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兰花

兰花 兰花(拉丁: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Rchb. F),称:春兰、朵朵香、草兰。兰属兰科,子叶植物附生或地生草本植物兰花是中国传统,是一种以香著称的卉,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兰花高20一40厘米,长筒状。部簇生,线状披针,稍具革质,2至3成一束。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
目录

物种起源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园和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远,蕙草流芳”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如莎,首春则发。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要是兰)和白兰(即素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分为分种法、栽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中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兰花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家李时珍的《本草纲》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和分类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品161种,并配有照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形态特征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或梭,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至狭,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或多,较少减退为单苞片长或短,在期不落;较大或中等大;萼片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一般外弯;盘上有2条纵褶,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较少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两侧有翅,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的粘盘上。

通常见到的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唇瓣基部成具有蜜腺的囊和雄蕊减少、子房下位、状、大小和色多样、多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

通常见到的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图)

兰花也有这些结构,不同的是兰花通常有唇瓣兰花有六枚花被花萼花瓣区分不明显,统称为花被),分为外两轮,其中轮有一枚特化成了唇瓣唇瓣的作用是吸昆虫来传粉并为昆虫驻足提供平台。(图一)

多数兰花花梗和子房扭转180°。(图二)

假设子房不扭转,兰花就是这样子的。(图三)

花粉团:兰花花粉通常粘成团,称花粉团,作用是便于昆虫传粉时把花粉全部带走,提高传粉效率。当昆虫进入下一朵时,被带出的花粉团可以自动调整向,使其正好接触到黏性柱头上,从而完成异授粉。(图四)

蕊柱除子房外,兰花的整个雌雄器官完全融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成使得雌雄蕊在空间上分离,促进了异授粉。(图五)

蕊喙兰花的柱花药之间有一个状的器官(源自柱头上裂),叫蕊喙,是兰花特有器官,它的要作用是防止自授粉。(图五)

生长习性

兰花喜阴,怕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宜空流通的环境。

种类介绍

兰花(29种)
图 分布区域
纹瓣兰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产中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东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丛中树上或溪谷旁壁上,海拔100-1100米。从斯里兰卡北至尼泊尔,东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均有分布。
硬叶兰:Cymbidium bicolor):产中国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树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也有分布。
垂花兰:Cymbidium cochleare):产中国台湾(台北、高雄)。生于阴湿密林中树上,海拔300-1 000米。金、印度也有分布。
莎叶兰:Cymbidium cyperifolium):产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蒙自、砚山、麻坡、屏边)。生于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石缝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也有分布。
冬凤兰冬凤兰:Cymbidium dayanum):产福中国建南部、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西南部、南部至东南部。生于疏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壁上,海拔300-1600米。金、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
落叶兰:Cymbidium defoliatum):产中国四川贵州云南。生境不详。本种在西南诸省区常见栽培,据报告浙江也有发现。
独占春独占春:Cymbidium eburneum):产中国海南(崖州、昌江)、广西南部(十万大山)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溪谷旁石上,海拔不详。尼泊尔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莎草兰莎草:Cymbidium elegans):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树上或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尔不丹金、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建兰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产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西南部、贵州云南。生于疏林下、灌丛中、山谷旁或草丛中,海拔600-1800米。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北至日本
长叶兰:Cymbidium erythraeum):产自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波密、察隅、)。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或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尔不丹金、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蕙兰蕙兰:Cymbidium faberi):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部。生于湿润但排水良好的透光处,海拔700-3000米。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多花兰:Cymbidium floribundum):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或溪谷旁透光的石上或壁上,海拔100-3300米。
春兰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产自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海拔300-2200米,在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与朝鲜半岛南端也有分布;据报告印度东北部也曾发现,尚有待于进一步实。
虎头兰虎头兰:Cymbidium hookerianum):产中国广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察隅)。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旁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尔不丹金、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
美花兰:Cymbidium insigne):产中国海南(定安、琼中)。生于疏林中多石草丛中或石上或潮湿、多苔藓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泰国也有分布。
黄蝉兰黄蝉兰:Cymbidium iridioides):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乔木上或石上,也见于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寒兰:Cymbidium kanran):产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荫湿润、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也有分布。
兔耳兰:Cymbidium lancifolium):产中国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缘、阔林下或溪谷旁的石上、树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马拉雅地区至东南亚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几亚岛均有分布。
碧玉兰玉兰:Cymbidium lowianum):产中国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盈江、龙陵、沧源、绿春、勐腊、勐海、景洪、金平)。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壁上,海拔1300-1900米。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大根兰:Cymbidium macrorhizon):产中国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贵州西南部(兴义)和云南东北部(东川)。生于河边林下、马尾松林缘或旷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尔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日本也有分布。
大雪兰大雪兰:Cymbidium mastersii)产中国云南西北部、南部至东南部。生于林中树上或石上,海拔1600-1800米。金、印度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珍珠矮珍珠:Cymbidium nanulum)产自中国海南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于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详。此种模式标本栽培植物,采自云南怒江河谷(六库)。在南民间已广为栽培
邱北冬蕙兰邱北冬蕙兰:Cymbidium qiubeiense)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生于林下,海拔700-1800米。
墨兰:Cymbidium sinense)产中国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峨眉山)、贵州西南部和云南。生于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湿润但排水良好的荫处,海拔300-2000米。印度缅甸越南泰国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果香兰果香兰:Cymbidium suavissimum)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和云南西部。生境不详,海拔700-1100米。缅甸越南也有分布。此种植物民间有栽培,国一些植物园也偶见栽培
斑舌兰:Cymbidium tigrinum):云南西部。生境不详。印度东北部与缅甸也有分布。
西藏虎头兰西藏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册亨)、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大树干上或树权上,也见于溪谷旁石上,海拔1200-1900米。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文山红柱兰文山红柱兰:Cymbidium wenshanense):产中国云南东南部(马、文山)。生于林中树上,海拔不详。越南也有分布。
滇南虎头兰滇南虎头兰:Cymbidium wilsonii):此种甚近虎头兰(C. hookerianum),但较宽,蕊柱较短,萼片花瓣上有不甚明显的红褐色,可以区。但上述特征与黄蝉兰(C. iridioides)相近,故有人认为本种可能是它与虎头兰之间的杂种。

