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白带病

白带病 带下,中医,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造成白带病的原因很多,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膜炎、宫颈癌等。临床表现常见白带增多、绵绵不断、痛、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若腐臭难闻,当警惕是否有癌变。带下过多的病因湿湿生与外感外湿外感湿......
目录

病因病机

带下过多的病因湿湿生与外感外湿外感湿期、产后乘虚侵胞宫,以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起带下病。内湿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的系,譬如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停,下注任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停;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伤及任带等。总之,“夫带下俱是湿症”《傅青女科》,功能失常是发病的在条件,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过多的基本病机。临床常见分型有脾虚湿困、肾阳虚、阴虚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五种。

带下过少的病因亏损、枯瘀阻,病机是任带失养。临床常见分型有亏损、枯瘀阻两种。

临床表现

1.病史:患者多有期、产后不洁,手术后感染、手术切除双侧卵巢、盆腔放疗、肿化疗、产后大出等病史。

2.症状:带下过多者表现为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疼痛等局部症状。带下过少者表现为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减少,阴道干涩、痒痛或萎缩,部分患者伴有性欲低下、性交疼痛月经量少或月经延后,甚至闭经、不孕等。

鉴别诊断

带下过多者应注意与间期、漏下、阴疮症瘕等疾病区。带下过少者应注意与、任带等脏腑先天功能不全相区

1.间期:是指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规律性阴道,出现部位来源于胞宫。

2.漏下:是指非时而下,淋漓不尽,月经周期、期、量等异常。而赤带出自阴道,无周期性、规律性,部分患者月经正常。

3.阴疮:指阴户生疮、红肿热痛、脓水淋漓。

4.症瘕:胞宫症瘕部分表现为脓性白带黄带或赤白带,多伴臭味。而赤带黄带或赤白带等带下病多出自阴道

辨证施治

带下病辨证据带下的量、色、质、味及伴随症状辨其虚实。如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质稀薄,无臭味,绵绵不断者,多属脾虚湿困;带下量多,色质清稀如水,无臭味,有冷感者属肾阳虚;带下量多或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阴虚湿;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脓性黏稠,有臭,或如沫状,或豆渣状,为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稠,恶臭难闻,属湿毒热结重。带下量少伴有阴道干涩或性交痛等症状者,多少亏损。临时尚需结全身症状及病史等全面分析,综辨证

带下病的重在调理任带的功能,治疗原则以健脾、升阳、除湿滋阴以清热除湿清热解毒湿、活化瘀等法,治疗上应注重“夫带下俱是湿症、诸湿肿满皆属于”的思想,充分体现“治带必先祛湿,祛湿必先理以温固涩”之法。

(一)治法

1.脾虚湿困型

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绵绵不断,疲倦怠,四肢不温或肿,纳少便溏,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腻,缓弱。治则健脾,升阳除湿完带汤(《傅青女科》)。方药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对于脾虚湿郁化热,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者,宜健脾湿,清热止带,黄汤(《傅青女科》):山药芡实车前子、白果黄柏

2.肾阳虚型

候: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痛如折,畏寒肢冷,小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淡润,苔薄白,沉细而迟。治则:温助阳,涩止带。(《女科切要》)。方药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白蒺藜紫菀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

对于不固,液下滑,带下如崩,谓之白崩,宜补脾,固奇经以涩止带之品,(《济阴纲》):牡蛎、桑螵蛸龙骨白石脂、白茯苓五味子菟丝子韭子

3.阴虚湿

候: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阴部灼热或瘙痒,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细数。治则滋阴清热利湿方药知柏地黄加味。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皮、知母黄柏芡实金樱子

4.湿热下注型

候:带下量多,色黄,脓性或黏稠有臭,或伴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干,纳食较差,小或少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濡数。治则清热利湿止带。:止带(《世补斋不谢》)。方药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皮、黄柏栀子牛膝。或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甘草。对于湿浊偏甚者,见带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状或凝乳状,阴部瘙痒,脘闷纳差舌红苔黄腻滑数,宜清热利湿疏风化浊,用萆藓湿汤(《疡科得集》加减:萆藓、薏苡仁、黄柏茯苓皮、泽泻滑石通草

5.湿毒蕴结型

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状如米泔,臭秽难闻,疼痛,骶酸痛,口苦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滑数。治则清热解毒湿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方药蒲公英金银野菊花地丁、天葵子土茯苓、薏苡仁、草。

6.枯瘀阻型

候:带下量少或无,阴道干涩或干痒,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疲乏力,或腹痛暗黑,夹有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细涩。治则:补,活化瘀。汤(《治准》)。方药人参山药黄芪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

7.亏损型

候:带下量少或无,阴道干涩灼痛,或伴阴痒性交疼痛膝酸软,热汗出,胸闷易烦,小便黄,大便结,舌红少苔,细数或沉细。治则:滋补,养(《景岳全书》)。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茯苓当归枸杞杜仲

(二)外治法

带下病之外治法以祛、解毒、杀虫为法包括中药外洗、中药熏洗、中药纳药等。

1.中药外洗:蛇床子百部土槿皮、川椒、枯矾各20g,浓后熏洗患处。适用于阴道瘙痒带多者。

2.中药熏洗:蛇床子蛇床子、川椒、明矾、苦参百部各20g)患处熏洗5分钟左右后再坐。适用于带下过多瘙痒厉害者。对于阴部溃烂者得去川椒。

3.中药纳药:地榆百部、川连、桔梗各15g,成浓汁,用纱布裹棉花浸透药汁塞入阴道。适用于湿热下注型带下过多。

食疗

子宫子宫颈、阴道出现病变或者有其他原因时,白带的量、色、粘稠度发生变化,称为白带异常,又称带下病。患有此病的女性,除应针对病因治疗外,饮食疗法也值得一试。白果豆腐白果10个(去),豆腐100克,熟服食。  三仁汤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水,取汤半碗,每天1料。

藕汁鸡冠汤:藕汁半碗,鸡冠30克,水,调红糖服,每日服2次。

莲子枸杞汤:将30克莲子(去),30克枸杞洗净,加水8百毫升,熟后食药饮汤,平均每日2次,一般7~10天见效、适用于白带增多。

鱼鳔猪蹄鱼鳔20克,猪蹄1只,共放砂锅,加适量的水,慢烂调味食,每日1次。

鸡肉白果鸡肉200克(切块),白果1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淮山3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汤,去药渣,饮汤食肉。每日1料。

扁豆止带扁豆30克,淮山30克,红糖适量。扁豆米泔水浸透去皮,同淮山共至熟,加适量红糖,每日服2次。

胡椒鸡蛋:胡椒7粒,鸡蛋1枚,先将胡椒焦,研成末。再将鸡蛋捅一小孔,把胡椒末填人蛋,用厚纸将孔封固,置于熟,去壳吃,每日2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马蹄叶

下一篇 马蝗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