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棱菊
命名来源
六棱菊 Laggera alata (D. Don) Sch.-Bip. ex Oliv.
来源:中国植物志 第75卷 || 菊科 COMPOSITAE || 六棱菊属 Laggera Sch. -Bip. ex Hochst. || 六棱菊 Laggera alata (D. Don) Sch.-Bip. ex Oliv.
植物形态
六棱菊,多年生草本,分枝或有时不分枝或少分枝。茎粗壮,直立,高约1米,基部径约8毫米,基部木质,上部多分枝,有沟纹,密被淡黄色腺状柔毛,节间长1-2.5厘米,翅全缘,宽2-5毫米。叶长圆形或匙状长圆形,无柄,长8-1.8厘米,宽2-7.5厘米,基部渐狭,沿茎下延成茎翅,顶端钝,边缘有疏细齿,两面密被贴生、扭曲或头状腺毛,中脉粗壮,两面均凸起,侧脉通常8-10对,粗细不匀地由中脉发出,离缘网结,网脉极明显,上部或枝生叶小,狭长圆形或线形,长16-35毫米,宽3-7毫米,顶端短尖或钝,边缘有疏生的细齿或有时不显著。头状花序多数,下垂,径约1厘米,作总状花序式着生于具翅的小枝叶腋内,在茎枝顶端排成圆柱形或尖塔形的大型总状圆锥花序;花序梗长10-20毫米,密被腺状短柔毛,无翅;总苞近钟形,长约12毫米;总苞片约6层,外层叶质,绿色或上部绿色,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顶端短尖或渐尖,稀钝,背面密被疣状腺体和杂以扭曲的腺状短柔毛,内层干膜质,顶端通常紫红色,线形,长7-10毫米,顶端短尖或渐尖,背面疏被腺点和短柔毛,或有时无毛;雌花多数,花冠丝状,长约8毫米,顶端3-4齿裂,裂片极小,通常无毛。两性花多数,花冠管状,长7-8毫米,檐部5浅裂,裂片三角状或卵状渐尖,被疏乳头状腺点和杂有疏短柔毛;全部花冠淡紫色。瘦果圆柱形,长约1毫米,有10棱,被疏白色柔毛。冠毛白色,易脱落,长约7毫米。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产地分布
医药用途
【别名】百草王、六耳铃、四棱锋、六达草、六十瓣、四方艾、三面风
【来源】为菊科臭灵丹属植物六棱菊Laggera alata (Roxb.) Sch.-Bip.,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状茎粗短。茎直立,多分枝,4~6棱,棱上具有绿色翅状附属物,全株密生淡黄色柔毛及腺点,有特殊气味。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秋季开花,头状花序一至数个单歧聚伞状排列,花管状,紫色。瘦果有柔毛,冠毛白色。
科学分类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