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乳腺炎

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疾病,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晕旁瘘管、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在此以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做陈述。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于哺乳期,特是初产妇产后1~2个月,故又叫急性哺乳期或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初产妇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高达2%~4%,比产妇乳腺炎多1倍。乳汁淤积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呈急性炎症表现,红肿热痛寒战高热,早期可以手法排乳,中药治......
目录

病因

乳汁淤积是细菌感染的前奏和基础。乳汁过多,排乳不畅,乳汁可淤积成块。淤积的乳汁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乳汁淤积多由哺乳验不足或法不当所致,致病菌多为金黄葡萄球菌,少数为溶血性链球菌,通过乳头皮肤破损或输乳管侵入乳腺实质,大量繁殖破坏乳腺组织成多房性脓肿。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凹陷、乳头翻或分裂时,乳腺导管排乳不通畅造成淤积。哺乳时间过长,小儿“含乳而睡”,致使乳头表面糜烂或小儿咬破乳头,细菌由破而入;或因感冒、咽炎、细菌到淤积的乳汁大量繁殖而化脓。

产后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包裹太严,出汗较多,清洗不够,乳房局部潮湿,也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哺乳期乳房受挤压、撞击等外伤也容易诱发乳腺炎

临床表现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三期或三个阶段。

一期,瘀奶肿块期或红肿期。要表现是乳房的某一部分,通常是外上或上象限突发肿硬胀痛,边界不清,多有明显的压痛。此期乳房部的炎症呈蜂窝织炎阶段,尚未脓肿。乳房皮肤的色正常或微红、或微热。突然高热寒战、疼痛肿胀、局部鲜红,很快化脓破溃,多伴有胸闷头痛食欲不振等。若有乳头皲裂哺乳时会感觉乳头像针扎一样疼痛,乳头表面可见一两个小脓点或很小的裂

二期,脓肿成期。蜂窝织炎阶段未能及时消,炎症继续发展,组织坏死,脓肿成在所难免。肿块逐渐增大变硬,疼痛加重,多为搏动性跳痛,甚至持续性剧烈疼痛,乳房局部皮肤发红灼热。全身壮热不退,渴思饮,恶心厌食,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红肿热痛2~3天后,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有波动感,中红肿发亮,皮肤变薄,周边皮肤大鲜红。穿刺会有脓液吸出。此期脓肿已成,保守治愈的时机已过。

三期,脓肿溃后期。脓肿成熟时可自破溃,或手术切排脓。如果流通畅,则局部肿消痛减,体温正常,过换药,大约一个月逐渐愈。如果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那就是流不畅,久不愈转成慢性乳腺炎,也会成乳瘘,即有乳汁伴脓液混流出。

种类

1.急性单纯乳腺炎初期要是乳房的胀痛, 局部皮温高、压痛, 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

2.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局部皮肤红、肿、热、痛 , 出现较明显的硬结 , 触痛更加, 同时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无力快等全身虚状。此时腋下可出现肿大的淋巴结 , 有触痛 , 化验白细胞计到 升高 , 严重时可血症

3.脓肿成由于治疗措施不得力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 局部组织发生坏死、液化 , 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脓肿脓肿可为单房性或多房性。浅表的脓肿易被发现 , 而较深的脓肿波动感不明显, 不易发现。如果乳腺炎病人全身症状明显, 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 要注意进疼痛部位的穿刺, 待抽出脓液或涂中发现版细胞来明确脓肿的诊断。

检查

急性乳腺炎,一般临床的望、触即可做出诊断。最常用的化验就是象,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彩超检查可判断脓腔位置与大小。穿刺或切时取少量脓液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为应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诊断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诊断比较容易,乳房红肿热痛,体温高达39℃~40℃,象白细胞数升高,即可做出诊断。如果脓肿位置较深,脓腔位于腺体后间隙,皮肤红肿往往不明显,此时需要穿刺抽出脓液,才能实。如果治疗不当,脓肿成缓慢,局部肿块不消,皮肤红肿和全身症状不明显,成慢性炎症,则需要与其他疾病鉴

治疗

急性乳腺炎治疗要尽早。早期乳腺炎以淤奶炎症为,尚未成脓,可用超短波理疗,配中医治疗效果更好。采用清热解毒疏肝通乳的中药配手法排乳多在一周,常用瓜蒌、公英、漏芦、山甲、贝母、鹿角霜等,低热用柴胡,高热加生石膏便秘牛蒡子,奶多加生麦以减少乳汁分泌。因产后体虚,忌苦过重,不宜用地丁、连翘大黄之属。服药期间可以继续哺乳或单用健侧喂奶。如果高热可以配输液,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即可。注意不宜过早使用大量抗生素,过量或过久的使用抗生素与中药苦过重的结果一样,就是肿块难消,容易转成慢性。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建议不要哺乳

急性乳腺炎到了脓肿成阶段,就需要及时切流。切的大小和位置以保出脓通畅为原则。因为乳房脓肿常为多房性,需用手指分多个脓腔的结缔组织间隔,流才能通畅。乳房深部的脓肿,以高热、寒战症,局部红肿不明显,更无波动感,可先做穿刺抽脓试验,实有脓后再。乳房脓肿最好不要等待自破溃,因为脓腔常为多发或此起彼伏,自溃的破不能彻底流。一般来说化脓性乳腺炎只要脓液出净,发热自退,以后就进入伤期,隔日换药,伤多在一月

