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肺血管炎

管炎(Vasculitis)是以管壁的炎症性改变为病理表现的一组疾病。管炎症可导致管破坏,故有时又称坏死性管炎。管炎包括的疾病很广泛,既可以是原发性管炎,也可以伴随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侵犯的管以动脉,也可以同时累及动脉、静毛细管。可以小管为要侵犯对象,也可以是以较大管为的疾病。管炎,顾思义,就是指管受侵犯的管炎。一些管炎比较少见,诊断比较困难,应......
目录

病因及分类

病因不清楚。Chapel Hill会议后不久,Lie又提出了新分类,因这一分类标准比较简洁实用,将简单介绍各种管炎的临床特点。

1.原发性管炎病

(1)影响大、中、小的管:①Takayasu管炎。②巨细胞(颞)动脉炎。③中枢神经系统局限管炎。

(2)影响中等及小管:①性多动脉炎。②变应性肉管炎。③Wegener肿。

(3)要影响小管:①显微镜下多管炎。②过敏紫癜。③皮肤白细胞

(4)其他:①贝赫切特综征。②Burger病。③Cogan综征。④川崎病

2.继发性管炎病

(1)感染性管炎。

(2)继法于结缔组织病的管炎。

(3)药物起(过敏)的管炎。

(4)继发于混性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

(5)与癌相管炎。

(6)荨麻疹性低补体血症管炎。

(7)器官移植后管炎。

(8)假性管炎综征(黏液膜炎、Sneddon综征)。

流行病学

管炎在临床并不常见,以结缔组织病中较为多见以Wegener肿为例,至1967年各国文献报道200例,北京协和医院至1999年只发现20余例,许多病种的患病率还不清楚。

管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现,但一些具体病种有年龄、性倾向。如过敏紫癜以青年儿童多见;肿性管炎以50~60岁中老年多见;而结缔组织病继发管炎则以育龄期女性多见。Wegener肿、Churg-Strauss综征男性患者占多数。

发病机制

管炎病理特点是管壁的炎症反应,常常贯穿管壁全层,且多以管为病变中管周围组织也可受到累及,但气管肿病是个例外。大中小动静均可受累,亦可出现毛细管炎症。炎症常伴纤维素样坏死、膜增生及管周围纤维化。因此管炎可导致管的堵塞而产生塞性管病变。炎症反应细胞有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异常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且多为多种成分混出现。如以中性粒细胞为时,即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管炎;以淋巴细胞为时,则是肿性管炎的要表现。但不同管炎不同病期,浸润的炎细胞种类数也会有变化。如在白细胞碎裂性管炎急性期过后也会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在肿性管炎晚期,炎症细胞可以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为而非淋巴细胞。

尽管管炎临床病理表现可有不同,但都存在共同的免疫病理。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在管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ANCA包括两大类:

1.C-ANCA(cytoplasmicstainingpatternofANCA)要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未成熟巨噬细胞中初级颗粒中的蛋白酶3(proteinase3,PR3)结。在固定过程中,初级颗粒破裂,PR3释放,因其电荷性不强,因此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就表现为粗糙颗粒样胞浆染色类型。

2.P-ANCA(perinuclearstainingpatternofANCA),要针对颗粒中丝氨酸蛋白酶如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弹力蛋白酶、乳蛋白等成分,这些成分多带阳性电荷,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中,随着颗粒破裂释放,易与带负电荷的细胞核,表现为核周型,P-ANCA即得于此。现已发现,针对PR3的C-ANCA在许多活动性Wegener肿患者清中皆可检测到,且特异性较高,部分患者C-ANCA滴度与病情活动正相。而针对MPO的P-ANCA在系统性坏死性管炎包括Churg-Strauss综征、显微镜下多管炎以及特发性及药物性小球肾炎中更常出现。而针对其他成分的不典型P-ANCA,则在许多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炎症性病、结缔组织病、慢性感染、HIV感染湿关节炎中均可出现,甚至在一小部分正常人中亦可出现。有时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中ANA也可出现类似P-ANCA的染色表型,被误认为P-ANCA阳性。因此,在评价P-ANCA阳性结果时,需结其所针对的抗原以及临床表现进具体分析,很多情况下,不典型P-ANCA仅提示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对管炎诊断并无特异性。