分布范围

兰花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因而兰花资源非常丰富,全国都有分布,但从数量分布上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兰花在中国分布种类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台湾省。

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一般来说,地生兰多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江苏、安徽河南等;附生兰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等。

繁殖栽培

栽培

1.分株

兰花在春秋两季均可进,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干。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cm沿,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湿,逐渐减少浇水,进正常养护。

2.播种

兰花常用分株、播种及组织培养繁殖兰花种子极细,种子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发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

播种最好选用尚未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可用此法繁殖

栽培技术

兰花1.分盆

满盆以后进分盆,一般2~3年1次,以3月至4月上旬(秋兰),或10至11月中旬(夏兰、春兰)进为宜。分盆时,盆土要干些。如是湿泥,则操作不便,容易使折断受伤。母株翻出后,轻轻除去泥块,自然株分揩,修剪败,注意不可触伤叶芽肉质。然后用净水将部洗干净,放荫凉处,待色发白,呈干状时,才可分拆上盆。如天湿,还须先在阳光下曝晒10分钟左右,有利兰花生长

2.上盆

盆以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须植于瓦盆,2~3年后可换入紫砂盆或瓷盆。先在盆底孔上盖以壳、棕等,上加粗砂、煤渣和木炭成馒头状,约占容量1/3。上加培养土约厚3~5厘米。一般不加基肥。然后将兰放入盆中,将疏密排好,加拌好的细土至盆2~3厘米处为止,将兰株稍稍提起,高度以假鳞茎上端与土面平齐为准,不可过浅或过深。轻压盆土,使土与紧密接触,再用手指沿盆周围压实,以免浇水时造成空洞。最上层若一层青苔或碎瓦,浇水不容易造成结,并可减少水分发。第一次浇水采用坐盆法,使盆吸足水分。最后将盆兰放于荫处约半月至1个月。这段时间须控制浇水,不可太湿。以后放置于半荫半阳,透,早上能照到太阳处。盆台要高1米左右,不能摆在平台上,以防蚂蚁和蚯蚓从盆底孔中进入,影响兰花生长。培养土可用山上第一层山坡土,或用细沙与壤土3:7加腐殖质堆肥30%拌匀。培养土都要过筛消毒处理后使用。

3.施肥

不施不,多施、重施更不。如新兰上盆,盆土太肥,常不能成活,即使能成活,亦很少。如夏肥太多,则秋偏旺,常致明春报不佳。如秋肥太少,则影响秋冬之交地下花芽成。如平日氮肥太多,子太肥,使生长养失调,就会发生不或少的现象。一般来说,叶芽新出,可用少量淡肥施几次。春分秋分和谢后20天左右,都是比较恰当的时。施肥时间以傍晚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浇1次清水。每隔2-3星期施1次。同时每隔20天喷雾磷酸二氢钾1次,促使孕蕾。视色施肥,是较妥当的办法,显黄而薄是缺肥,应追肥,黑而叶尖发焦是肥过多,应停止施肥。肥料一定要腐熟,未腐熟不能使用,忌用人粪尿。

4.浇水

实践明,兰花八分干,二分湿最好,期与抽生叶芽期,浇水要少些。雨季应搬回室,或搭棚遮雨。夏季于清晨或傍晚浇水,也不宜太多,秋天浇水量可以酌增。干旱季,每天傍晚喷雾。喷时要向上喷,则雾点细匀,使湿润,地面潮湿,增加空湿度。有时一日最好喷数次,浇水要从盆边浇水,不可当头倾注,不可中午浇。冬季浇水虽可大减,但不是不浇,注意不能让盆土干透,冬未春初和浇水致使叶片叶鞘沿湿,待晒干后搬入室,以免发生腐烂。总之,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为原则。用水以雨水、泉水为好,各种用水均应先取来积蓄在罐中,使水中污染物沉淀,水温正常,使自来水中氯逸尽,然后再浇。

