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
名称
概述
病因
诊断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肛门发育正常但出生后无大便,并伴肠梗阻征象。直肠指检向上受阻有波动感。倒立位X线检查,若直肠有膜性膈为直肠闭锁若直肠大段缺如为无直肠畸形,有时可伴无肛门畸形。
患儿出生后无胎粪排出,很快出现呕吐、腹胀等位肠梗阻症状,局部检查,会阴中央呈平坦状,肛区部分为皮肤覆盖。部分病例有一色素沉着明显的小凹,并有放射皱纹,刺激该处可见环肌收缩反应。婴儿哭闹或屏气时,会阴中央有突起,手指置于该区可有冲击感,将婴儿置于臀高头低位在肛门部叩诊为鼓音。
出生后无胎粪排出,肛区为皮肤覆盖,哭闹时肛区有冲击感。倒置位X线侧位片上,直肠末端正位于耻尾线或其稍下方,超声波、穿刺法测得直肠盲端距肛区皮肤1.5cm左右。
并发症
一、继发性巨直结肠症
二、肠梗阻
除原发疾病的特有表现外,肠梗阻共同的表现是阵发性腹部绞痛,呕吐腹胀和肛门不排气排便。
1.阵发性腹痛常常突然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绞痛剧烈。小儿腹壁薄,腹痛发作时腹部常可见到鼓起的肠型和蠕动波。麻痹性肠梗阻没有绞痛,只有高度腹胀时可有持续胀痛,也见不到肠型,听不到肠鸣音。
2.呕吐,腹胀;如果梗阻部位高,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吐出胃液和黄色胆汁,仅上腹胀或无腹胀。如梗阻部位低,则呕吐出现晚,吐出粪汁样液,且腹胀明显,麻痹性肠梗早期大多不吐,晚期可吐出粪便样物,腹胀明显。
3.肛门不排便、不排气是肠道完全梗阻的表现,但在梗阻早期,梗阻远端肠道里存留的粪便和气体仍可排出,不要误认为没有梗阻。肠绞窄时可以有血性液体排出。除以上表现外,还有全身中毒症状,比如嗜睡、苍白、脱水等症状,一般肠绞窄6-8小时就可发生肠环死,常伴中毒性休克,病情十分凶险。
治疗措施
应根据狭窄的程度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轻度狭窄的病例采用反复持久的肛门扩张术,多数能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重度狭窄的病例则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尽可能选在梗阻发生之前。单纯肛门膜状狭窄可行隔膜切除术;肛管狭窄可选择纵切横缝术或肛管Y-V皮瓣成形术,以扩大肛管口径;肛管交界处狭窄因狭窄呈环状,采用狭窄松解术效果很好。直肠狭窄和肛管直肠狭窄由于病变范围较宽、或位置较高,从会阴操作常有困难,勉强采用狭窄松解术不易达到目的,术后仍有疤痕狭窄的可能,因此宜用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此外各种手术治疗后均需扩肛,一般术后2周开始,持续3~6月,直至肛管能通过食指,排便通畅为止,防止疤痕挛缩而再度狭窄。
㈠肛门扩张术:
适应于轻度肛门直肠狭窄和各种肛门成形术后。侧卧位或截石位,用特制的金属探子(Hegar探子),也可采用顶前几天为圆孤形的大小适宜的钢笔竿,外涂润滑剂,自肛门缓缓插入直肠,最初1月每日1次,每次留置15~29分钟,以后根据排便困难的改善情况逐渐改为隔日1次或每周2次,一般持续6个月左右。探子由小到大,直到狭窄段能顺利通过食指,排便通畅并保持不复发为止。应教会患儿家长自己操作,定期到医院复查咨询,接受医生指层,关键要长期肾。如反复扩肛仍不能维持正常排便者,须及时选择其他手术方法治疗。
㈡隔膜切除术:
切除狭窄的隔膜环,适当保留肛缘皮瓣,将肛管皮肤稍加游离,然后与肛缘皮瓣交叉时对合缝合,使缝合后切口呈星形,防止愈合疤痕挛宿狭窄。
㈢纵切横缝术:
在肛门后侧纵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上至狭窄段上缘,下至肛缘外1cm。扩肛使食指能通过肛管,游离切口周围皮下,将直肠后壁粘膜与肛管皮肤横向间断缝合。
截石位在肛周后侧作倒Y形切口,中心位于肛缘,肛管内切口需超狭窄段,肛缘外切口长2cm左右,夹角90º~100º。扩肛使肛管能容纳食指,充分游离肛门外三角形皮瓣,上移入肛管内对合缝合,缝合后切口呈倒V形。
㈤狭窄松解术:
通过肛门暴露肛管直肠交界处的狭窄环,一般在环的后侧作纵行切口,切断狭窄的纤维环,扩肛管狭窄区能通过食指,然后稍游离直肠粘膜,将切口上下粘膜对合横向缝合。如狭窄程度重,可在环的两侧加作切口,以利松解。
病理改变
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可以生于肛门、直肠的各个区段,大体可分为肛门狭窄、肛管狭窄、肛管直肠交界处狭窄、直肠狭窄、肛管直肠狭窄等。除肛门狭窄多见外,其他各型都极为罕见。肛门狭窄属于低位畸形,是胚胎发育后期,肛膜吸收不全或生殖皱襞过度融合,遮盖部分肛门。
其狭窄的部位多见于肛管或肛门口,范围短,呈环形,又称肛门膜状狭窄。肛管狭窄也属低位畸形,整个肛管口径都窄小,狭窄段呈管状。肛管直肠交界处狭窄属于中间位畸形,肛管与直肠发育基本正常,但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连接处有一环状或镰状的索带。直肠狭窄属于高位畸形,多发生于直肠壶腹上部,呈环状或管状。肛管直肠狭窄多波及肛门口至直肠下段数厘米长,呈管状,狭窄直肠多已通过耻骨直肠肌环,其起始部位常位于肌环处,因此也多属于高位畸形。
临床表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下一篇 小儿肾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