ANCA抗原大多数都是中性粒细胞在宿防御反应中用以杀菌成分。但何以会针对这些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以及感染在其中起何作用前尚不很清楚。确实反复细菌感染可导致管炎加重;而且管炎患者鼻腔金葡菌带菌状态会导致管炎复发。有据表明复方新诺明对治疗局限性Wegener肿是有效的,而且对多系统受累的患者可以减轻复发。

ANCA在管炎中的发病机制有几种假说。一种理论认为一些前炎症因子如IL-1、TGF-β、TNF或病原成分可以刺激中性粒细胞,导致胞浆颗粒中的一些成分移位到细胞表面,成为ANCA攻击的标。这些细胞因子还导致皮细胞过度表达黏附因子。ANCA也可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自由基及溶酶体酶,导致局部皮细胞受损。这些中性粒细胞可以穿过受损的皮细胞,聚集在管周围。还有人认为皮细胞本身可以表达ANCA抗原。

总之,ANCA可以促使中性粒细胞黏附于皮细胞,间接导致皮细胞损伤,促进中性粒细胞移位,进入管周围组织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致病性免疫复物的成及沉积也是管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一些机制如皮细胞直接受到感染、存在抗皮细胞抗体以及HLA-依赖性T细胞介导的皮细胞损伤也都参与管炎的发病。由于皮细胞反应类型差异、免疫病理机制不同以及管性状不一从而起临床不同的管炎综征。

临床表现

管炎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关节痛和皮损等,尤其是系统性管炎和结缔组织病患者。肿性管炎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症状。Wegener肿及淋巴肿,则可出现咯血,尤其是动脉或弥漫性毛细管炎患者可出现咯血。churg-Strauss综征常伴有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及哮喘。

1.影响大、中、小

(1)颞动脉又称巨细胞动脉炎。

(2)多发性动脉又称Takayasu病。

动脉受累较常出现,有报道达50%,可伴动脉高压,亦可出现显著临床表现,如咯血胸痛等。有研究表明,即使在无部明显症状患者,其活检及管造影亦有动脉受累表现。

2.要影响中等及小

(1)性多动脉是一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病理表现为中、小动脉中性粒细胞浸润,伴膜增生、纤维素样坏死、管堵塞及动脉成等,以致受累组织和梗死。较常出现关节肉、肠系膜管、睾丸、外周神经系统及脏受累。脏及其管是否受累曾有不同意见。前大多数意见认为性多动脉炎很少累及。因此若出现管受累据应注意与显微镜下多管炎、Churg-Strauss综征及Wegener肿鉴

