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
病理病因
发病原因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认为是卵黄管来源的良性肿瘤,有学者提出:1.发生于原始生殖细胞与腔体上皮细胞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由生殖细胞及性索间质细胞组成,从卵黄囊衍化而来,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向胚体内分化则形成畸胎瘤成分,向胚体外分化则形成内胚窦瘤及绒癌成分,另一类支持细胞及粒层细胞则属于性索间质成分,来源于腔体成分,但又有学者提出来源于中肾管。2.单独生殖细胞发生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可单独来源于生殖细胞,向胚体内和胚体外分化,也可分化及移行为性索间质成分的前身。
发病机制
1.大体形态 多数肿瘤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呈圆,卵圆,分叶状或不规则的结节等,肿瘤直径为2.5~30cm(平均12cm),重量100~1050g(平均540g),肿瘤均为单侧。切面呈灰白或淡黄色,实性鱼肉状,质脆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透明或乳白色液体,囊壁光滑,偶见坏死灶,一般缺乏钙化。
2.显微镜检查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由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细胞混合组成,Talerman(1987)将其排列方式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
(1)瘤细胞呈长而狭的索状分支或小梁状,部分伸展成宽柱状,由大而圆的生殖细胞聚集成簇状,周边围以程度不等的致密及水肿结缔组织,上述结构内充满性索间质细胞与单个或成堆生殖细胞,部分区域呈现小的,圆的嗜酸性透明Call-Exner样小体结构,颇似性腺母细胞瘤的组织形态,但缺乏钙化球及退化。
2.瘤细胞呈管型但无腔隙,周边围绕纤细的结缔组织网,部分区域管型不清楚,肿瘤细胞由一小簇或大而圆或卵圆形的细胞构成实心瘤巢,周边围绕结缔组织。
3.单个或聚集的生殖细胞分散于丰富的性索间质细胞成分内,虽然这两种细胞成分的比例变化不同,但仍以性索间质细胞占优势(图4)。
上述3种类型常混合存在,但往往以其中一种类型占优势,瘤细胞部分区域以生殖细胞占优势,部分区域以性索间质细胞占优势。
瘤内生殖细胞类似无性细胞瘤,偶见双极或多极丝分裂,性索间质成分多倾向于衍化为支持细胞或粒层细胞的前身,衬覆管腔壁或围绕单个或成群生殖细胞形成宽柱或团块,本瘤往往缺乏间质透明变性,钙化及退变,但间质内可见到睾丸型间质细胞或黄素化间质细胞,瘤旁可见残存的卵巢组织,青春期患者肿瘤内则含有始基卵泡及生长滤泡,若排卵后则见残存的黄体,白体等。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及下腹部肿物,内分泌紊乱者共4例,均为10岁以下幼女,出现假性女性青春期性早熟表现,如乳腺发育,阴毛生长及阴道流血等,男性患者仅为睾丸增大,未发现性腺发育,外生殖器及身体结构等异常情况。
1.腹块
逐渐增大的肿块。
2.腹痛
3.内分泌紊乱
出现假性女性青春期性早熟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乳腺发育、多毛、阴毛生长。
并发病症
本瘤有4例合并无性细胞瘤,属于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均发生在青春期以后,其年龄分别为16,22,25及31岁,其中1例16岁患者合并卵黄囊瘤(内胚窦瘤),3例侵犯胞膜临近组织,1例侵犯阔韧带,腹膜后及主动脉旁淋巴结。
检查
1.内分泌检查
出现假性女性青春期性早熟症状者,可检测到尿雌激素升高,阴道细胞涂片有雌激素影响,肿瘤切除后尿中雌激素可转为正常,症状可消失,一例10岁女孩(Talerman,1972)术后随访发现,身体发育正常并且15岁时开始正常月经。
2.遗传学检查
多数病人均作染色体核型测定,其社会性别均为女性,性染色体组型分析呈46,XX核型,2例成年妇女足月分娩正常胎儿,所有患者的性腺均为正常卵巢,内,外生殖器官及体态皆无异常,但有文献报道,在一例5个月大的女新生儿发现其染色体呈22-单体改变。
3.电镜检查:在电镜下观察本瘤有两种细胞:
主要的梭形细胞(性索衍生的细胞)聚集成片,或疏松地分散在细胞外胶原纤维束之间或在胶原纤维束的外围,基板为多层包围在单细胞或群细胞外面,但无性腺母细胞的同心纹特征,梭形细胞常由桥粒连接,核不规则,在核内周围有致密的核质及小的核仁,胞质有单糖或多糖,少数有线粒体和短段粗面内质网,中等的细胞骨架系统较为明显,细胞骨架由6~8nm微丝构成,微丝常在细胞周围密集,因此与细胞膜增厚有关。
4.生殖细胞在梭形细胞之间,与梭形细胞没有连连接及较少的胞质桥连接,胞质桥由局部细胞膜与毗邻的细胞之间胞质连续,胞质桥明显增厚,生殖细胞有规则的椭圆形细胞核,核浆纤细,均匀分布,核仁明显及疏松排列的核仁丝,胞质丰富,有少量细胞器,包括单糖体,多糖体及线粒体,未发现糖原,部分肿瘤的生殖细胞。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以上各项实验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鉴别
虽然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与性腺母细胞瘤均由相同的两种成分组成,但不同点在于其排列方式不同于性腺母细胞瘤,缺乏同心圆样排列的钙化球及瘤巢基底膜处嗜酸性纤维素沉着。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比性腺母细胞瘤大,临床上无性腺发育不良,生殖器官发育也正常,染色质呈阳性,女性患者染色体核型呈46,XX。
2.无性细胞瘤
若本瘤以生殖细胞占优势时,可类似无性细胞瘤,但本瘤具有性索间质成分,故能区别。
3.性索间质肿瘤
若本瘤以性索间质成分占优势,向粒层细胞衍化时颇似粒层细胞瘤,向支持细胞瘤衍化时颇似支持细胞,惟其缺乏生殖细胞成分,故可与本瘤鉴别。
4.两性母细胞瘤
两性母细胞瘤内具有作为粒层细胞代表的Call-Exner小体,又有支持细胞组成小管作为支持细胞的代表,惟两性母细胞瘤缺乏生殖细胞成分,故可与本瘤鉴别。
治疗
对青春期前患者,虽肿瘤体积较大,但肿瘤尚活动,与邻近器官无粘连者经术前测定患者为46,XX核型,及术中冷冻切片证实肿瘤不含其他恶性生殖细胞成分,仔细检查腹腔及对侧卵巢楔形活检,确定正常者可行患侧肿瘤摘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反之,则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其他恶性生殖细胞成分进行治疗。施行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并酌情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
预防护理
预防
定期检查,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治疗后的随访,预防恶变。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由于具有可视为恶性潜能的肿瘤,其治疗后的随访,预防恶变则尤其重要。
护理
(1)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可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其中牛奶和鸡蛋可改善放疗后蛋白质的紊乱。
(2)进食适量糖类,补充热量。大剂量放射治疗的患者,可使其体内的糖代谢遭到破坏,糖原急剧下降,血液中乳酸增多,不能再利用,而且胰岛素功能不足加重。所以补充葡萄糖的效果较好,另外宜多吃蜂蜜、米、面、马铃薯等含糖丰富的食物以补充热量。
饮食保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