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新生儿呕血和便血

呕血便血是新生儿消化道出常见的重要症状,一般情况下,十二指肠(又称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称上消化道出,以呕血(hematemesis)为;而消化道出便血(hematochezia)为,当下消化道的出量较多,或肠压力高于压力时,性液可反流入食管,亦可呕血;反之,上消化道出量超过3ml时,也可有黑便。即黑便时可无呕血,而呕血时常有黑便。婴儿分娩下......
目录

病因

婴儿分娩下母亲产道的污吸入母乳头部出,作Apt试验可鉴与新生儿自身的。以及鼻腔损伤后出入消化道都可以新生儿呕血便血

新生儿出血症维生素K缺乏所致,多在生后2~3天出现呕血便血,严重时可发生其他部位出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也可出现呕血便血。其他较少见的全身性性疾病,如DIC,新生儿减少性紫癜及各种先天性凝因子缺乏症等都可起出。

(1)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呕吐,可有呕血便血,常伴有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落后。(2)应激性溃疡:缺氧,高压,严重感染时可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3)急性肠炎:多数病原起的急性肠道炎症,除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外,严重者可出现便血呕血。(4)肠梗阻: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呕血便血。(5)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疾病:多为息肉,肛门直肠瘘,肛裂便。

病机

全身性出,凝疾病,因出,凝相有异常改变可致肠道的出,其中以新生儿出血症和重危儿的DIC为最多见,先天性同种免疫性或被动免疫性减少性紫癜,或各种先天性凝因子缺乏症较少见。

反流性食管炎在新生儿和小婴儿中此病不少见,愈来愈受到重视,可能与贲门松弛,肠腔压力升高使液反流入食管酸及消化酶可腐蚀食管黏膜呕吐呕血

新生儿溃疡大多为应激性溃疡,初生儿第1天的酸度很高,在24h达到最高峰(pH1.3~4.0),以后酸分泌亢进,可持续到生后第10天,尤以头2~4天为甚,此与母体的促液素刺激及分娩过程中的应激状态有,颅压升高也应激性溃疡溃疡也可同时见于食管十二指肠,近10余年来,认为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很多见,常在新生儿早期发病,呕血便血

急性肠炎病变要在小肠,但严重暴发型者亦可累及食管直肠,由各种病原菌感染起,致呕血和(或)便血,尤以早产儿中多见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更为严重。

各种,外科疾病所起的麻痹性和(或)机械性肠梗阻,但要是科疾病所起,因剧烈呕吐起的肠道黏膜损伤,破裂也可起出,尤以食管--十二指肠等接部,其他少见的肠系膜管栓塞或成,肠息肉,多发性肠毛细管扩张症,憩室等疾病均可消化道出

液在停留时间较短或出量较大,呕出之性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若出量较小和(或)液在停滞时间较长,由于酸使血红蛋白变性;呕吐物呈咖啡渣样黑色,较高位的消化道出时,血红蛋白的细菌和酶的作用,与肠硫化物结成为硫化,使大便呈黑色柏油样便;但出量过多且很快地通过肠道时,亦可呈现红色便,此时出量常达40ml以上。

症状

1.假性呕血和(或)便血

(1)入母:新生儿,铋制,酚酞或草药等可起假性消化道出,但较少见,分娩入母亲产道中的污,或吸入乳母乳头皲裂,糜烂处的母起新生儿假性呕血和(或)便血较常见,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贫血貌或休克血红蛋白抗碱变试验(Apt试验),可明确液为母

(2)入自己的液:新生儿由于入自己鼻咽腔或道中的液,亦可呕血和(或)便血,需要与真正的肠道出相鉴,通常情况下,常有插管等外伤史和局部损伤,出所致,有黑色柏油便,大便边缘的尿布湿润处(不湿者可加清水)有血红色,潜或镜检红细胞可阳性。

2.全身性出

疾病有肠道外出的表现,如皮肤,皮下的出点,瘀斑等,出,凝相检查有异常改变,其中以重危儿的DIC为最多见,DIC患儿临床表现有重症感染,硬肿症或RDS等,先天性同种免疫性或被动免疫性减少性紫癜或各种先天性凝因子缺乏症则较少见,常有阳性家族病史和相应的出,凝相异常。

