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兰花参

兰花参,中药。为桔梗植物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Thunb.)A.DC.的或全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益健脾,止咳祛,止之功效。常用于虚损劳伤,自汗盗汗小儿疳积,妇女白带,感冒,咳嗽,衄疟疾,瘰疬。土参、细沙参、金线吊葫芦、娃儿草、乳浆草、拐棍参、罐罐草、蛇须草、沙参草、破石珠、鼓捶草、金线草天蓬草葫芦草、草、霸王草、一窝鸡、小绿细辛......
目录

别名

兰花参土参、细沙参、金线吊葫芦、娃儿草、乳浆草、拐棍参、罐罐草、蛇须草、沙参草、破石珠、鼓捶草、金线草天蓬草葫芦草、草、霸王草、一窝鸡、小绿细辛

入药部位

或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

功效

健脾,止咳祛,止

主治

虚损劳伤,自汗盗汗小儿疳积,妇女白带,感冒,咳嗽,衄疟疾,瘰疬。

相关配伍

1、治产后过多,虚损劳伤,烦热自汗盗汗妇人白带兰花参15g,笋鸡一只,去肠,将药入鸡。共一处,烂食之。(《滇南本草》)

2、治疳积:鲜兰花参15-30g(干品9-15g)。肉或鸡蛋吃,日服1。(《全国草药汇编》)

3、治百日咳参30g,石胡荽6g,百合15g。水服。(《福建药物志》)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二、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中段,干,筛去灰屑。

形态特征

参,又草、牛奶草、娃儿菜、拐棒参、毛鸡腿。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细长,外面白色,细胡萝卜状,直径可达4毫米,长约10厘米。自基部多分枝,直立或上升,长10-40厘米,无毛或下部疏生长硬毛。互生,无柄或具长至7毫米的短柄,常在下部密集,下部的匙,倒披针,上部的条状披针,长1-3厘米,宽2-8毫米,边缘波状或具疏锯齿,或全缘,无毛或疏生长硬毛。花梗极长,细而伸直,长可达15厘米;花萼无毛,筒部倒卵状,裂三角状钻花冠钟状,蓝色,长5-8毫米,分裂达2/3,裂倒卵状长蒴果锥状或倒卵状,有10条不甚明显的肋,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子状,光滑,黄棕色,长0.3-0.5毫米。果期2-5月。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的田边、路边和荒地中,有时生于山坡或沟边。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本品长10-30cm。细长,稍扭,有的有分枝,长4-8cm,直径0.3-0.5cm;表面棕褐色或淡棕黄色,具细纵纹,断面黄白色丛生,纤细。互生;无柄;叶片多皱缩,展后呈条或倒披针状匙,长1-3cm,宽0.2-0.4cm;灰绿色或棕绿色单生于浅蓝紫色蒴果,长约5mm。种子多数,细小。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

性状:状。细棕褐色或浅棕色。切面黄白色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主要价值

临床用于治疗气管炎,小儿消化不良,高液病和带下病等。

相关论述

兰花参补虚损、除烦热之功:兰茂:“盖烦劳则虚热生(焉)。以参之甘益元,而虚热自除也。夜多不寐,睡卧不宁。血虚不敛志,所以自汗盗汗也。(能生,使健而统乱者,服之最良),(妇人服此,白带自止,阴渐旺,久服延年)。(《滇南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