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根
植物形态
灌木,高1.5-2.5米,分枝水平开展,小枝四棱形或成四狭翅,幼枝疏被微柔毛,后毛,常带紫色,老枝紫褐色,具显著圆形突起的皮孔;芽鳞膜质,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毫米,紫红色,无毛。叶对生,纸质至薄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2.5-8厘米,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被毛,基出3脉,弧形伸端,在叶面微凹,叶背突起;叶短柄,长2-3毫米,疏被毛,紫色,基部具垫状突起物。花序生于二年生的枝条上,雄花序先叶开放,长1.5-2.5厘米,多花密集,序轴被腺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膜质,半透明,内凹,上部边流苏状细齿;花梗长约1毫米,无毛;萼片卵形,长1.5-2毫米,宽1-1.5毫米,边缘半透明,上部具流苏状细齿;花瓣极小,卵形,长约0.3毫米,里面龙骨状;雄蕊10,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开花时伸长,长3-3.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具细小疣状体,药隔伸出,花药基部短尾状;不育雌蕊存在;雌花序与叶同出,长4-6厘米,序轴被腺状微柔毛;苞片稍大,长约4毫米,带紫色;花梗长1.5-2.5毫米;萼片与雄花同;花瓣肉质,较小,龙骨状;雄蕊较短,花丝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0.8毫米,心皮5,耳形,长约0.7毫米,宽约0.5毫米,侧向压扁,花柱长约1毫米,具小疣体,柱头上部外弯,紫红色,具多数小疣休。果球形,果期花瓣肉质增大包于果外,成熟时由红色变紫黑色,径4-6毫米;种子卵状长圆形。
【动植物形态】马桑 落叶灌木,有时高达6m。枝条斜展,幼枝有棱或成四狭翅,无毛,常带紫色;老枝具圆形突起的皮孔。单叶对生;叶柄短,长1-3mm,通常紫色,基部具垫状突起物;叶片纸质至薄革质,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2.5-8cm,宽1.5-4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仅下面沿脉有细毛;基出3脉。总状花序侧生于前年生枝上,花单性同株;雄花序长1.5-2cm,先叶开放,序轴被腺状微柔毛,萼片及花瓣各5,雄蕊10,不育雌蕊存在;雌花序与叶同出,长4-6cm,带紫色,萼片与雄花同,花瓣肉质,龙骨状,雄蕊较短,心皮5,分离,具小疣体,柱头上部外弯,浆果状瘦果,5个,成熟时由红色变紫黑色,直径约6mm,外被肉质花瓣所包。花期3-4月,果期5-6月。
中药功能
【汉语拼音】ma sang gen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Coriari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iarifa nepalensis Wall.[C.sinica Maxim.]
【采集】秋、冬季采挖,除净泥土,晒干。
【药材】干燥根肥大粗糙,附有部分残茎,多结节皱纹。表面灰棕色,凹凸不平。断面木质坚实。气香,味淡而涩。
【性味】苦,凉,有毒。
①《贵阳民间药草》:"辛苦麻,有大毒。"
【功用主治】治风湿麻木,风火牙痛,痰饮,痞块,瘰疬,跌扑损伤,急性结膜炎,汤火伤。
①《草木便方》:"疗跌扑,疯狗毒。"
②《分类草药性》:"治牙关风火作痛,散湿热,九子烂痒(瘰疬),汤火伤。"
③《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骨折。"
用法用量
【用法与用量】内服:刮去外层黑皮,煎汤,0.5~1.5钱;或炖肉。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疯狗咬伤:马桑根三钱至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药材鉴定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