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阴道炎
病因
导致非特异性阴道炎常见的原因为异物(子宫托、遗留棉球及纱布)、损伤、腐蚀性化学药物、过敏反应、放射治疗后、长期子宫出血以及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均能为病原体创造条件而引起继发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多为一般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黏稠,像面糊状,均匀一致,非脓性分泌物,量多少不定。分泌物中胺含量高,呈鱼腥味,性交时或活动后,促进胺释放,使气味加重,分泌物中加入10%氢氧化钾后可释出胺味。阴道分泌物中的pH值增高,为5.0~5.5,而正常人为3.7~4.5。阴道分泌物的涂片中可检出经线索细胞。
鉴别诊断
应与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症状以及分泌物涂片镜下检查不难鉴别。
疾病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滴虫性阴道病 | |
很轻 | 剧烈 | 中度 | |
阴道粘膜炎症 | 很轻或无 | 中到重度 | 中到重度 |
阴道分泌物 | |||
阴道pH值 | ≥4.5(4.7~5.7) | ≤4.5 | 常≥5(5~6.7) |
胺试验 | 阳性 | 阴性 | 阴性 |
纤维镜检查 | 线索细胞>20%,加德纳菌数超过乳酸杆菌,极少白细胞 | 孢子、假丝菌阳性,少量白细胞 | 阴道毛滴虫阳性,多量白细胞 |
并发症
治疗
非特异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本身并不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治疗也相对简单,但由于很多妇科疾病如阴道炎,甚至恶性肿瘤如宫颈癌等也有类似的症状,故女性朋友出现白带增多、阴道异味时,也不要掉以轻心。
1.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消除易感因素。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勤换内裤,并用温水进行清洗,切不可与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
2.改变阴道酸碱度
阴道的弱酸性环境能保持阴道的自洁功能,正常人阴道pH值为3.7~4.5,因此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除了适合于日常的清洁保养,还对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的菌群紊乱有作用。外出如厕时要用女性卫生湿巾拭干外阴,保持外阴干燥,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
3.药物治疗
(1)内服药疗法治疗药物的选择原则为选用抗厌氧菌的药物。甲硝唑片目前被认为有可靠疗效。此外,尚可选用氯洁霉素及氨苄青霉素。但不主张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避免造成正常阴道菌群失调。也有主张无症状者不必治疗的。
(2)局部疗法可使用药物治疗,如甲硝唑制剂,氯洁霉素软膏,康妇特栓等局部用药。
(3)合并症治疗检出有其他病原体者,须针对其他病原体用药,但须避免滥用抗生素。需要生殖道或其他系统合并选药时,须注意根据全身情况用药,可同时应用支持及提高免疫力疗法,并注意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