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后会阴疝
病因
盆腔扩大,盆底降低
子宫切除术中未封闭Douglas窝,可使盆腔扩大,盆底降低,大量腹腔内容坠入,加之腹内压增高和盆底薄弱,盆腔腹膜逐渐疝出而发病,尤其术后10年以上发病者,多与年龄大,盆底及阴道组织松弛,便秘关系密切。
阴道上部筋膜支撑结构包括子宫骶韧带,主韧带,直肠阴道隔等,在子宫切除术中可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袭,损伤,直接造成直肠前盆底薄弱,术中未将阴道穹隆固定于冠状韧带和子宫骶韧带 一些学者已证实,术中如能将阴道穹隆顶端与子宫骶韧带缝合固定,其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发病机制
症状
约2/3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有排便困难,肛门部坠胀,便不尽感,排便中断和按压肛周方能排出粪便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长期用力排便,年龄的增长和绝经后盆底,阴道逐渐松弛,症状逐渐加重,约近1/4的病人于术后2~10年发生直肠排空障碍型慢性便秘。
体检:令病人蹲位作模拟排便动作,在肛门和阴道之间可见突出一软包块,甚至有阴道后壁及双侧大阴唇隆起,局部薄弱,松弛,并有咳嗽冲动感,直肠,阴道双合诊或三合诊可扪及两者间有肠袢等疝内容物存在。
检查
排粪造影,同步排粪造影或盆腔造影检查可显示盆底腹膜异常降低。
诊断
1.病史
2.体格检查
3.排粪造影,同步排粪造影或盆腔造影检查
显示盆底腹膜异常降低,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国内张连阳等学者曾报告同步排粪造影或盆腔造影3例,其中2例可见乙状结肠疝入,1例直肠与阴道间距为4cm,1例同时合并中位直肠前突,2例合并直肠内脱垂。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疝囊小者。包括:多食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多饮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提肛锻炼等;如有必要,可辅以润肠通便中药或服泻剂。
2.手术治疗
(1)传统的手术路径:有经阴道、经腹及经阴道与经腹联合修补3种方法,其要点是:①经阴道手术:包括分离和高位结扎疝囊,用子宫骶韧带、直肠阴道隔组织和提肛肌筋膜行疝修补。②经腹手术:包括切开Douglas陷凹,封闭直肠阴道间隙,固定阴道穹隆至骶骨。③若同时合并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须同时手术矫治,如行功能性直肠悬吊治疗。
(2)腹腔镜会阴疝修补手术:即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盆底缺损修补,固定阴道穹隆至骶骨及直肠悬吊。该手术新近几年在欧美等国特别受推崇,国内开展者尚未见报道,有条件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饮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