(2)Churg-Strauss综又称变应性肿性管炎。因最早Churg和Strauss于1951年首先报道,故得要是以哮喘、嗜酸细胞增多和肿性管炎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以中年男性多见伴有哮喘史和哮喘症状。、外周神经心脏、皮肤均较常受累。国外报道脏受累少见且病变较轻。国迄今报道11例,北京地区某医院有6例病理实者,脏受累并不少见,达50%以上,且可出现功能不全。Churg-Strauss综部表现除哮喘表现外,还可出现咳嗽咯血,胸部影像可见状浸润影或结影。Churg-Strauss不予治疗进展很快。积极的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3)WegenerWegener最早报道,故得。其临床要表现为上及下呼吸道坏死性肿性管炎及小球肾炎,也可累及眼、心脏、皮肤、关节以及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若只有上、下呼吸道受累而无脏受累时称局限性Wegener肿。病因不明,但Wegener肿多伴有高γ球蛋白血症及ANCA阳性,且对细胞毒药物治疗有效,说明免疫机制参与发病。Wegener肿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男性多见。部病变可轻可重,严重者可以致命。2/3患者可出现胸部X线异常,可单侧受累,也可双侧受累。要表现部浸润影或结,有的伴空洞成。由于气管病变可不张,也可出现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病理活检往往表现为组织坏死,伴肿炎症,浸润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细胞以及组织细胞,管炎症可导致管阻塞及梗死;1/3患者可出现毛细管炎出现咯血症状。此外,有些患者还可出现间质纤维化、急慢性细气管炎、塞性细气管炎等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ANCA尤其是针对PR3的C-ANCA,虽然在其他管炎中亦可见到,但在80%以上Wegener肿病程中均可出现,持续高密度往往提示病情活动,而随着病情缓解其滴度亦可下降,可作为监测Wegener肿病情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细胞毒药物尤其是环磷酰胺的应用,Wegener肿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环磷酰胺量一般为1~2mg/(kg·d),也可2~4mg/(kg·d)隔天1次给予,多与皮质激素应用。疗程至少1年以上,以后可逐渐减量。有报道亦可予甲氨蝶呤维持。对一些有感染诱因或容易复发患者可加用复方新诺明,有研究表明可以减少复发。

3.要影响小

(1)显微镜下多管炎显微镜下多管炎是人们从性多动脉炎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管炎。其临床表现为坏死性小动脉、小静毛细管炎症,要累及脏、皮肤及脏,多伴有ANCA阳性。受累管没有或很少有免疫成分沉积。受累管可出现纤维素样坏死及多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可伴成。脏则表现为局灶段性小球肾炎,有时伴新月体成;脏受累则表现为坏死性毛细管炎,而很少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本病中老年常见,男性略多。起病时多伴乏力、体重下降、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脏受累常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细胞管型;很多患者表现为快速进展性小球肾炎

(2)过敏紫癜Henoch-Schënlein紫癜。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受累,是一种白细胞碎裂性管炎。多伴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随后出现部及下肢紫癜关节炎及腹痛,有些患者亦可出现镜下血尿小球肾炎。呼吸道受累相对少见,可表现为门周围状浸润影,清IgA可升高,组织活检免疫荧光也可见到IgA沉积。

4.贝赫切特综

贝赫切特综征既可累及大管,又可累及小管;既可累及动脉,又可累及静。其临床要表现为反复发作口腔痛性溃疡会阴溃疡,可伴关节痛、结红斑或脓疱丘疹、下肢静栓性炎以及眼色素膜炎,亦可累及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系统、脏以及脏。活动期患者

可出现针刺反应阳性。受累部位可出现IgG及补体沉积,10%患者可出现脏受累,表现为反复发作肺炎咯血,有时可出现致命性咯血咯血原因可能是由于管炎或气管破裂,也可能是由于动脉破裂或动静瘘所致。贝赫切特综征有重要脏器如眼、神经系统、消化道、脏受累者应予积极免疫抑制治疗。病情活动咯血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复发或出现新的动脉

5.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的管炎

(1)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部受累要表现为胸膜炎、胸腔积液,也可出现不张、急性狼疮性管炎、弥漫性间质病变以及管炎等。管炎要是一种白细胞碎裂性管炎,可伴纤维素样坏死,但在红斑狼疮中的具体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动脉高压,多为轻-中度。

(2)湿关节关节受累外,亦可出现管炎表现。其部受累往往表现为胸膜炎或胸腔积液间质病变,部分患者可出现管炎及动脉高压,但发生率较低。

(3)系统性硬化要临床表现为指端硬化及躯干四肢皮肤硬化。患者常伴有明显雷诺现象及间质病变动脉高压,可出现小动脉和细动脉膜增生,向纤维化致使小动脉狭窄和塞。但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样坏死并不常见。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之为管炎。对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大多无效。

