%),很少累及颞动脉;

过敏管炎:此病要累及皮肤小管、小静毛细管,有明显的皮损如丘疹丘疹紫癜、淤斑、结溃疡等;

肿性管炎(Wegener肿病):以上、下呼吸道坏死性肿、泛发性中小动脉炎及局灶坏死性小球肾炎(80%)为要特征;

动脉动脉炎:动脉动脉炎病变广泛,常动脉段性狭窄、塞或缩窄前后的动脉扩张征等,侵犯动脉的GCA少见。此外应与恶性肿、全身或系统感染或其他原因起的发热头痛贫血、失明等进

治疗措施

GCA常侵犯多处动脉,易起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即给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张用大量持续疗法,如泼尼松30~50mg/d,维持到症状缓解、沉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始减量,总疗程约需数月,不宜过早减量或停用,以免病情复燃。病情稳定后改用晨间一次给药或改用隔日疗法是可取的有效案。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等虽可减轻或控制部分症状,如解热、止痛、改善全身不适等,但不能防治失明等缺性并发症。对有糖皮质激素忌者,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与细胞毒类免疫抑制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联治疗。

预后

PMR与GCA同为管炎性疾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较好,可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和防止失明等严重并发平,一般预后较好。少数轻型病例,特是PMR,其病情有一定自限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