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镁血症
病因
1.先天性酶储备不足
胎儿从母亲获得镁主要在孕期后3个月,早产儿、多胎或母亲低血镁症都可导致胎儿镁储备不足。宫内发育迟缓:胎盘转运镁障碍,胎儿摄取镁减少。
2.镁摄入减少
新生儿患有肝病或肠道手术后吸收不良。单纯牛乳喂养时因磷摄入多影响镁的吸收。腹泻时影响肠道对镁的吸收。
3.镁丢失增加
肾小管疾病:缺氧缺血先天异常等可使肾小管重吸收镁减少。有些药物可抑制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使尿镁排泄增加,如利尿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糖尿病母亲因肾重吸收镁发生障碍,常有缺镁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导致新生儿低镁血症。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血清镁<0.5mmol/L(1.2mg/dl)可出现症状,但严重程度与血清镁降低的程度不完全平行。
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烦躁不安,震颤惊跳,两眼凝视,面肌或手足抽搐腱反射,亢进四肢强直,严重者出现喉痉挛,呼吸暂停,窒息。
2.心血管系统
低镁血症时,可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3.消化系统
4.呼吸系统
并发病症
低镁血症常合并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合并低钙时,以神经肌肉兴奋为主,低镁血症与低钙血症在临床表现上难以鉴别,并且许多低镁血症常伴低钙血症,因此在低钙血症经钙剂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低镁血症可能,合并低钾时,表现以肌无力为主,发生严重低钾血症时,补钾不易纠正,低镁血症是低钾血症难以纠正的重要原因,本症尚可并发喉痉挛,呼吸暂停,窒息,并发心律失常等。
检查
1.血清镁
血清镁<0.6mmol/L即可诊断。
2.有低钙血症
由于低镁血症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且肾和骨等靶器官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反应亦低下,不能动员骨钙入血,不能减少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因而新生儿低镁血症常伴有低钙血症。
3.尿镁
24小时尿镁比血镁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尿镁排出<1.0mmol/L,提示体内缺镁,但肾小管重吸收镁障碍引起的低镁血症,尿镁排泄增加>1.5mmol/L。
4.心电图
早期T波高尖,QRS波增宽,严重者PR间期延长,ST段下移,T波平坦、倒置,出现U波,Q-T间期正常,可与低钙血症鉴别。
诊断鉴别
诊断
有下列情况时应高度怀疑低镁血症:有多种电解质紊乱;原因不明,难以纠正的低钙血症,低钾血症;顽固性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呕吐,腹泻后突然发生惊厥,且补充血钙后,惊厥仍发作,结合实验室检查有血镁低于正常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与低钙血症相鉴别,临床2/3的低镁血症伴发低钙血症,因此,对钙剂治疗无效的患儿应考虑有低镁血症的可能,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可助鉴别。
疾病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护理咨询 其他科室 遗传咨询科 妇产科学 儿科学 新生儿科
治疗周期:1周
治愈率:99%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一)治疗(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2.补镁 2.5%硫酸镁2~4ml/kg缓慢静脉滴注(每分钟不超过1ml),如症状未控制可重复给药,2~3次/d,惊厥控制后改为口服,10%硫酸镁每次1~2ml/kg,2~3次/d。早产儿不能肌内注射,肌注过浅可致局部坏死。细胞内外镁转运速度较慢、肾保镁作用较差,补镁需持续7~10天。 补镁过程中,如出现肌张力过低,呼吸抑制,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2ml/kg,静脉滴注。
3.纠正电解质紊乱 低镁血症常伴有低钙和低钾,在补镁的同时可适当补钙和补钾。伴低钙的低镁血症,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常无效,甚至使血镁更低,症状加重,应强调用镁剂治疗。
预防护理
预防
重视孕期保健,防治母亲低镁血症,防治新生儿肝,肠疾患,以免镁吸收减少而排出增多,当有镁丢失过多的因素存在时,应注意镁的补充,牛乳喂养儿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时,血磷较高,也可致血镁的下降,应积极预防。
护理
尽量母乳喂养,适时添加辅食。
饮食保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