(4)是以外分泌腺上皮受累为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国外以及国的流资料表明征并非少见病,有观点将之称为自身免疫性上皮炎,因其不仅可以影响唾液腺口干眼干,还可累及小管上皮小管酸中毒,累及管上皮、管上皮及肠道腺体上皮起消化道症状,累及气管上皮间质纤维化及动脉高压。管炎及高γ球蛋白血症亦是间质纤维化及动脉高压的重要致病机制。治疗上强调在间质病变早期予以积极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

6.冷球蛋白血症

反复发作的紫癜关节痛和脏及其他器官受累,伴有清冷球蛋白含量增高及类湿因子阳性是本病临床特点。白细胞浸润性管炎,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是其组织特点。也可受侵犯常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浸润,管也呈现上述炎症性改变。

7.其他偶发性管炎

此类疾患均为部为的疾病,也可能有管炎的表现。

(1)淋巴肿病是一种以管为中肿病,无例外均被侵犯。1972年首次由Liebow等所描述。组织要表现为上下呼吸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中以管为中破坏性的浸润性病变。浸润细胞要为淋巴母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含有不正常核分裂象的不典型大淋巴细胞,并性病变。未治疗的淋巴肿一般迅速恶化,最终多死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约半数患者环磷酰胺和皮质激素治疗可能缓解,平均生存期为4年,治疗不能缓解时将发展为管中性T细胞性淋巴。但也可有良性类型的存在,后者要表现为多性淋巴细胞浸润的管炎和成,很少组织坏死,治疗反应良好,也曾被称为“淋巴细胞管炎和肿病”。

(2)坏死性病样肿病1973年首先由Liebow报道。其组织特点是性病变,其态与病相似,但伴有动脉与静的坏死性肿性管炎病变,约半数患者不伴淋巴结肿大,和典型病不同。本病预后良好,常可自然缓解,可能此病是病的一种变型。

(3)气管肿病临床症状可有发热、乏力、咳嗽、哮喘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增高,胸部X线显示浸润性或结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张,与其他全身性管炎疾病不同处为多无多器官受累,半数患者与菌或其他真菌接触有部以气管为中,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使小道破坏,成是基本组织变化,病变附近的小动静可受侵犯,因此管炎是继发性的病理过程。预后较佳,可以自然缓解,只需对症治疗,症状重者需皮质激素治疗。

体征

体征和受累器官联。如白细胞碎裂性管炎其皮疹及溃疡多较明显,关节提示存在湿关节炎。及上呼吸道溃疡提示可能存在wegener肿或淋巴肿。前者还可出现上睑下垂角膜炎、葡萄膜炎。贝赫切特综征多伴有口腔会阴痛性溃疡葡萄膜炎。性多动脉炎及Churg-Strauss综征常出现外周神经受累,而巨细胞动脉炎早可出现中枢神经受累体征。部的体征也因病变侵犯程度而异。并发症:管炎可并发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常出现正细胞性贫血增多、多克隆r球蛋白增高、白蛋白水平降低、ESR增快、CRP增高以及酶异常,这些均提示炎症急性相反应。

2.其他助检查

管造影显示:管腔不规则,管腔狭窄与塞,管腔呈样扩张。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外,影像中亦能发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病变。影像中X线体层检查亦能发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病变。影像中磁共振检查亦能发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病变。

诊断

在所有管炎中,均或多或少出现一些皮肤病变、全身及关节症状,实验室检查出现一些炎症反应指标异常。出现这些异常应该注意排除管炎。管炎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厌食、体重下降、乏力等。关节症状包括:湿性多痛样症状关节痛或关节炎、痛及外周神经病变。

实验室检查常出现正细胞性贫血增多症、白蛋白水平降低、多克隆r球蛋白增高、ESR增快、CRP增高以及酶异常,这些均提示炎症急性相反应。要诊断管炎,首先要对不同管炎临床表现有充分的认识,结具体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组织病理管造影异常加以诊断,并注意与一些继发性管炎进诊断。管炎确诊需靠活检或管造影。应该尽可能进这些检查以明确管炎的诊断。因为管炎一旦确诊,多需长期治疗,而治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多。

