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芒萁骨

芒萁草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横走,细长,褐棕色,被棕色鳞片生长在长江以南部分,生长在林下或酸性土壤中,其有药用价值,有活,止,解热,利尿等功效。【芒萁的功效介绍】: 芒萁 (《福建民间草药》) 【异】草、山、山、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 路萁子柴、鸡毛、筲萁子柴、反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草(《湖......
目录

基本信息

芒萁的功效介绍】:   芒萁 (《福建民间草药》)   【异】草、山、山、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   路萁子柴、鸡毛、筲萁子柴、反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草(《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里白植物芒萁的幼叶柄。   【用法与用量】服:汤,3~5钱。   外用:捣。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②《陆川本草》:苦涩,微温。

植物形态

芒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   横走,细长,褐棕色,被棕色鳞片。   远生,叶柄棕色,无毛;叶片重复假两歧分叉,在每一交叉处均有羽片(托叶)着生,在最后一分叉处有羽片两歧着生;羽片披针或宽披针,长20~30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羽片深裂;裂线形,长3.5~5厘米,宽4~6毫米,先端渐尖,钝头,边缘干后稍反卷;白色,与羽轴、裂轴均被棕色鳞片细脉2~3次叉分,每组3~4条。   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有孢子囊6~8个。   生于林下或山坡酸性土上。   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本植物(芒萁)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功用主治

,止,解热,利尿。   治妇女崩带,尿道炎,外伤烫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利屎解热。   ②《陆川本草》:止,生行气。   治刀伤出,伤溃烂,疝气。   ③《湖南药物志》:,捣烂蜈蚣咬伤

选方

①治妇女崩:芒萁(部),透研末,每次二至五钱和温服。   (《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妇女白带芒萁四至五钱,龙眼肉一至二两,冰糖一两。   酌冲水服。   ③治尿道炎、小便涩痛不利:芒萁叶柄中间白一两。   水服。   ④治汤伤:芒萁烧灰研末,用桐油。   (②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外伤芒萁捣烂。   (《闽南民间草药》) ⑥治瘘:叶柄烧存性,插入瘘管,每天一次。   (《湖南药物志》) ⑦治风疹瘙痒:鲜芒萁水洗。   (《福建草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芒萁骨根

下一篇 芒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