预防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应当预防的,这是产褥期妇女保健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急性乳腺炎病因,预防也就不困难了。键就是两条:防止乳汁淤积,保持乳房局部的清洁和产妇的身健康。在怀孕最后两个月,就要做好哺乳的准备。首先要保持两侧乳房的清洁,常用清水或3%的硼酸水清洗乳头。注意不要用香皂类清洁用品去清洗乳房,因为女性在怀孕期间,乳房上的皮脂腺以及大汗腺的分泌物会增加,这些物质可使皮肤表面酸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常用香皂等洗去保护层,甚至洗去了保护乳房皮肤润滑的油脂,就很容易使乳房表面成破损、皲裂,病菌易于由此侵入导致感染。

争取产后30分钟始喂奶,俗称奶,及早的婴儿吸吮会刺激泌乳,不仅可增加泌乳量,而且促进排乳通畅,防止淤乳,这对预防乳腺炎十分重要。

如果乳头有先天性畸,比如乳头凹陷、分裂等,在妊娠早中期就要想办法进纠正。常用手牵拉乳头,或用吸乳器或负压拔罐器吸出乳头,每天1~2次。睡觉的姿势以仰卧最好,以免侧身挤压乳房。选择适的胸罩以不使乳房有压迫感为宜,平时活动时也要避免外力碰撞乳房。

哺乳期,做好以下四面的预防工作,对于防治急性乳腺炎尤为重要。

一是要因人而异,需进补。有些产妇在奶时不顺利,家人急忙汤、猪蹄汤给产妇补身体。其实这种做法并不一定适。首先是要分清奶少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奶汁分泌量少,还是奶汁淤积乳管不通造成的?即辨清是属于真性乳少,还是假性乳少。因为很多情况是乳汁已在不断分泌,在乳房越积越多,但是由于乳腺管尚未通畅,不能顺利排出来,给人的表现是“奶不多”,也就是假性乳少,这个时候进补下奶的食物只能起到反作用,极易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二是要保持乳房清洁。哺乳期可以用纱布蘸温水进清洗后再哺乳哺乳结束后,要用温清水将乳房和乳头擦拭干净。切忌使用香皂和之类的化用品来擦洗乳头,否则会使乳头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乳头干裂导致细菌感染。

三是正确哺乳。提倡定时哺乳,每隔2~3小时为宜。两个乳房交替喂乳,机会最好均等,以防哺乳后两侧乳房不对称。排空乳房,不要积奶。当一侧乳房即可喂饱婴儿时要将另外一侧的乳房用吸奶器吸空,不要吝惜,因为奶是“越吃越有”,当然奶水不足时也可以放入箱保存。喂奶后不要让婴儿含乳头睡觉,婴儿唾液中含有消化酶,会使乳汁成乳样物,堵塞乳管,造成排乳不畅乃至淤积。哺乳姿势要正确,最好采用坐位,少用卧姿。喂奶后应将婴儿直立抱起,让他的头靠在母亲的肩部,轻轻地拍,这样能够让婴儿把吃奶时吸入的空通过打嗝式排出,防止吐奶。哺乳后佩戴适的胸罩,既能托起乳房,保持乳房环畅通,也有利于矫正乳房下垂

四是按摩。剖产的产妇常下奶缓慢,初期奶水不足,需要及时按摩。手法排奶时间每次应以20~30分钟为宜,单次时间不要过长。如果一次排奶不通,单纯增加按摩时间,只能增加局部水肿的概率。按摩的正确手法是先涂上石蜡油或润滑皮肤,手指从乳房四周外缘滑向乳晕,数次后再上下提拉乳头,造成乳晕下局部负压,这样就达到类似婴儿吸吮的作用。除了按摩手法的刺激外,按摩结束后可让孩子吸吮,增加排乳反射,这样按摩加吸吮双重作用,效果会更好,可以减少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五是要保持环境清净,情绪稳定,避免发怒生气。产妇居室温度、湿度都要适,一般以22℃~24℃为宜,室要新鲜。有人以为产妇怕,容易出汗,着凉感冒。所以把门窗得严严实实,室污浊,这样对产妇和婴儿都不利。另外,饮食适当,大便通畅,情绪安定对产妇都很重要。中医认为,急性乳腺炎肝郁气滞雍盛所致。肝气郁结,乳管不通。惊恐暴怒,泌乳停止。所以情舒畅,情绪稳定,平时注意防止乳房被挤压,撞击等外伤,以上这些对防止乳腺炎十分重要。

淤奶肿块可以袋冷,而不热,不可随便揉

自我检查

从坐位始。任何乳头翻、皮肤凹陷、结构状异样都是乳房深处癌的线索。如果病人双手在头上拍掌来收缩胸肌就会出现上述迹象。妇女处于坐位时,便于检查锁骨上、下和腋下淋巴结,最后还需坐着进触诊,要用并拢的手指触摸乳头下的区域。

取仰卧位作更广泛区域的触诊,同侧乳房下垫一枕头,同侧的手过头部,使乳房均匀地摊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触到深部的乳腺癌,应用食指、中指、无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触诊。触诊的式应取转圈的式,从乳头向外横向转动,检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是否怒张等。

检查的最佳时间:月经正常的妇女,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此时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绝经后的老年妇女,由于体激素减少,受分泌激素的影响也小,因而可随意选择就诊时间。

应提醒注意的是,乳腺癌高发年龄阶段是在45—55岁,如果在乳房自我检查或普查中发现了乳房病变,应及早就诊,并遵医嘱复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乳房缺少症

下一篇 乳腺腺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