一般来说,应对有症状且比较便易取的部位进活检,对无症状部位如肉、睾丸神经盲检阳性率较低。皮肤、肉、黏膜及颞动脉活检耐受性好,容易获取。尽管对于确诊某一管炎皮肤活检缺乏特异性,但结临床、实验室及放射表现,往往可以对管炎作出诊断。睾丸受累不多见,且睾丸活检需进全麻,患者有时难以接受。若患者有神经病变临床表现或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异常,则进腓肠神经活检很有帮助,但活检常有下肢远端局部感觉障碍后遗症。活检并不危险,但管炎表现不多。其最常见的组织病理表现为局灶段性坏死性小球肾炎。对于诊断管炎,气管活检阳性率不高,应胸活检或胸腔镜活检。

对于怀疑管炎,却无适的活检部位,应管造影。管炎管造影典型表现为段性动脉狭窄,有时出现囊样动脉样扩张及塞。一般采用管造影,有时尽管并无部表现管造影亦可出现异常,在脏、肝脏以及肠系膜管均可出现异常。管造影出现囊样动脉表现病情多较严重。有效的治疗可以逆转管造影异常。但管造影特异性不高,很多管炎及继发性管炎均可起类似管造影异常,如性多动脉炎、韦格纳肿、Churg-Strauss综征、类湿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管炎以及白塞综征等。另外,其他一些疾病,如左房黏液细菌性膜炎、栓性减少性紫癜部结核、动脉夹层、肿腺炎等均可管造影异常。在巨细胞动脉炎、动脉炎、Buerger病其管造影有一定特点,受累管分布不同且没有囊样动脉表现。

鉴别诊断

1.感染性管炎

许多不同病原感染均可管炎样表现,包括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菌、耶尔森病、分枝杆菌、假单胞菌等)、真菌、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以及病毒感染(如甲、乙、丙型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带状疱疹病毒、HIV病毒等),据其临床表现以及相应实验室检查大多容易鉴。感染性疾病起的高敏性管炎多以皮肤病变为

2.肿或结缔组织病继发管炎

当患者出现管炎样表现(尤其是以皮肤病变为)时,如果同时伴有肿大、淋巴结肿大、细胞减少或外周异常时,应注意排除肿继发管炎可能。淋巴病以及网状皮系统增生不良性肿容易出现这种表现,而实体相对少见。此外,一些结缔组织病也可出现继发管炎表现,常见的有:类湿关节炎、征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需注意加以鉴

治疗

管炎的治疗绝大多数是相同的,无论其病因如何还是局限于或作为系统性病的一部分,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仍然是治疗的要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强的松)服,或静注射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用3~5天,然后改为以上量的泼尼松(强的松)服,以后据治疗反应在2~6个月逐渐减量至停药。环磷酰胺通常服,持续6~12个月,然后在几个月逐渐停药。对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患者,环磷酰胺可静注。在此治疗案中约20%患者可发生卡氏孢子肺炎,因此建议预防性用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MZco)每周应用3天。延长环磷酰胺疗程往往其副作用发生率随之升高,如感染、膀胱炎、膀胱骨髓抑制等。

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适用于不能耐受环磷酰胺者,但前仅有少数资料显示其长期疗效。浆置换被推荐用于对细胞毒和免疫抑制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该法对Good-Pasture综征疗效肯定,尤其是伴有弥漫性者,但对系统性管炎疗效不确定,尚须继续积累资料观察其疗效。

IVIG被试用于典型WG患者,但结果不一致。

其他措施如针对特异性淋巴细胞亚群的人单克隆抗体被试用于对常规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WG患者。

LYG激素和免疫抑制可试用,往往反应不佳,局限性病灶可放疗或手术切除。

预后

管炎预后与不同疾病类型有。一般CSS、NSG、BG预后较好,WG激素+CTX治疗后存活明显延长,但LYG治疗有一定困难,预后差。

预防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需警惕部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