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阴毛囊炎

毛囊炎是由金黄葡萄球菌感染毛囊起的炎症。女性的外阴部自阴阜至大阴外面的皮肤上附着阴毛。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外阴部易沾染尿液、粪便和白带,因此其外阴部的皮肤常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而这种潮湿的环境非常适于细菌生长。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再加上更年期女性体激素水平减低,造成外阴部的皮肤及黏膜抵抗力下降。因此,更年期女性若不......
目录

病因

阴部毛囊炎常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加之外阴清洁卫生差,继发细菌感染(多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或因毛发的牵拉、摩擦、搔抓起的损伤,细菌感染、睡眠、饮食、环境、肠功能、汗腺分泌、体质、维生素缺乏等因素都会影响并且。这也是毛囊炎病因。患有阴部毛囊炎要保持阴部清洁,常洗澡。限用类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多食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高蛋白饮食。

症状

外阴皮肤毛囊周围皮肤发红肿胀及疼痛等女性毛囊炎症状,逐渐脓疱,其中为一穿出的阴毛。脓疱可为多发性,相邻的小脓疱可相互融成大脓疱,同时伴有外阴严重充水肿及疼痛。阴毛囊炎

治疗

1.局部治疗:剪去毛发后选用下列药物

(1)2.5%碘酊:外用,涂患处,每日数次。

(2)1%新霉素软膏:外用,涂患处,每日数次。

2.全身治疗

(1)多发性者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服复维生素

(2)调免疫:转移因子4ml皮下注射1/2日。

中医治疗

施治,中医杀菌结疗法,全面分型毛囊炎,随症立法、依法组、组给药;注意饮食生活起居,从临床治疗到生活调理,全面做好毛 囊炎的治疗,杜绝继发全身播性感染!

1.局部治疗:原则以杀菌、消炎、促吸收为。早期外用软膏,如:3%碘酊。脓肿成可切排脓,未成熟前严挤压。

2.全身治疗:全身症状显著者给予抗菌药,多选用磺胺类药物或红霉素服复维生素

3.物理疗法:可用紫外线、红外线照射,或用氦氖激光治疗。

食疗

(仅供参考,具体需要询问医生)

枸杞

(原料]枸杞100克。

[制法)将枸杞加水汤,去渣取汁。

[吃法)饮,频频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痒。适用于各种 毛囊炎,对湿热型患者较为适宜。

冬瓜薏苡仁汤

[原料)冬瓜200一400克,薏苡仁30一50克,盐适量。

[制法]将冬瓜洗净切块,与洗净的薏苡仁一同入 锅,加水适量,汤,加盐调味即成。

[吃法)饮汤吃冬瓜,分数次吃 完,隔曰服用1,连服3一5

[功效] 清热解健脾利尿。适用于各种毛囊炎,出适用于各种疖病,对湿热型患者较为适宜。

绿豆荷叶

[原料]绿豆50克,鲜荷叶1张,冰糖适量。

[制法)将鲜荷叶洗净切碎,加水适量,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绿豆,一同吨烂,加入冰糖调味即成。

[吃法)日服1次,连服7曰。

[功效]清热解,除烦止痒。适用 于各种毛囊炎,尤其适患者夏季食用。

④二豆百合猪肉

[原料]猪瘦肉500克,绿豆30克,赤豆30克,百合30克,盐、麻油各适量。

[制法]将猪瘦肉洗净切成块。绿豆、赤豆、洗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与猪肉块一同放入汤锅,加清水适量,用大沸,改用小 至豆烂,加入盐调味,淋上麻油即成。

当菜

[功效)养凉血解毒,利水消肿,泽肤除斑。适用于各种毛囊炎,对阴虑荣湿热型患者较为适宜。

苦瓜猪瘦肉汤

[原料] 鲜苦瓜200克,猪瘦肉100完,盐适量o

[制法] 将苦瓜洗净去核切成 抉,猪瘦肉洗净切成,一同放入锅,加清水运量烃扬,肉熟后加盐适量调味即成。

[吃法]饮汤,吃肉和苦瓜

[功效)除热,明解毒。适用于各种毛囊炎,也适用于各种疖病,尤其适患者在夏季食用。

性质顽固,倾向复发,常迁延多时。

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外伤,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全身慢性疾病。患者必须注意避免捂、热以及过度流汗,不要穿太紧或太硬的裤子,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饮食上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及甘甜食物,

2、毛囊炎治疗要注意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及甘甜食物,不能

3、不可用手搔抓患处,以防继发感染

4、待症状完全消失以后,巩固1个疗程。

相关资料

毛囊炎中医处理丰富

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 部、项部。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结痂,痂不留痕迹。皮疹数多,但不融,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毛囊炎好发于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发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秃发。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现代医认为本病的病原菌 要是葡萄球菌,不清洁、搔抓及机体抵抗力低下可为本病的诱因。据皮损与毛囊一致,好发于头、面、项、胸部,有小脓点等特征,可诊断毛囊炎。治疗可选用抗生素,或局部外涂碘酊等。

祖国医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部者称“疮”等。本病之病因病机湿热火毒,外受相搏而 成,或兼暑热之毒,排泄不畅,湿热不得外泄,阻于肤而发。治宜清热解毒、利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外阴痛

下一篇 外阴血吸虫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