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蕨囊瓣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左右。
有根茎,茎1-3,有条纹,基部微被柔毛,多数不分枝,极少数有1个分枝。
叶几乎全部基生,有长柄,长5-18厘米,基部有深褐色阔膜质叶鞘;叶片轮廓菱形,近于三出式的3-4回羽状分裂,一回裂片有柄,末回裂片狭窄,短尖,长1.5-4毫米,宽不及1毫米。
无总苞;伞辐7-40,长3-4厘米。小总苞片2-4,线状披针形,大小不等;小伞形花序通常有花2-4,花柄不等长,一般中间一朵花的花柄较长;萼齿钻形,大小不等:花瓣白色,倒卵形,大小不等,基部狭长,顶端微凹,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圆锥形,花柱伸长,直立。
花果期
3-5月。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汉语拼音】mo jue nang ban qi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nopetalum trichomanifolium (Franch.)Hand.Mazz.[Carum trichomanifolium Franch.;Pimpinetla trichomanifolia (Franch.) Diels;Cryptotaeniopsistrichumanifolia(Franch.) Wolff]
【科属分类】伞形科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80-2400m的林下、沟边及阴湿的岩石上。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本种提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