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此类疾病是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出血症多在生后2~6天出现呕血,出量多时,呕吐物多为鲜,可不混杂其他成分,早期出量不多且无重要脏器出时,小儿一般情况良好,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见于新生儿长期用抗生素肠道外养或母亲偏食而由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现出即投予维生素K15~10mg静注射,输新鲜全或干冻浆,可获得止

3.消化道出性疾病

(1)反流性食管炎:有呕吐呕血,体重增长减慢等症状,亦可无任何症状镜检查,稀钡餐检查,可发现浅表的病变,pH值持续低于5.0则有诊断价值,电烧灼可进局部止

(2)应激性溃疡: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很多见,酸分泌亢进,可持续到生后第10天,尤以头2~4天为甚,颅压升高也应激性溃疡,常在新生儿早期发病,有呕血便血量多少及新旧不等,科保守疗法即可治愈,溃疡也可同时见于食管十二指肠

(3)急性肠炎:可有呕血和(或)便血,尤以早产儿中多见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更为严重,患儿都有发热,软弱,呕吐腹泻急性肠炎所共有的症状,大便为黏液便,有鲜便,果便或黑便;呕鲜咖啡棕黑,常有胆汁或肠容物。

牛乳甚至豆粉起的过敏肠炎也可有呕血和(或)便血,但较少见,停止此蛋白类食物即可缓解。

(4)肠梗阻:新生儿消化道出要原因为肠梗阻,包括各种,外科疾病所起的麻痹性和(或)机械性肠梗阻,但要是科疾病所起,患儿养,发育状况欠佳,剧烈呕吐肠道出

(5)肛门,直肠及乙状结肠疾病:多呈便而非黑色柏油便,大多有严重便秘息肉,肛门-直肠起。

4.全身性症状

呕血便血等上述表现,还可由大量失起一系列的全身性症状,失量超过全身容量的1/5以上时,即可表现失贫血和(或)休克,临床出现率增快,四肢端发绀,发凉,压下降,皮肤发精神萎靡和烦躁交替出现等等。

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做包括肛查在的全面体格检查,吐泻物性状的观察或化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消化道出,遵诊断疾病的定位与定性原则,迅速做出判断。

1.确定出是否来自新生儿首先确定出是来自于母亲还是新生儿自身,可作Apt试验。

2.确定出部位确定出来自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对出初步定位,定出是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出,抑或以下的消化道出

(1)上消化道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要临床表现是呕血与黑便,其中便之性状来判断,黑便者往往是上消化道出,因一般情况下,上消化道出时,血红蛋白的与肠硫化物结成为硫化,大便呈柏油黑色,但如出量大,肠蠕动过快,则出现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的便,洗抽取液带有鲜时则为以上消化道出,但应排除因管对黏膜的操作性损伤。

(2)消化道出消化道出所排出的多是较鲜红鲜红色的便;呕血胆汁时往往为消化道出,但出部位往往在下消化道的上段;此外,还应参照失量与呕血和(或)便血性状间的相互系来分析,消化道出又需立即排除肛门,直肠或乙状结肠的出

但是两者均可有例外,如幽门以下部位出量多,液仅流入,也可呕血;又如幽门以上出量少,则液全部流入肠可不呕吐反射,必要时应采取特殊的检查法,以确定出部位及性质。

3.排除全身性疾病和凝障碍所致的出急性消化道出大多数是由消化道疾病所致,少数病例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一般来说,前者的临床征象要表现在消化道局部,后者则全身症状较显著,除消化道出外,往往并有其他部位出现象,详细的病史与体检及其他法检查,有助于诊断。

饮食

石耳石耳为地衣植物植物,因其,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体扁平,呈不规则

预防

为了预防新生儿自然出,可在产前由孕妇维生素K;难产早产或有消化道畸的新生儿,产后要注射维生素K,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积极防治DIC,应激性溃疡急性肠炎等的发生。

