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
形态特征
凌霄攀援藤本;茎木质,表皮脱落,枯褐色,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等大,长3-6(-9)厘米,宽1.5-3(-5)厘米,侧脉6-7对,两面无毛,边缘有粗锯齿;叶轴长4-13厘米;小叶柄长5(-10)毫米。
顶生疏散的短圆锥花序,花序轴长15-20厘米。花萼钟状,长3厘米,分裂至中部,裂片披针形,长约1.5厘米。花冠内面鲜红色,外面橙黄色,长约5厘米,裂片半圆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丝线形,细长,长2-2.5厘米,花药黄色,个字形着生。花柱线形,长约3厘米,柱头扁平,2裂。蒴果顶端钝。花期5-8月。
生长习性
凌霄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但不适宜在暴晒或无阳光下。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一般不需要多浇水。凌霄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凌霄不喜欢大肥,不要施肥过多,否则影响开花。较耐水湿,并有一定的耐盐碱性能力。凌霄生性强健,性喜温暖;有一定的耐寒能力;生长喜阳光充足,但也较耐阴;在盐碱瘠薄的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但生长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好。
分布范围
繁殖栽培
种植方法
凌霄一般多用扦插繁殖,此外还可以用种子播种、压条、分株等方法繁殖。
主要用扦插、压条繁殖,也可分株或播种繁殖。扦插多选带气生根的硬枝春插,夏季压条。分株多用根蘖,播种繁殖的幼苗应行遮荫,每年需要冬剪,疏除过干枯枝。花前追肥水,可促其叶茂花繁。
可在春季或雨季进行,北京地区适宜在7-8月。截取较坚实粗壮的枝条,每段长10-16cm,扦插于砂床,上面用玻璃覆盖,以保持足够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在23-28℃,插后20天即可生根,到翌年春即可移人大田,行距60cm、株距30-40cm。南方温暖地区,可在春天将头年的新技剪下,直接插入地边,即可生根成活。
在7月间将粗壮的藤蔓拉到地表,分段用土堆埋,露出芽头,保持土湿润,约50天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后剪下移栽。南方亦可在春天压条。
管理养护
早期管理要注意浇水,后期管理可粗放些。植株长到一定程度,要设立支杆。每年发芽前可进行适当疏剪,去掉枯枝和过密枝,使树形合理,利于生长。开花之前施一些复合肥、堆肥,并进行适当灌溉,使植株生长旺盛、开花茂密。
盆栽宜选择5年以上植株,将主干保留30-40cm短截,同时修根,保留主要根系,上盆后使其重发新枝。萌出的新枝只保留上部3-5个,下部的全部剪去,使其成伞形,控制水肥,经一年即可成型。搭好支架任其攀附,次年夏季现蕾后及时疏花,并施一次液肥,则花大而鲜丽。冬季置不结冰的室内越冬,严格控制浇水,早春萌芽之前进行修剪。
上盆栽培
盆土选择:宜选择排水性能良好、透气性较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也可用腐叶土和菜园表土等量混合作为盆栽土壤。栽植前需将选好的盆土与腐熟有机肥充分混合均匀后栽植。花盆可选择透气性好的土陶盆或木桶。作花架栽培的,除直接地栽于盆架下外,也可用容器盆栽在花架的地面,数量可根据架面需要的大小而定。栽培的容器应大些,使其有较多的盆栽土壤,盆栽后生长旺盛,枝繁叶茂,迅速成景。凌霄喜光、耐半阴,但若常常处在半阴处的植株长势不旺,花少色淡,最好将其置于日照充足之处,并注意通风,切记不要将其放在封闭或不透风处。
移栽上盆:移栽一般在3月进行,中国南方地区栽培凌霄也可在秋季进行移栽。新株栽植时,穴内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栽后浇一次透水。如果是小苗也可雨季进行移栽,但栽后要注意遮阴,以防止烈日暴晒,并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新栽苗木成活。凌霄生长很快,植株体量较大,作棚架栽植的,栽植前要选择坚固持久的支架进行支撑,以后随着凌霄植株的生长,应逐段进行绑扎牵引,将其引上支架或攀附生长,尽快形成景观效应。
养护管理:凌霄喜湿润、稍耐旱,但怕涝。其生长期宜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能积水。自深秋开始落叶至翌春萌芽前的休眠期,盆土以偏干、稍湿润为好。凌霄在栽培一段时间后,应进行翻盆换土,并在培养土中加入一点骨粉或有机肥作底肥,萌芽后10-15天施一次以氮肥为主的肥料,促其长枝叶。自5月起,减少氮肥施用,改施以磷钾肥为主的肥料,促其花芽分化、孕蕾。6月起每隔7-10天,叶面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肥液,以利越冬。冬季不施肥。
修剪整形:盆栽凌霄可在冬季进行一次修剪,剪去枯枝、过密枝、病虫枝,以增加其内部的通风透光,并保持优美的树形。花后如果不留种,也要及时摘掉残花,以免消耗过多的养分,影响下次开花。早春也可视其情况进行修剪,将过长枝剪除,促其萌发健壮枝条,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把养分集中供应到成花的枝条上,使其花多花大,提高观赏性。
