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两性母细胞瘤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1.大体检查 大多为单侧,直径6~20cm,大多在6cm以下,卵圆形,有或无包膜,表面光滑,切面灰黄,灰粉或棕色,多为实性,亦可有多房或囊性。
2.显微镜下检查 肿瘤含有支持细胞,间质细胞以及结构清楚的含Call-Exner小体的颗粒细胞,泡膜细胞,这些性索间质成分在肿瘤中相互混杂,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成分。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1.大体检查 大多为单侧,直径6~20cm,大多在6cm以下,卵圆形,有或无包膜,表面光滑,切面灰黄,灰粉或棕色,多为实性,亦可有多房或囊性。
2.显微镜下检查 肿瘤含有支持细胞,间质细胞以及结构清楚的含Call-Exner小体的颗粒细胞,泡膜细胞,这些性索间质成分在肿瘤中相互混杂,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成分。
症状体征
1.盆腔包块 两性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单侧卵巢,平均直径6cm以下,通过仔细的盆腔检查及B超等辅助检查,大多数附件区实性占位性病变可以被发现,但是McCluggage等(1996)报道的一例肿瘤重1490g,体积达21cm×14cm×10cm。
2.内分泌变化 由于肿瘤由颗粒-泡膜成分和支持-间质成分组成,瘤细胞可以分泌雌激素,亦可以分泌雄激素,因此临床上出现内分泌变化的多种表现。
(1)雌激素影响:可以出现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等临床症状,以及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增生性病理改变。
并发病症
引起性早熟,可发生瘤体和蒂部扭转,发生出血和坏死,可致排尿及排便困难等。由于卵巢肿瘤的压迫,轻度压迫者可使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增强,是雌激素以及孕激素的分泌增多。严重的压迫者可使卵巢萎缩,功能衰退。当发生蒂扭转者会引起腹部的剧痛,属于妇科的急腹症。
疾病检查
1.激素水平检查
(1)大体检查多为单侧,平均直径6cm以下。卵圆形,表面光滑。切面灰黄、灰粉或棕色。多为实性,亦可有多房或囊性。
(2)显微镜下检查含有支持细胞、间质细胞以及结构清楚的含Call-Exner小体的颗粒细胞、泡膜细胞,并在肿瘤中相互混杂。
3.血清检测
血清中抑制素(inhibin)及MIC2抗体的出现,均可提示成人型或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存在。
4.腹腔镜检查
5.其他检查
诊断鉴别
本瘤确诊须依赖于病理诊断,找出肯定的粒层和支持细胞,这是诊断的关键。肿瘤组织内必须同时含有支持间质细胞成分和颗粒-泡膜细胞成分,血清中出现抑制素(inhibin)及MIC2抗体,提示成人型或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1.颗粒细胞成分
2.好发年龄
(1)成人型细胞瘤大部分发生于绝经后妇女,30%左右发生于育龄妇女。
(2)幼年型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在30岁以前。约44%发生在出生后至10岁以下,34%发生在10~19岁,19%发生在20~29岁。
疾病治疗
对于本病的治疗,多主张根据患者年龄、生育状况分别采用患侧附件切除、患侧附件及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及子宫切除等不同的手术方式。绝大多数本瘤患者经患侧附件切除术或兼子宫切除术,即可基本治愈,因其病理形态属良性或潜在恶性。
预防护理
预防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护理
1、饮食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促进患者食欲;烹调食物应多采用蒸、煮、炖的方法,忌食难消化的食品,禁饮酒。
2、肿瘤手术后引起咀嚼、吞咽、消化吸收困难及特殊营养元素缺乏者,可根据情况给予不同饮食及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元素,必要时给予复方营养要素饮食,以增强患者抵抗力。
饮食保健
饮食原则(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主食应以馒头、面包、包子、饺子等面食为主,选用鸡胸脯、里脊等较嫩的肉做菜,鱼肉、虾肉、肝泥等都可食用,可以用肉末做成松软的丸子或肉饼。蛋类不油炸以外的各种烹调方法均可。
2.食用水果应去皮,香蕉、桔子、苹果、梨等均可食用。不食花生、杏仁、核桃等干坚果类,但可以食花生酱、芝麻酱、杏仁酪等食品。
3.可以食用米粥、面条、面片、馄沌、藕粉、饼干等。只能使用少量瘦、嫩筋少的猪肉,牛肉或羊肉,并且一定要剁碎煮饮,或先炖烂再切碎,与肝泥,菜泥等拌在上述主食中喂食。可以食用蛋羹和各种乳制口、口浆、豆腐脑等。
5.出血宜吃羊血、螺狮、淡菜、乌贼、荠菜、藕、蘑菇、马兰头、石耳、榧子、柿饼。
6.感染宜吃鳗鱼、文蛤、水蛇、针鱼、鲤鱼、麒麟菜、芹菜、芝麻、荞麦、油菜、香椿、赤豆、绿豆。
饮食禁忌
1.不吃葱、蒜、椒、桂皮等刺激性食物。
2.不吃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
下一篇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