治疗

呕血(hematemesis)和便血(hematochezia)是新生儿消化道出常见的症状消化道出部位分上消化道出消化道出两种,屈氏韧带以上包括食管十二指肠腺、道,为上消化道,出时以呕血,或排柏油样便。屈氏韧带以下小肠和大肠出,为消化道出。以便血,大便可呈鲜红暗红或果样,出量多时也可表现呕血。。消化道出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或两者并存。肠道出量的多少速度快慢、在肠腔停滞时间的长短以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三类:

(1)慢性隐性出: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又无明显临床症状,仅用化验实粪便潜阳性,

(2)慢性显性出:肉眼能观察到鲜红咖啡呕吐物或黑色的粪便。临床上无环障碍史。

(3)急性大量出:肉眼观察到呕血黑色粪便或暗红便,伴环障碍和重度贫血者可出现压或休克症状,常需紧急处理,如延误诊疗常可导致死亡。

(一)治疗:

急性出时,应积极治疗以防止休克。应监测生命体征压、率及末梢环。同时注意补充足够容量,如失严重时应及时输,进消化道局部止及全身止

消化道假性出,如因吞入分娩时产道的液或吮吸皲裂的乳头起,大多无须处理。当新生儿鼻咽腔的液而吐血时,应仔细检查,并采取局部疗法及其他抗出治疗。消化道真性出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食可暂停喂奶,保持安静及呼吸道通畅。

2.有检查急查常规,出、凝时间,功能,型等,并备

3.建立静通道并保通畅。

4.置饲管如抽出液有,用冷生理盐水洗,至洗出液转清亮为止。

5.输新鲜同型10~20ml/kg,必要时可增加。输前应迅速正确地判断出量。

6.抗酸药高效抗酸液antiacids每次0.5~1.0ml/kg,每1~2小时1次,维持酸pH5.0即可使食管,但要注意钠负荷过重及腹泻便秘等副作用。H2受体拮抗药在新生儿尚未始应用中药五倍子服也可止

A)H2受体拮抗:可直接抑制组织胺、阻滞乙酰碱和泌素分泌,达到抑酸和加速溃疡的。常用西米替丁(本品有轻度抗雄性激素作用,用药量较大(每日在1.6g以上)时可起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溢乳性欲减退阳痿精子计数减少等,停药后即可消失。幼儿需慎用)、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B)质子泵抑制(PPl):作用于粘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H+―K+――ATP酶活性,阻抑H+从细胞浆转移到腔而抑制酸分泌。常用奥美拉唑(常见不良反应是腹泻头痛恶心腹痛肠胀便秘,偶见清氨基转移酶(ALT,AST)增高、皮疹、眩晕、嗜睡、失眠等,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可自动消失,与量无。长期治疗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在有些病例中可发生粘膜细胞增生和萎缩性胃炎。)。

C)中和酸的抗酸:起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的作用。常用碳酸钙氢氧化铝(对酸的分泌无直接影响,对已存在的酸起中和或缓冲的化反应,可导致pH值升高,从而使酸过多的症状得以缓解。其中和酸的能力比含镁制碳酸钙为低,而比碳酸铝、碳酸双羟铝钠为高。另外,铝离子在肠与磷酸盐结成不溶解的磷酸铝自粪便排出。)、氢氧化镁等。

D)泌素受体阻滞:如丙古胺,要用于溃疡病后期,作为其它制酸药停药后维持治疗,以防酸反跳。

7.粘膜保护

A)硫糖铝:本品在酸性环境下,可离解为带负电荷八硫酸蔗糖,聚体,能与溃疡的带阳电的渗出蛋白质结,在溃疡成一薄膜,保护溃疡抵御酸的侵袭。此外,亦有一定的吸附蛋白酶和酸的作用。

B)枸橼酸铋钾:在的酸性环境中成弥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本品还具有降低蛋白酶活性,增加黏蛋白分泌,促进黏膜释放前列腺素,从而保护黏膜,另外,本品对幽门螺杆菌(HP)具有杀灭作用,因而可促进胃炎的愈

C)石粉、麦滋林―S颗粒:亦有保护粘膜促进溃疡的作用

D)米索前列醇:保护十二指肠粘膜是通过抑制基础酸分泌,受刺激后酸分泌和夜间酸分泌,并且通过减少液分泌,抑制液中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以及通过增加碳酸氢盐和粘液分泌来实现的。因其副作用少,儿科多用。