栽培凌霄栽培管理较容易,移植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植株通常需带土坨,植后应立引杆,使其攀附。苗木定植后,生长期间需除草、松土2-3次。第1年5月份追施稀薄粪水,施后浇一次清水。6-7月份追施过磷酸钙或尿素,使枝叶生长旺盛:秋季开沟施堆肥或厩肥。从第2年开始,每年6-7月份和秋季进行2次追肥。
凌霄在园林及野外栽培,可用于廊架、棚架、墙垣、石壁、枯树、假山、花门的垂直绿化与美化,为了达到观赏效果,平时必须做好修剪,及时牵引上架。作一般观赏的,要注意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过密枝,将过长枝进行缩剪,促其萌发更多健壮枝条,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有利于开花。花后如果不留种,要及时剪掉残花,以养精蓄锐促进下次开花。在养护中随着枝蔓的生长,需逐段牵引或绑扎在棚架、墙垣、花廊等上,不使其在地面上匍匐生长,根据环境需要,可让部分茎蔓自然下垂,或用铁丝牵引拉其向上攀援生长,上下连成一片,更加飘逸美观。抓住每年早春萌芽前把枯枝清理干净,对过长的枝条进行短截,使之长势均匀,展现优良的观赏效果。
病虫防治
凌霄的病虫害主要有凌霄灰斑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霜天蛾、大蓑蛾、蚜虫等。
叶斑病和白粉病
粉虱和介壳虫
防治方法:常在生长期发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200倍液喷杀
蚜虫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干枝虬曲多姿,翠叶团团如盖,花大色艳,花期甚长,为庭园中棚架、花门之良好绿化材料;用于攀援墙垣、枯树、石壁,均极适宜;点缀于假山间隙,繁花艳彩,更觉动人;经修剪、整枝等栽培措施,可成灌木状栽培观赏;管理粗放、适应性强,是理想的城市垂直绿化材料。
经济价值
凌霄作为无公害绿色中药材需求量增加,针剂品种等开发导致供不应求,2002年,政府为了增加花农收入,提高凌霄品牌,申报了“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江苏凌霄花基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药用价值
花(凌霄花):甘、酸,寒。行血祛瘀,凉血祛风。用于经闭症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根(紫葳根):苦,凉。活血散淤,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脱臼,吐泻。
茎、叶:苦,平。凉血,散淤。用于血热生风,皮肤瘙痒,瘾疹,手脚麻木,咽喉肿痛。
注意:孕妇慎用。
成分:含芹菜素(apigenin)、β- 谷甾醇等。
医药应用
瑶药:上树蜈蚣:全株治上吐下泻《桂药编》。红花倒水莲:用于闭经,风湿骨痛,腹痛[4]。嘎端炼:根主治骨折,跌打内伤《民族药志二》。
苗药:做古讽,白狗肠:根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月经不调《民族药志二》。红花倒水莲,过江龙,藤倒水,酱咋:花、根用于经闭小腹胀痛,腹部肿块,产后乳肿,血热生风,皮肤瘙痒,酒糟鼻,痤疮《湘蓝考》。
侗药:故崩闷,Kebp bens menl,更崩闷(Kebp bens menl) :花、茎、根主治挡朗(骨折) 、涸冷(水肿) 《侗医学》。
土家药:追魂箭:根或全草治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慢性腰腿痛,吼病《土家药》。
实用验方
1、治瘀血阻滞,月经闭止,发热腹胀:凌霄花9克,赤芍15克,丹皮9克,红花6克,桃仁9克,当归 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治久病疟母,肝脾肿大:凌霄花9克,蟅虫9克,鳖甲10克,大黄10克,红花6克,桃仁9 克,当归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治血热风盛的周身痒症:可单用凌霄花9克,水煎服;或用散剂酒调服;或凌霄花9克,生地 30克,赤芍10克,归尾9克,白藓皮10克,荆芥9克,防风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治皮肤湿癣:凌霄花9克,雄黄9克,白矾9克,黄连10克,羊蹄根10克,天南星10克。研细末,用水调匀外擦患处,每日3次。
药用选方
①治妇人、室女月候不通,脐腹xIU痛,一切血疾:紫葳100克,当归、茂(蓬莪术)各50克。上为细末。空心冷酒调下10克,如行十里许,更用热酒调一服。(《鸡峰普济方》紫葳散)
②治女经不行:凌霄花为末。每服10克,食前温酒下。(《徐氏胎产方》)
③治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广利方》)
⑤治皮肤湿癣: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枯矾,研末搽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肺有风热,鼻生疱:凌霄花25克(取末),硫黄50克(别研),腻粉5克,胡桃四枚(去壳)。先将前三味和匀,后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绢蘸药频频揩之。(《杨氏家藏方》紫葳散)
⑦治酒齄鼻:凌霄花、山栀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10克,食后茶调下,日进二服。(《百一选方》)以凌霄花研末,和密陀僧末,调涂。(《岭南采药录》)
植物文化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