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溶血性贫血

溶血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溶血贫血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
目录

发病机制

溶血性贫血溶血贫血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起获得性溶血

1.红细胞在缺陷

包括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缺陷、获得性红细胞膜锚链膜蛋白异常)、红细胞酶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珠蛋白异常(如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

包括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

(1)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AIHA)、新生儿溶血型不的输、药物性溶贫等。

(2)非免疫性因素

①物理机械因素:人工心脏瓣膜、瓣膜钙化狭窄、(DIC)、栓性减少性紫癜(TTP)、军性血红蛋白尿、大面积烧伤等;

②化因素:蛇毒、苯肼等;

③感染因素:疟疾、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3.溶血发生的场所

红细胞破坏可发生于环中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称为溶血管外溶血溶血临床表现常较为明显,并伴有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和含黄素尿。管外溶血要发生于脾脏,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可有清游离血红素轻度升高,不出现血红蛋白尿。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可发生原位溶血,如在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殖异常综征(MDS)等疾病时,骨髓的幼红细胞在释放入外周前已在骨髓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它亦属于管外溶血,也可有黄疸

主要分类

溶血贫血有多种临床分类法。发病和病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溶血溶血部位可分为溶血管外溶血。临床意义较大的是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虽然溶血贫血的病种繁多,但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溶血贫血的临床表现要与溶血过程持续的时间和溶血的严重程度有

慢性溶血多为管外溶血,发病缓慢,表现贫血黄疸脾大三大特征。因病程较长,患者呼吸和环系统往往对贫血有良好的代偿,症状较轻。由于长期的高红素血症可影响功能,患者可并发胆石症和功能损害。在慢性溶血过程中,某些诱因如病毒性感染,患者可发生暂时性红系造停滞,持续一周左右,称为再生障碍性危象。

急性溶血发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疼痛及腹痛,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周围环衰竭或休克。其后出现黄疸面色苍白和其他严重贫血症状和体征。

检查方法

溶血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传统上可分为三类: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检查是否存在血红蛋白血症、高红素血症(间接红素)、清结珠蛋白降低;尿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含黄素尿、尿原排出增多;粪便检查有粪原排出增多。

2.红系造代偿性增生

检查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在5%以上,有时可达50%;周围液中出现幼红细胞,要为晚幼红,有时可出现晚幼粒骨髓幼红细胞增生,骨髓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要为中、晚幼红,态正常。

3.各种溶血贫血的特殊检查

如红细胞态是否改变(球、棘、靶、碎裂、镰)、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现象、海因(Heinz)小体、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查,用于鉴诊断。

诊断表现

临床上慢性溶血贫血黄疸脾大表现,实验室检查有红细胞破坏增多和红系造代偿性增生的据,血红蛋白尿强烈提示急性溶血,可考虑溶血贫血的诊断。据初步诊断再选用针对各种溶血贫血的特殊检查,确定溶血的性质和类型。

鉴别诊断

贫血伴有骨髓红系造旺盛和网织红细胞增生或贫血伴有黄疸的疾病可与溶血贫血混淆。

治疗方法

溶血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贫血如有病因,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葡萄糖-6-磷酸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冷凝集综征应注意防保暖;药物所致溶贫应立即停药;怀疑有溶血性输反应,应立即停止输,再进一步查明原因;感染亦可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应注意防治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

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贫血。糖皮质激素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也可应用于PNH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少数免疫性溶贫有效。

3.输或成分输

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在某些溶血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PNH)输后可能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贫血的输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要发生在脾脏溶血贫血,如遗传性球红细胞增多症(绝对适应)、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需要较大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者及某些血红蛋白病(丙酮酸酶缺乏及海洋性贫血),切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溶血增加丢失,实缺后可用治疗。长期依赖输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色病,可采用合剂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非冻结性冷伤

下一篇 化学烧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