5.光照

光照是花芽的重要因素。兰花虽然喜凉,但如果常年放在隐处,也很少。艺兰者早就发现,山之阴兰长而稀,山之阳兰短而多。因此栽培兰花必须注意光照问题。在春夏季兰花最好用芦帘遮荫,或放置于室朝东朝南通的窗。帘下兰花宜每半月转盆1次,使兰花四面受光,有利于植株均衡生长。到了秋凉时,应将盆兰从荫处移出,让它晒上午半天的太阳,但要注意秋不干。冷天放室南窗下越冬,但不必过暖,最好加盖塑料薄膜罩,以保持面适当湿度。至于防治病虫害,如发生褐锈病、白绢病,用0.5%石硫合剂治疗。如有蚁巢,则可将盆浸于水中驱之。

6.场所

兰花兰花放置的场所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兰花生长发育兰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地(夏季放在地荫处),冬季则放在室。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旷,空湿润。室要有充足的光线,最好朝南。这样,有利兰花生长。兰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7.

兰花多属于半阴性植物,多数种类怕阳光直晒,需适当遮荫。兰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阳光促进其生长。4月下旬以后要适当遮荫。夏兰、秋兰中直立性的品种最好放在荫处的南面,使其适当多受阳光;垂性的秋兰和春兰,每天以受两小时的光照为好。从6月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荫,如用芦帘可以用密帘或两层稀帘。10月以后天转凉,阳光较弱,可推迟菜,但中午前后仍需注意做好荫工作。

8.防雨

兰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阵雨或连续下雨。在霉雨季,特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阵雨。如下雨时间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应多浇水,使盆排出,否则会使兰花损伤,甚至烂枯死。如果阵雨后接着又出太阳,需及时荫,以免地上热上升影响兰花生长。雨水多的季,正值兰花抽生叶芽的阶段,如盆土太温会叶芽生长不好或招致病害。此时,可撒少量草木灰,以调盆土湿度。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兰花兰花是一种格独异的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者为贵。兰花的香,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和次第;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兰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泣光偏乱,含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胜看”。这首诗就是用来容兰婀娜多姿之美。

置几盆兰花,点缀室,顿觉生意盎然,之日,清香阵阵,会使你感到生机勃勃,怡。

食用价值

兰花清洌、醇正,兰花多用于,也可用来熏;还可做汤等菜肴。

药用价值

兰花据记载,兰花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平,味辛、甘、无毒。有养阴润,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可应用于临床、妇科诸症。可治结核、脓肿扭伤,也可接兰花花梗可治恶癣。

建兰汤服,据说为催生胜药,百日咳、可治虚人(一作肝气),果能止呕吐种子蕙兰全草能治妇女病;春兰全草治神经衰弱、蛔虫和痔疮等病。素兰花瓣可以催生。蕙兰的素花瓣阴干亦能催生。

植物文化

兰花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胜观”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1987年在全国十大评选中,兰花仅次于牡丹菊花列第四。兰花被中国的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龙市、台湾省宜兰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保山市选定为市

诗文

兰花《孔子家语·六本》商即:孔子的生子夏、子贡,都是孔子有的门徒。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芷兰之室是说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成为一个颂蕙芷的成语。他还将夫兰(夫兰:蕙兰白芷称为一对,:蕙芷 )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

《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

《周易》:同之言,其嗅加兰 。

第一长联中所云:沅芷南芬,澧兰北秀。

晋陶渊明《饮

梁宣帝《兰诗》:不竞,含秀委微霜。

唐李白:幽兰香远,蕙草流芳

唐崔涂《幽兰》

师古《幽兰赋》

宋向子湮泳石斛兰《浣溪沙》

元 余同麓《咏兰》

明朱熹《兰涧》

明张羽 《着色兰》

明孙克弘《兰花

明徐渭《兰》

明陈汝言《兰》

清刘灏《广群芳谱》

清郑桥《折兰》

清康熙《咏幽兰》

清秋瑾《兰花

朱德《咏兰》

潘天寿《题兰石图》诗

邮票

兰花1988年12月25号。中国邮电部发了一套“中国兰花”特种邮票。志号:T 129。全套4枚连印。邮票画面都以画配诗式,清幽淡雅。

第一枚“龙”,图旁题的是宋苏轼的诗:“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香,蓬艾深不见”;

第二枚“大一品”,图旁题的是清何绍基的绝句:“香逾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第三枚“银边兰”,图旁题的是唐李世民的《芳兰》诗:“日丽参差影,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裹作芬芳”;

第四枚“大凤尾”,图旁题的是明张羽的五言绝句《咏兰》:“泣光偏乱,含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胜看。”同时还发了一枚兰花小型张,图案为“红莲瓣”。邮票以外题有朱德的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木下,仍自盘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兰花兰花一般容人君子,常容女人空谷幽兰。

隐藏的爱

剑兰高雅、长寿、康宁

兰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