8.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需用抗菌药物治疗。已奥美拉唑亦具有抑制Hp生长的作用,由于Hp栖居部位环境的特殊性,不易被除,前多张联用药。

(二)预后

绝大多数消化道出的新生儿预后是好的,临床可表现为呕血便血,出且可多可少。若便血量少,呈鲜红色与大便不相混匀,则病变在结肠以下之直肠或肛门,病情多较轻。对呕血便血的病情轻重估计要取决于:失量的多少和其速度;失的原因及其基础疾病。一般呕血量较多,呕吐物呈棕黑色或带胆汁时,病情多严重。失量超过全身容量的1/5以上时,可发生失贫血和(或)休克,应积极处理。

检查

1.常规检查:常规,,出,凝时间,酶原时间等一般性检查,全身性出,凝疾病时,出,凝相检查有异常改变,如DIC或维生素K缺乏症等,先天性同种免疫性或被动免疫性减少性紫癜或各种先天性凝因子缺乏症出,凝相异常。

2.粪便检查:发现红细胞,潜试验强阳性,急性肠炎患儿可有黏液便,鲜便等。

3.Apt试验:以鉴液为母还是新生儿自身的,取婴儿呕吐物或粪便中性物,加5倍水搅匀,以2000转/min速率离2min,取红色上清液(5份)于试管,加1%氢氧化钠(1份),2min后观察结果,若试液由红色转变成黄棕色,示为成人型血红蛋白(HbA)说明液为母;如仍为红色液来自新生儿,新生儿入自己鼻咽腔或道中的液,要为胎儿血红蛋白(HbF)。

4.

(1)纤维食管镜,镜,十二指肠镜检查:它优于X线钡造影,确诊率达75%~90%,而后者仅为50%,能确定Treitz韧带以上或以下部位出;能看到出来源(阳性率为77%)及具体出情况;能在直视下进活检和止;并能观察到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浅表,微小病变;在急性出时亦可进检查,小儿用GIF-P2或GIF-P3型镜,在全麻或局麻加安定及阿托品下进,镜检前必须纠正凝障碍和流动力的不稳定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纤维直肠镜,结肠镜检查:首先进直肠镜检查,做结肠镜检查前,一般先做钡灌肠检查,此与上消化道镜检查有所不同,用PCF(Olympus)或FC-34MA型镜,小婴儿也可用小镜替代。

5.X线检查

(1)部平:采取仰卧,直立或侧卧位部平,可排除肠梗阻肠穿孔,对新生儿肠扭转,坏死性肠炎及胎粪性腹膜炎尤为重要。

(2)钡造影:稀钡餐在非急性出期造影是有一定价值的,常常加甲基纤维素作双层对比,也可在十二指肠插管后注入钡小肠造影检查(加或不加甲基纤维素),钡灌肠常有助于肠套叠之诊断。

6.核素扫描: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检查法,利用99mTc-硫或其他锝酸盐标记的红细胞扫描,对亚急性或间歇性出者最有价值,假阳性达15%,而假阴性达25%。

7.管造影术:用于1.5~2.0ml/min以上的出病例检查,对出量大不能手术的病例,可试用栓塞法,但因有上述一系列更先进无损伤的检查法,故前此法已很少用。

诊断鉴别

1.排除假性呕血和(或)便血包括入母体的液和新生儿自身肠道外的液,Apt试验有助于此鉴诊断。

2.排除全身性出,凝障碍疾病在输(或浆),注射维生素K等抗凝前检查出,凝相至重要,最要是能对新生儿出血症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排除感染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呼吸窘迫和力衰竭等疾病。

并发症

大量失起的一系列全身性症状,失量超过全身容量的1/5以上时,即可发生失贫血和(或)休克

急性休克病儿尚未呈现呕血便血,便已有全身软弱,哭声无力皮肤黏膜苍白率快而无力压下降和休克征象,而又排除了感染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呼吸窘迫和力衰竭等原因,则应考虑有急性休克,需观察有否肠道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